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丫癢脫皮的原因

  天氣變化,大家會出現瘙癢,一般腳丫癢都是腳氣引起的,一到夏天讓人苦不堪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那麼大家知道腳丫癢脫皮是什麼原因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汗皰型

  初發為多數散在厚型小水皰,破裂後形成環狀鱗屑,亦可形成多環狀鱗屑,可逐漸擴延成片,面板逐漸增厚,自覺瘙癢。

  2.趾間型

  好發於第3,4或4,5趾間,表現為少量鱗屑,自覺奇癢,病人常不自覺的搔抓,有時鱗屑不顯著,僅感瘙癢,稱為無症狀型,但常為帶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繼發細菌感染,區域性形成糜爛,溼潤有滲液。

  3.鱗屑角化型

  表現為足跖,足跟及足側緣有侷限性不整形嗜紅色鱗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顯,粗糙乾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冬季症狀較重,易致皸裂,夏季常可出現少數丘疹或小皰,病程慢性,時久面板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紅色毛癬菌引起,病情頑固,難以治癒。

  4.溼潤糜爛型

  此型多繼發於趾間型或汗皰型,多由過度搔抓,常繼發細菌感染,區域性炎性明顯,浸漬糜爛,有明顯滲出,自覺癢痛,夏季多見。

  腳丫癢脫皮的治療方法

  1、洗腳然後風乾

  把一塊紗布用酒精浸溼,輕擦癢的地方,然後把布放在患處,等紗布幹了會帶走面板上的水分,幫助改善感染狀況。或洗澡後,用一塊毛巾或者調在小檔的吹風機仔細把腳趾吹乾。

  2、撒粉末

  可以在腳上或者鞋子裡噴灑一些殺菌的粉末,一天兩次。在症狀消失後的2周內還要繼續噴灑。

  3、勤換襪子

  如果你是汗腳的話,在工作的時候帶幾雙襪子以便更換。嘗試穿丙烯酸材料的襪子。丙烯酸的襪子比棉質的襪子要更容易趕走汗腳上的水分。最好選擇白色的***因為染色劑也是刺激因素***。

  4、穿透氣的鞋子

  人造革和塑料的鞋子不透氣,會給真菌提供理想的生長環境。穿由棉布或真皮製成的鞋子。

  5、找到引起腳癢的刺激物

  對於接觸性皮炎引起的腳癢,要及時找出過敏源,比如襪子上的染色劑、鞋子裡的膠水等等。自我測試一下,如果懷疑自己正在穿用的東西,可以換一雙別的鞋子或襪子。如果幾天之後感覺好一點,那麼你就找到了真凶。

  6、使用抗真菌軟膏

  各種針對腳癬的抗真菌軟膏都有不錯的殺菌止癢療效,堅持早晚塗抹。

  7、除癬足浴液

  香精油3滴、丁香精油2滴、10毫升甜杏仁油調勻。腳盆內放38℃~40℃熱水,倒入精油攪拌均勻,然後浸入雙足浸泡10~15分鐘。功效殺菌消炎,改善足癬又癢又痛的不適。

  腳丫癢脫皮的併發症

  一、合併症有身體合併

  有身體其餘部位面板癬菌感染。由於長期患足癬或者因手搔抓後的自體接種,足癬患者可合併有甲癬、手癬、體股癬等。合併甲癬時,甲板渾濁,不透明,呈雲霧狀、汙漬狀,表面失去光澤。

  二、足癬合併細菌感染

  此時區域性分泌物增多,並且可出現淡黃色膿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紅、腫、熱、痛。如果沒有及時適當抗炎治療,則可能會出現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窩織炎等。

  1、性淋巴管炎

  俗稱紅線,中醫為“紅線疹”,經是因為化膿菌從破損的面板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

  丹毒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稱為“流火”。它是由於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經損傷的面板侵入中型或細小淋巴管、引起的面板及皮下組織內的淋巴管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急性炎症。

  3、蜂窩織炎

  中醫稱瘭疽,一般為繼發鏈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引起的疏鬆結締組織的急性瀰漫性化膿性炎症。這種病變可發生在面板較淺的部位,也可發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間的較深部位。

  三、癬菌疹

  是指面板癬菌及其代謝產物通過血液迴圈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侷限性面板過敏反應。癬菌疹的發生與區域性癬病炎症程度有密切關係。區域性炎症越明顯,發生癬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皰疹型

  發病急,在手指兩側、手掌或足跖等處發生綠豆大小的厚壁水皰,水皰內充滿漿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樣型

  皮損為丹毒樣紅斑,一般不硬,邊緣鮮明,比較規則,不痛或稍有痛感,無淋巴管炎。一般無全身症狀。

  3、丘疹型

  為突然發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須疹。多發生於四肢或泛發於全身。

  4、溼疹型

  突然發生於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紅斑、丘疹、小皰等多形性皮疹的溼疹樣損害,分佈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