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戰國惠子的故事介紹

  惠子,名施,戰國時期宋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那關於惠子有哪些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惠子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惠子相樑的故事

  惠施因為博學被魏王相召去了魏國出任宰相,有一回孟子前去魏國看望這位老朋友。這時有小人向惠施進讒言:“大人,你要小心啊,莊子來魏國是居心不良,他是想要和你爭奪宰相的位置啊。”惠施聞聽此言,信以為真,為了以防萬一他就令人搜捕孟子將他趕出國境去。

  士兵在城市找了三天三夜不得孟子其人,第四天孟子自行出現在了惠施面前,對他說:“有一種叫做鵷雛的鳥生長在南方,這種鳥生性高傲。鵷雛夏天要從南方遷徙到北方,在跨海飛行的途中,它只棲息梧桐樹,只吃一種生長於竹子的果實,只喝清冽的山泉之水。鵷雛從一隻貓頭鷹的身邊飛過,嚇得貓頭鷹以為鵷雛是來搶它剛剛撿到的死老鼠的,對著鵷雛發出怒吼聲。現在你也要用魏國宰相的權威來恐嚇我嗎?”

  這篇惠子相樑的故事出自《莊子》,莊子自比鵷雛,表達了自己追求精神自由鄙夷榮華名位的志向。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故事

  有一日,莊子和惠施一同出外遊玩,他們途經濠水橋,從橋下往水裡看去,有很多的游魚。莊子笑著對惠施說道:“你看,鯈魚悠然自得地在水中游玩穿梭,它們是多麼的高興啊,這是魚之樂吧。”惠施則笑著反問莊子:“你在橋上,魚在水中,你不是魚怎麼能理解魚的快樂?”

  莊子機智的借用惠施的話反駁他道:“你怎麼能知道我就不能理解魚的快樂呢,你又不是我。”惠施急道:“我的確不可能知道你的腦中思想,因為我不是你;但是你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我是可以確定的,你是人,人是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是什麼。”

  莊子道:“回到我們最初的對話。我說魚快樂,你問我“怎麼能理解魚的快樂”,你這就是確定了我可以知道魚的快樂,而不知道我是怎麼知道的,現在我回答你,我是站在橋上看著知道的。”

  上面的辯論繞來繞去,我們從中可以知道,惠施比較注重分析和求知,對問題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對事物追根問題,著重於知識的本身探索獲取。莊子則注重機辯,側重於對外界事物的欣賞認識,更感性一些,喜歡將自己的個人感官聯絡到事物上面。惠施是理性的邏輯,莊子則是感性的藝術。

  通過莊子和惠施這對好友的兩篇辯論故事,我們可以知道莊子是一個言辭豐富,富有感性思維的哲學家,莊子的思想無處不透露出逍遙處世的超脫之感。

  惠子欲之樑的故事

  魏國的宰相去世了,魏王就加急召喚了惠施去接替宰相的職位。在惠子接到詔令之後,就立即日夜兼程的趕往了大梁,著手準備接替宰相的職務。在去大梁的途中因為事情非常急,所以他一個隨從都沒有帶,就這樣了一個人趕路。趕了很久的路之後,發現擋在自己途中的是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河,因為惠施不熟悉水性就不敢貿貿然的下水,但是他又想著魏王和魏國的事情,非常的著急。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過河,但是在過河的時候因為不小心就跌落在了水裡面。惠子本來就不熟悉水性,在水中一個勁的撲騰也不見上岸,這個時候有個船家趕來,將惠子從水中救起,這才保住了惠子的一條性命。

  船家問惠子為什麼要過河,而且又過的這麼的緊急。惠子向船家解釋說了他急著去接任魏國的宰相的事情,船家聽到了之後,覺得這件事情十分的好笑,他看著惠子這幅的德性,覺得非常可笑,就面露鄙夷的神色。他覺得要不是自己救了惠子的話,他為了去當個宰相連命都要丟掉了,一個不會游泳的人還能做宰相嗎?但是惠子跟船家說自己在游泳方面是比不上他,但是在治理國家方面一個只會游泳的船家還能跟自己相比嗎?船家聽了之後目瞪口呆,這世間本就各司其職,怎麼能從游泳就斷定別人不會治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