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是什麼

  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被視為辛亥革命的開端,是推翻清政府統治的重要兵變運動。那麼呢?如今的武昌起義紀念館在哪裡?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武昌起義紀念館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武昌蛇山南麓的閱馬場北端,佔地28畝,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國家AAAA旅遊景區。主體建築為二層紅色樓房,因此又稱“紅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黨人進駐這裡,成立軍政府,釋出了第一號佈告,宣佈廢除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這裡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學、照片資料。

  館內現有兩個主題性的基本陳列:一是《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蹟陳列》。前者以舊址主樓為載體,復原和再現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場景與風貌;後者佈置於舊址西配樓,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跡、歷史圖片、美術作品以及圖表、模型和場景等,全景式地展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歷史。

  

  保路運動亦稱“鐵路四川保路同志會報告風潮”。

  1911年***宣統三年***5月,清政府以鐵路國有之名,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築路權收歸“國有”,馬上又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推舉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以“破約保路”為宗旨,參加者數以十萬計。清政府下令鎮壓。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羅綸、蒲殿俊等保路同志會代表,槍殺數百請願群眾。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志會。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憤怒,將各處電線搗毀,沿途設卡,斷絕官府來往文書。9月25日,“延安五老”之一的吳玉章、同盟會成員王天傑、龍鳴劍等人領導榮縣獨立,榮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