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鑑賞

  《匈牙利狂想曲》是一組由弗蘭茲·李斯特所寫的鋼琴曲目,全組19首曲目都是以當時匈牙利民歌音調為主題。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鑑賞的相關內容吧!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鑑賞***一***

  《匈牙利狂想曲》第七首作於1847年,於1853年在維也納出版,是李斯特獻給費利·歐爾吉男爵的作品。從整體上來說,這首狂想曲是一個有序的自由曲式。

  它的結構為Intro+A+B+C+Re+A’+B’+C’+Coda因此,可將樂曲分成六個部分來分析它的演奏。

  A:***1-31***樂曲一開始,以大膽而哀傷的吉普賽形式彈奏。

  前面有一系列的裝飾音修飾著主旋律,裝飾音像是吉他的彈奏一樣速度有彈性,音要清晰,左右手銜接自然且流暢,像是一位吉普賽小夥子黃昏時,獨自坐在山坡邊,傷感地演奏手中的愛琴,似乎讓琴聲傾訴憂傷的情愫,,使用Ⅴ倚音和絃,主旋律rel-fal-la,一個比一個緊湊,用強有力的大臂的力彈出落在d小調的主和絃。

  B:***32-67***八度跳奏儘量用手腕跳音,經由四個小節的漸強連線句,具有本曲最有特點的部分,右手三個音作為裝飾接八度的跳奏,第一個音的力度達到sf,後面雙手柱式和絃的彈奏像模仿提琴中搥弓奏法,速度上也明顯體現出彈性的特點,由慢到快,越來越緊湊。力度上儘量達到ff,強而有力地彈出來。

  fal-la,一個比一個緊湊,用強有力的大臂的力彈出落在d小調的主和絃。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鑑賞***二***

  C:***68-104***樂曲進入了新的主題,色彩明朗,富有表情性。注意三度音在刻畫主旋律時要明顯,每一樂句的一二拍,重音要突出,四指在彈三度音的高聲部,要用肉墊連貫奏出旋律。左手分解和絃的跳奏,注意小指將根音準確勾出,和聲功能Ⅴ-Ⅰ-Ⅴ進行清晰。第八十小節,在高音區重複B段的材料。加強它的旋律傾向有助於整個樂句的張力伸張。

  D:它是用的匈牙利的一首古老的民歌改編而成。左右手的旋律都是改變了節奏方式,左手有個隱伏聲部,出現了線性低音。

  左手三連音的最後一個音大指靠手腕輕輕抬起,進行第一次變奏時,左手的十六分音符奏出斷奏的感覺,右手手指輕巧觸鍵,三連音

  D:***105-184***整個樂段在非常p的狀態下演奏。第二次的變奏,左手保持音長的跳音部分。此時,有獨特的民間小曲微微飄過,預示著舞蹈的場面將會越來越大,人群慢慢變多。一次出現的和第二次出現的左手伴奏音型有兩種。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鑑賞***三***

  E:***185-218***這一樂段與B段相似,可以看成是演奏B段的延續。從第201小節開始,選用了C段的新主題,右手八度和絃,左手八度一再反覆、模進,右手八度旋律按照模進動機、轉調動機進行,右手的把位感要強,樂曲再往後面進行,小指起到每一個動機的第一拍主導作用,左手所具備的就是分解和絃的八度進行。徹底彈奏漸強加快的張力感,力度從f到ff,為後面出現最後樂段fff作了鋪墊。彷彿四面八方的人們從遠處逐漸彙集而來,像是滾滾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越來越激烈。

  F:***219-263***最後一段採用了B段的第二主題,左右手拉大距離的同向八度跳音,右手迅速回到中音區演奏八度和絃,節奏緊湊,重音收尾,採用了模進的方式進行,旋律動機反覆出現了五次,右手由高音域級進至低音區。經過八個強有力的和絃的尾奏,造成音樂不斷向上的衝擊,產生了旋風般熾熱的效果,舞蹈性在這裡也達到了最高潮,樂曲意猶未盡,再沉重有力地加上五個經過音後結束在D大調的主和絃上。

  這是一首帶有民族色彩的匈牙利民歌改編,旋律迭宕起伏,節奏中有舒緩、急遽,情緒中透出豪放、灑脫,彷彿是一副生動的匈牙利風俗的畫卷。在A段的引子描繪, B、C、D、E吉普賽式的快板和匈牙利式的舞曲,可以想象李斯特童年生活的再現,與之晚年的複雜世界觀,折射出青年時代的作曲家心靈深處與民族文化那份親緣。

  雖然《匈牙利狂想曲》第七首沒有像第六和第九,那樣為人所知,但是其文化內涵和自身的表現手法都是很有民族價值的作品。尤其推薦手小者演奏,通過演奏這首作品,使得八度、手指靈巧性得到發揮,真正將匈牙利狂想曲通過分析它的文化內涵,集中體現它的音樂性,才是演奏好這首作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