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項羽鴻門宴中的故事

  項羽,楚國的貴族,劉邦,一介布衣,關於劉邦項羽的鴻門宴故事大家都知道。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劉邦項羽鴻門宴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劉邦項羽鴻門宴故事

  劉邦先入關駐軍在灞上,項羽也趕來關中。曹無傷派人誣告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加上范增建議殺了劉邦,項羽就下令準備攻打劉邦,將兵馬集結在鴻門。項羽叔父項伯與張良是好友,就在夜裡偷跑過去告訴了張良這個訊息。

  張良不願獨自逃走,把事情告訴了劉邦,併為他出謀劃策拉攏項伯。劉邦畢恭畢敬地給項伯行禮,告訴他不想稱王,還跟他稱兄道弟、約定姻親關係。項伯回到軍營就當起了說客,他說劉邦先到關中是給項羽鋪路,好讓項羽順利入關,如此有功的人不該被懷疑。項羽就放棄攻打劉邦。

  天亮後,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和一百精兵來到項羽駐紮的鴻門,當即向項羽謝罪,隨後入到賬內赴宴。在宴會上,范增幾次向項羽示意下令除掉劉邦,但是項羽遲遲沒有決斷,沒有迴應他。於是范增就招來了項莊以助酒興的名義上前舞劍,以伺機刺殺劉邦,這時候項伯看出了項莊的意圖,也拿著劍上來比劃,用身體掩護劉邦,所以項莊沒能得手。

  張良出來告訴樊噲情況危機,樊噲就拿著兵器衝進了營帳,指責項羽不賞賜有功的劉邦反而要殺掉他。後來劉邦謊稱要上廁所,就走出了營帳,樊噲也跟著出去了。劉邦在樊噲的建議下逃跑了,臨走前吩咐張良道歉和獻禮。張良以不勝酒力為由為劉邦不告而別致歉,並獻上了珍寶,項羽只好接受。

  鴻門宴項羽放走劉邦原因

  許多人都覺得鴻門宴是楚漢相爭的重要事件,應該殺掉劉邦的,但事實上,從當時的形勢看,項羽不能殺劉邦,因為劉邦的其他諸侯的風向標,一旦被殺必然為讓項羽失去人心。但從項羽個人的角度看,他主要有三個理由放走劉邦。

  其一,項伯的說辭。項伯原本只是好意提醒張良的,卻被劉邦徹底說服,相信劉邦沒有稱王的想法,反而認為他有功,回到營地就竭力勸說項羽,建議不該殺有功的劉邦。當然,劉邦攻陷關中和咸陽是立了功,像一個功臣舉兵是有違大義的,所以項羽取消了攻打計劃。不過此時項羽並沒有明確不會用其他方式殺了劉邦。

  其二,劉邦的謝罪。劉邦是個工於心計的人,看準了項羽重情義,就主動謝罪示好,先講述了兩人的兄弟戰友情義,然後含蓄地說明了自己的功勞,稱是不小心先攻入了關中,表明自己不想稱王,並指出是有人故意離間雙方的關係,自己是忠心的。項羽一聽,必然有所感動。

  其三,樊噲的斥責。樊噲聽說劉邦有危險,就闖進項羽的營帳,先是以秦朝的例子說明濫殺會遭到反叛而滅亡,再用楚懷王的約定指明劉邦本可以稱王,但他卻沒有這麼做一心等待項羽,顯示劉邦的功高,從而告訴項羽殺功臣會步秦朝的後塵。樊噲的整套說辭動之情曉之理,加上劉邦後來已經趁機溜走了,項羽也只好放走了劉邦。

  劉邦項羽誰是英雄

  項羽,秦國滅亡後就被人成為“西楚霸王”,三尺男兒,錚錚鐵骨,在江東父老的期盼下,帶江東八萬弟兄南征北戰,想要一統江山。項羽軍事指揮才能十分優秀,自小起熟讀兵法,他始終覺得天下沒有自己的對手,十分自信,自信到有些自負。面對范進的意見,他置之不理,一直崇尚靠武治理天下。當項羽的十萬大軍被劉邦殲滅到只剩下二十六人時,四面楚歌的他面對烏江的滾滾江水,狼狽落魄的自刎了。但他仍舊是那個意氣風發的西楚霸王,仍是那個人人稱道的千古英雄。

  劉邦,自小好吃懶做,經常受到父親的訓斥,出身卑賤,但卻不自卑。奔走市井,讓他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後,更加圓滑,更加擅長籠絡人心。他雖然來自社會底層,但為了生存卻很謙虛,廣納天下賢士,也能理解百姓的辛苦,他為大漢天下統一出謀劃策,為大漢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一個威風八面、護一方百姓平安的大漢天子,不能不說他是一個時勢英雄。

  一個西楚霸王項羽,一個大漢天子劉邦,都是千古流傳的英雄,分不出高低,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