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歷史地圖集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天津市簡介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中國中醫藥研發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天津也是六座超大城市之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相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唯一的自貿區。

  二、行政區劃

  天津現轄16個區。包括濱海新區、和平區、河北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寧河區、薊州區。

  《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提出“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城市規劃理念。其中,“雙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南北”指市域中北部及南部;“北端”是指薊州區北部山地丘陵地帶。

  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文化教育政治經濟商業中心。按照服務業功能,中心城區按照“金融和平”、“商務河西”、“科技南開”、“金貿河東”、“創意河北”、“商貿紅橋”的功能定位。

  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由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以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整合而成。

  三、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津位於東經116°43'至118°04',北緯38°34'至40°15'之間。市中心位於東經117°10',北緯39°10'。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東臨渤海,北依燕山。

  天津位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是北京通往東北、華東地區鐵路的交通咽喉和遠洋航運的港口,有“河海要衝”和“畿輔門戶”之稱。北南長189千米,西東寬117千米。陸界長1137千米,海岸線長153千米。對內腹地遼闊,輻射華北、東北、西北13個省市自治區,對外面向東北亞,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

  地質

  天津地質構造複雜,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積物覆蓋。地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東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頂***海拔1078.5米***。地貌總輪廓為西北高而東南低。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形,平原約佔93%。除北部與燕山南側接壤之處多為山地外,其餘均屬沖積平原,薊州區北部山地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靠近山地是由洪積沖積扇組成的傾斜平原,呈扇狀分佈。傾斜平原往南是沖積平原,東南是濱海平原。

  氣候

  天津地處北溫帶位於中緯度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性氣候。臨近渤海灣,海洋氣候對天津的影響比較明顯。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乾燥少雪,因此,春末夏初和秋天是到天津旅遊的最佳季節。冬半年多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加強,以偏南風為主,氣溫高,降水也多。有時會有春旱。天津的年平均氣溫約為14℃,7月最熱,月平均溫度28℃;歷史最高溫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溫度-2℃。歷史最低溫度是-17.8℃。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毫米之間,***1949-2010***平均值是600毫米上下。

 

  看過的人還:

1.有關中國歷史地理論文***2***

2.有關中國歷史地理論文

3.淺談中國歷史地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