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李贄簡介_李贄的經典名言

  李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李贄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那李贄有哪些經典名言讓我們去學習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思想家李贄簡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思想家李贄簡介

  李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以反對孔孟儒學著名。李贄生於1527年,本身是回族人,祖上在明初就搬遷到福建泉州。他原姓林,後改名李贄,字巨集甫,號卓吾。李贄從小聰穎非常,12歲開始寫文,26歲就高中舉人。他在朝為官二十幾載,從一個縣的教官做到了知府,不過在他55歲的時候辭去了官職。

  辭官後,李贄先後在湖北、北京、南京等地居住,大多是在朋友家或者寺廟裡。期間,李贄一方面研讀經典,一方面著書講學。雖然他的講學在當地頗受歡迎,但因為“離經叛道”也常遭到官府等保守勢力的反對而要被驅逐。1602年,李贄被捕入獄,他那些被認為“異端邪說”的著作也被一併燒燬。之後不久,李贄就在獄中自刎而死,當時已七十有六,死後被好友安葬。

  李贄一生著書良多,主要包括《藏書》、《續藏書》、《焚書》等,此外他十分推崇《水滸傳》和《西廂記》並都做過自己的評點。在他的著作和講學中,他時常鍼砭時事,評述歷史。他反對反對儒家學說尤其是程朱理學,批判封建禮教對人的壓迫;揭露並批判封建統治的黑暗本質,痛斥政治腐敗;提倡功利,重視商人的地位;主張“童心說”,認為文章不能弄虛作假而要表達個人真實的內心。

  李贄的經典名言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李贄認為理就在人們穿衣吃飯的日常瑣事當中,這是在肯定人的慾望,也是他“真心”觀念的體現。他批判理學,厭惡道學家,這句話就是在對它發起挑戰。理學強調滅人慾,這是朱熹最重要的觀點之一,認為想要學到理就必須控制甚至消滅自己的慾望,後來也就成了封建禮教禁錮自由的思想來源。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李贄承認人的私慾,認為那是人倫,是人心。由此,他也認可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不貶低反而重視商業,反對中國延續上千年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政策。

  “聖人不曾高,眾人不曾低。”李贄否定孔子、孟子的聖人地位,認為孔孟非聖人也和常人一樣,兩者沒有高低之分,所以人人皆可成聖。他批判明朝一味加強儒家正統、捧高聖人地位的做法,認為不能以此為一成不變的教條。

  “壯士不忘在溝壑,烈士不忘喪其元。”據說,這句話是李贄在獄中奪剃刀自刎前所寫,他用這句出自孟子之口的話來表明自己心志。李贄深知自己的思想不容於世,所以早就預言了自己死在監獄的宿命,而他為了自己所追求的的真理不畏死願犧牲。

  李贄的思想內容

  反傳統儒學

  李贄以孔孟傳統儒學的“異端”而自居,對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汙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在文學方面,李贄提出“童心說”,主張創作要“絕假還真”,抒發己見。,頭可斷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縮。李贄在詩文寫作風格方面,也主張“真心”,反對當時風行的“摹古”文風,他的這一傾向,對晚明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政治思想

  李贄在反對政治腐敗和宋明理學的過程中,形成了他的政治思想,主要有:

  ① 主張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李贄終生為爭取個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鬥爭。

  ② 提倡人類平等。李贄認為,按照萬物一體的原理,社會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貴賤的區別。

  ③ 反對封建禮教。李贄還對被封建統治者奉為金科玉律的儒家經典進行抨擊,認為儒家經典的六經,如《論語》、《孟子》並不都是聖人之言,是經過後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當做萬年不變的真理。

  ④ 反對理學空談,提倡功利主義。

  ⑤ “至道無為”的政治理想。針對明王朝的腐敗政治,李贄提出了“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 的政治理想。

1.李贄:怪異的宗師

2.李贄的成功名言

3.李贄是怎樣下獄的?

4.歷史名人李贄的故事

5.李贄生平簡介

6.溫陵居士李贄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