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乘象入胎本生故事

  敦煌藝術來源於生活。敦煌壁畫的內容雖然表現的是人們想象中的佛國世界,但是從“樹”的造型來看,特別是芭蕉、柳樹、竹子等樹較寫實的出現在壁畫中,說明敦煌壁畫藝術中的形象並不是人們憑空的幻想,而是來源於生活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乘象入胎本生故事

  在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個很富裕的國家建立在此,這就是有名的迦毗羅衛國。國主淨飯大王是釋迦族中的族長。他英勇能幹,智勝德高,自從做了國王以後,把一個迦毗羅衛國治理得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為他是一位威愛兼備的大王,所以很受臣民的擁戴。全國的人民,在他英明的領導之下,都豐衣足食,和平安樂地度過著寶貴的歲月。

  年輕的淨飯王,少年得志,在家中是一族的首長,在政治上是一國的領袖,因此,各國的公主,名門的千金,都在暗自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祝禱,都希望能嫁給這位年輕威武的國王。

  終於,拘利族的天臂城主善覺大王,有一胞妹摩耶,長得端莊秀麗,儀態大方,加之她溫和賢淑的德行,更是遠近聞名。年輕的國王,美貌的公主,就這樣結了美滿的姻緣。

  淨飯大王自從結婚以後,夫婦的感情,如魚得水,真似人間天上。

  暑往寒來,秋去春至,日子像流水似的流著,淨飯大王和摩耶夫人,青春的年華,也隨著匆匆的歲月逝去。一向陶醉在歡樂裡的國王夫婦,在他們生活圈子裡,終於投進了一團暗淡的煩悶的陰影。

  因為淨飯大王和摩耶夫人結婚以來,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他們膝下還沒有生養一個嗣位的王子。

  淨飯大王在處理國政之暇,回到宮中的時候,看看溫和賢惠的夫人,望望宮中寂寞的陳設,總是愁眉苦臉,唉聲嘆氣。

  聰明的摩耶夫人,早就看出國王的心事。一天,賢惠的夫人就輕聲向淨飯大王說道:

  “王呀!我們的年齡都漸漸地老了,至今膝下猶虛,而且你是一國之王,怎麼能少了一位王太子呢?”

  “唉!……”淨飯大王皺起他的眉毛。

  “王呀!我說,”摩耶夫人坐了靠近淨飯大王的身邊:“你不要老是像往日的固執,我望你能接受一次我的意見。自古以來,王者的宮廷之中,都有很多的妃子,你為什麼要廢棄這個慣例呢?你看,宮中除了我以外,其他的妃子就沒有一個。你趕快再多尋幾個如花的美人,她們說不定會為你生下一個可愛的王子。”

  “不!”淨飯大王堅決地回答,“命運如果註定我沒有王嗣的話,就算我得到天下所有的女人,也是一樣。”

  淨飯大王口頭是這樣說了,但心中的憂慮卻與日俱增。

  摩耶夫人,她是迦毗羅衛國的國母,她的相貌如同秋天圓滿的月亮,她的心靈如同池塘中清淨的蓮華。然而她不能為迦毗羅衛國生下王子,她不能為淨飯大王生下一位國家未來的主人,心中更是常常地感到煩悶與不安。

  那是在摩耶夫人四十歲的時候,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中,夫人舒適平和地睡在床上,她朦朧的睡夢之中,忽然見到有一位長得堂堂一表的人物,乘坐一頭白色大象,從虛空中慢慢走來,當走近夫人的時候,就從她的右脅而進入了腹中,夫人一驚,從夢中醒來,方才知道剛才是做了南柯一夢。

  夫人醒來以後,把這個夢告訴睡在身旁的淨飯大王,淨飯大王聽後,和夫人一樣,他們都感到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夢。

  夫人自從做了這個夢之後,就和通常的女人兩樣。她每天幸福安樂地過著日子,沒有憂患,沒有苦惱,更沒有嗔怒、貪慾和虛偽的心生起來。她不喜歡喧鬧的地方,每天只喜歡在空閒幽靜的林旁或水邊遊樂。

  沒有過了多久,夫人把懷妊的喜訊告訴國王,淨飯大王這一聽之下,喜得真是心花怒放,他得悉了這個希望了二十餘年的喜訊,把往日積鬱在心中的憂悶,完全掃除。

  關於乘象入胎的感想

  古代印度波羅奈國,疆域遼闊,兵強馬壯。國王淨飯王,年老無子。一日,國王的夫人摩耶在睡夢中夢見天空中有一人坐乘白象,周圍大放光明,普照天下,並有天人散花奏樂,由空中飛下,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夫人從夢中驚醒,告之淨飯王,國王不知此夢是否吉祥,便請相師占夢,相師說:“此夢預示聖神已來府降胎。太子以後,在家當為轉輪聖王;出家學道當得作佛,度脫十方。”表示能仁***或護明***菩薩化乘白象,投入摩耶夫人胎中。乘象入胎是佛傳故事中最流行的題材之一,在壁畫中多有表現。畫面一般為一菩薩乘白象而行。有的窟中又加畫一漢式建築,內有摩耶夫人右臥於床榻上。

  在後來的一副介紹中,我們清晰的看到:摩耶夫人在花園中妊娠的情景。最明顯莫過與天空中9條巨龍口吐仙水為王子沐浴。

  試想:為什麼是龍而不是象呢?

  在古代的印度,白象如同中國傳統中的龍。

  為什麼不是白象?

  在研究發現這個壁畫是清代某人所作,不難發現這個圖保留了當時的中國特色,而不是古印度傳統的特色。所以是以保留當時作者思想的一副作品。

1.敦煌壁畫乘象入胎

2.敦煌壁畫本生故事畫

3.敦煌壁畫本生故事

4.敦煌壁畫知識百科

5.敦煌壁畫視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