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杭州西湖景觀的感受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杭州市,處於平原、丘陵、湖泊與江海相銜接的地帶,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西湖原是一個海灣,由海灣而演化成為一個瀉湖,由瀉湖而形成一個普通湖泊。西湖原是個天然湖泊,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淹廢。西湖是錢唐縣境內的一個湖泊,所以稱為錢唐湖***從唐朝開始,“錢唐”改為“錢塘”***,又因為在它的北部還有一個與它連線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稱為下湖,故西湖又相應稱為上湖。西湖這個名稱的獲得,則是錢唐縣的歷史發展與地理位置變遷的結果。自從秦在西湖群山中設定錢唐縣以來,歷兩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縣治可能早已遷離山區,逐漸進入平原。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錢唐縣治移到鳳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級上並且升為杭州的州治。

  長慶二年***822***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橋附近即少年宮一帶修築湖堤,比原來的湖岸高出數尺。這裡原是上湖和下源的連線之處,西湖水位本來高於下湖,白居易這一築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儘管下湖早已淹廢,但這種人為的地形差距,從今少年宮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電站和東至環城西路這兩個方向上,還都明顯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紀初期的這一次修築湖堤,對西湖的發展來說是劃時代的,因為從此以後,西湖的性質已經改變,它已經從一個天然湖泊演變成一個人工湖泊了。西湖因白居易的築堤而改變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稱此湖為錢塘湖。當西湖這個名稱流行之時,西湖早已是一個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為人工湖泊後,吳越國時代對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後,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濟,不僅疏浚了全湖,並且修建了西湖的閘堰裝置。宋仁守時代***1023——1063***的知州鄭戩和沈遘,前者動用了上萬民工,斥廢湖中葑田,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後者在六井之外,添設了一處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後人所稱的沈公井。蘇軾於熙寧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元佑元年***1086***蘇軾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之職,手製訂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章。奏章是官方檔案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說明杭州城市已經整個地建立在西湖以東,西湖之名已經普遍流行了。

  文化

  發展記錄

  源出南宋西湖山水畫題名。十景各擅其勝,共同之點為景目位置皆傍近西湖或就在湖中。宋亡入元,西湖十景一度冷落蕭條,景目所指景點,或舊跡難覓。明代,十景有所恢復和建樹。清康熙38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至杭,逐一品題西湖十景,將“兩峰插雲”改為“雙峰插雲”;“雷峰落照”***或稱“雷峰夕照”***改為“雷峰西照”;“南屏晚鐘”改為“南屏曉鍾”。“西照”與“曉鍾”雖只一字之改,卻未被眾人接受,因而只在清代有關西湖著作中有這兩處更改的景名,以後眾人賦詩作詞寫文,仍沿用初名。康熙帝為十景題字後,浙江地方官吏先後將御筆所書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護,至此,十景之名從過去只書上有所記載,成為十景所在景點標誌。以後,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又就十景各賦詩一首,鐫刻於景碑碑石陰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為人知,加之宋元明清及近代眾多描繪吟詠十景之繪畫、詩詞、遊記、照片,十景被公認為西湖山水的代表。西湖十景除“雷峰夕照”,13年***1924年***傾圮,景觀消失,餘九景迭經整葺、恢復和擴建,不但面貌煥然一新,內容也更與景名相符。

  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新十景

  1985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覆斟酌後確定。

  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三評十景

  2007年10月20日西博會開幕式晚會上,宣佈了“三評西湖十景”的結果。

  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

  萬鬆書緣、楊堤景行、三臺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自2002年起,先後建成西湖南線景區、楊公堤景區、湖濱新景區、梅家塢茶文化村、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兩堤三島景區、龍井茶文化景區、靈隱新景區、吳山新景區、高麗寺、八卦田遺址公園等,重建、修復歷史文化景點150多個,環湖公園景點和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西湖“一湖兩塔三島三堤”的全景重返人間,“東熱南旺西幽北雅中靚”,向中外遊客展現了傳統與現代互動,堅守與開放相容的盛世西湖的動人風貌。

  人文

  公元822年,年過半百的偉大詩人白居易來到美麗的杭州任刺史,在看到西湖山水時,精神為之一振。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績多不勝數,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公元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滿,離開時他為杭州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白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詩。

  1071年,西湖又迎來了她歷史上的另一位“貴人”——蘇東坡。在杭期間,賑災安民、治理河道。築就了今天的這道溝通西湖南北的舉世聞名的——蘇堤。築堤一條,吟詩千首。

  1503年,杭州又迎來了另一位賢太守——楊孟瑛。整整花了五年時間,才說動朝廷重治西湖。1508年3月,恢復西湖舊觀。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給鄉黨先賢蘇東坡的蘇堤,將其填高了二丈,拓寬了五丈三尺,兩岸遍植楊柳,蘇堤重新恢復了“六橋煙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築一堤,與蘇堤並駕齊驅,從棲霞嶺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對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愛,遂呼之為“楊公堤”。

  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于謙、張煌言和辛亥革命烈士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埋骨於此間青山綠水之間。西湖還和古代燦爛的文化聯結融合,遍佈南北山區的古代石窟造像,景點中的碑刻和建築,都是中國藝術的瑰寶。

  詩文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飲湖上初晴後雨***宋***蘇軾

  影視

  《新白娘子傳奇》、《白蛇傳》、《青蛇》、《秋瑾》、《兩宮皇太后》、《梅花三弄之水雲間》等影片在杭州西湖取景拍攝。

  神話

  西湖的來歷,有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鬆,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西湖山水秀麗之美,林壑幽深之勝,豐富的文物古蹟、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把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