薛萬徹與薛仁貴什麼關係

  薛仁貴是生活在唐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薛萬徹與薛仁貴關係,希望對你有幫助!

  薛萬徹與薛仁貴關係

  薛萬徹和薛仁貴不是一家人或是遠親。他們不是同時代的人, 薛萬徹成名於唐太宗時代,而薛仁貴在貞觀末年才參軍,成名於高宗時代。薛萬徹是陝西人,將門出身。他本來是隋朝的軍官,後來投降唐軍。他兩次打敗竇建德,大戰劉黑闥。因為作戰的勇猛無敵,被太子李建成看中並當成了心腹。

  在玄武門之變中,他帶著太子府中所有的護衛拼死進攻玄武門,想保太子,見攻不下又轉攻秦王府。直到親眼見到太子的頭顱,他知道已經回力無天,逃入了深山。李世民數次派人寬慰後,才出來向李世民謝罪。後來他又擊敗突厥,從徵吐谷渾,大敗薛延陀,進攻高句麗。在李治登基四年後,因謀反的敗露而被斬殺。

  薛仁貴是山西人,世族出身。等到了他那輩,薛氏家族已經沒落了。他過得窮困潦倒,在妻子的勸說下參軍。他參加了唐軍對高句麗的征討,當然只是小兵,而薛萬徹確是這場戰役中的高階軍官。參加這場戰爭不久, 薛平貴就立功了。 唐軍將領被圍困,沒有人能救得出他。在這個時候,薛仁貴如救世主一般從天而降,取敵將首級,震千軍萬馬,逼退了敵人,救出了將領。為了把握住揚名的機會, 薛仁貴打仗的時候穿著白袍。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到了這個勇猛的白袍小將,李世民也不例外。在班師回朝後,皇帝就讓薛仁貴守玄武門,這等於是將守衛皇帝的工作交給他。一守就守了十二年。其間李世民去世了,他的兒子上位。玄武門發大水,薛仁貴救下了皇帝,皇帝感謝薛仁貴,給了他施展軍事才華的平臺。薛仁貴在不惑之年 統領兵馬平定四方,又用了三支箭平定天山,***了唐朝邊疆,最後他用了數千兵馬滅了隋唐皇帝數次征討不成的高句麗。他享年七十歲,在雁門關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薛舉薛仁貴關係

  漢唐時期,河東薛氏為海內望族,名列關西六大姓氏之一,分別為韋、裴、柳、薛、楊、杜。薛舉與薛仁貴同屬於河東薛氏,但雖同時處於隋末唐初的年代,但二者的政治立場註定二者關係為楚河漢界,涇渭分明。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薛舉,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祖籍在河東汾陰,後來跟隨父親薛汪搬遷至蘭州金城,位於現今甘肅蘭州。大業十三年四月,薛舉起兵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大業十三年七月,薛舉稱帝,遷都秦州。武德元年,薛舉與唐軍交戰,在淺水原大敗秦王李世民,俘虜其大將慕容羅睺、劉弘基等,正欲乘勝直取長安,卻突然病逝。

  河東薛氏是蜀漢滅亡後從蜀地內遷至河東的一支豪強家族。十六國時期由於長期紊亂的政治局勢,再加上它雄厚的地方實力,薛氏一直採取“憑河自固”的政策對抗各民族政權,具有很強的分裂性和割據性。國家的統一需要地方勢力的支援,隨著北魏統一黃河流域,薛氏也開始由地方性向中央性轉變。儘管薛氏各分支的中央化程度是不同的,但到北朝末年,其主要房支基本整合到中央政權之中,成為促進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社會力量。

  薛仁貴和王寶釧關係

  其實和王寶釧有關係的人並不是薛仁貴,而是薛平貴,他們兩人的名字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卻又很大的區別,薛平貴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薛仁貴應該是京劇中杜撰的人物,所以,因為名字相似,很多人將他們混淆了。這裡介紹的是薛平貴和王王寶釧的故事。

  相信很少有人沒有看過《薛平貴與王寶釧》這部劇。在該部劇作裡面濟公浩民和萱萱分別飾演薛平貴與王寶釧這兩個角色。這部劇是以我國古代唐朝時期的名將薛平貴的一生所生活的真實事蹟為依據,改編而得來的。在民間,關於他們二人的傳說有很多。

  薛平貴是我國古代唐朝時期著名的一員猛將,據史書記載,在唐朝時期是真有這個人。他姓氏為薛,單名一個禮字。在公元六百一十四年的時候出生,逝世與公元六百八十三年三月二十四號,他屬於我屬於我國人口數最多的民族——漢族。是當時山西絳州的人,也就是現如今的山西河津市的地方。

  薛平貴本是出生於有權勢的人家,只不過家族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已經沒落了。但是由於他從小練武,並且他自己也願意去刻苦、去努力,又有其他人沒有的優勢,那就是他天生的臂力過人,因此,練的一身的好本領。

  而且薛平貴雖說沒有大的權勢,可是長的卻是出眾非凡,給人的感覺就是有著一種器宇軒昂的氣勢,讓人覺得與眾不同。當然了,這也得看那個人有沒有這樣的眼光。

  而王寶釧出生在豪門之家,在薛平貴沒有參軍之前,兩人的身份可謂是一個身居天上,一個暗藏地下。但是就是這樣的情況,兩人還是走在了一起。當然這也是以王寶釧被趕出家門作為代價而換來的。兩人在一起後不久,薛平貴又由於要打仗的原因,離開家園,只留下王寶釧一人苦苦的等待。這一等就等了是十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