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公園遊記作文

  北京天壇公園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壇廟園林,總面積273萬平方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週四,我們二年級同學去了天壇公園遊玩。天壇的人特別多,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整個公園裡充滿了歡聲笑語,有的人在唱歌,有的人在用樂器合奏,有的人在踢毽子,有的在玩牌,這裡真熱鬧。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圜丘,它很大,有三層,每層都有出水口。

  我們又來到了迴音壁。有很多人在欄杆外對著迴音壁大喊著,我也加入了呼喊的行列,但是這裡喊的人太多了,誰也聽不到迴音。聽導遊說:迴音壁原來是很光滑的,但是由於一些遊人不愛護文物古蹟,在迴音壁上刻字,把迴音壁的表面弄得很粗糙,聽不清迴音了,為了保護它,迴音壁前面修了一圈欄杆。迴音壁後面還有一棵千年古樹,叫“九龍柏”。傳說一天皇帝看到這棵古樹,很想九條龍,所以叫“九龍柏”。你越靠近九龍柏約涼爽。

  穿過迴音壁最後到了祈年殿,它非常雄偉壯觀。它好大啊!祈年殿有三層,每層都有九個臺階,每層臺階兩邊的柱子上分別雕刻著雲、鳳和龍,它們叫做雲望柱、鳳望柱和龍望柱。它的房頂是藍色的,導遊說:這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藍色是天空的顏色。

  天壇公園真美啊!

  篇2

  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來到天壇。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禱豐收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處壇廟建築。天壇園地廣大,古柏參天,建築精美。一進公園,我好像投入了綠色的懷抱,蒼松翠柏,綠草如茵,樹幹上還掛著木牌,記載著古樹的年齡。我們沿著寬闊的石板路來到祈年殿。

  祈年殿是古代著名建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外牆南圓北方,象徵“天圓地方。”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氣勢巨集偉。整個大殿都是木質結構,造型奇特,結構精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殿內金碧輝煌,殿頂上面畫著飛龍舞鳳,形態逼真。仰頭望去,金龍玉鳳好像真的騰空躍起。中央的四根紅柱兩個人都合攏不過來,外圈還有12根盤龍藍柱。她們共同支撐著穹形的殿頂。四根紅柱象徵真四季。12根藍柱象徵著12個月和12個時辰。

  殿內地面上正中央有塊圓形的龍鳳石,蘊藏著天然形成的龍鳳圖案。關於這珍奇的龍鳳石的來歷還有一段美妙的傳說呢!我們又來到了著名的九龍柏。九龍柏已有幾千年的歲數了。樹幹很粗。樹皮隆起的地方蜿蜒地向上伸展,就像9條龍盤在樹上,真是一個奇蹟。九龍柏由此得名。下午,我們不僅遊覽了圜丘,槐柏合抱。七星巖景點。最後,我們來到了荷花池。坐在池邊看著水中的五彩金魚。

  亭亭玉立的小花。我陶醉在這美麗的環境中。這次遊園,在我記憶中留下了美好的一頁。

  篇3

  今天,我們趁天色還早,繼續乘車遊天壇公園,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的聖地,原名為天地壇,後更名為天壇。整個建築呈“回”字型,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造型最精美的皇家壇廟建築群。

  我們來到了圜丘壇——一座露天圓壇,外有三層漸高的漢白玉圍欄。走上圓壇,俯視圜壇所處的曠地,我發現,天壇有兩層壇牆,裡圓外方,導遊介紹說:按古時的說法,這取意為“天圓地方”。圜壇的中心處安置了一塊扁石頭圓盤,名為“天心石”,皇帝認為,天心石正好對著天的中心,所以站在天心石上能與玉帝對話。這塊天心石所發出的聲音與迴音壁的迴音、對話石的對音、疊音石的疊音,是天壇中有趣的四大聲學現象,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更讓人感到新奇的是,這座祭壇的壇面、臺階、圍欄等的數目都是奇數,這是因為古時人們相信天屬陽、地屬陰,而天壇又是用於祭天的,只能用陽數***奇數***來建築,“九”被視為極陽數,用的次數最多,象徵玉帝的九重天。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一直向北走,來到了一座名為“皇穹宇”的圓殿前,這是專門用來祭祀神位和放皇帝祖宗牌位的地方,天花板上五彩斑斕,一根橫樑也沒有,只有幾根柱子頂著,殿內華麗非凡。

  我們要參觀的下一座殿宇是天壇中最威嚴最瑰麗的祈年殿。路呈上坡狀,我吃力地向前走,心想:“‘步步高昇’也不容易啊!”走了十多分鐘,終於步入祈年門,迎面就是高大的祈年殿了。祈年殿坐落在三層漢白玉平臺的正中,四周圍有漢白玉欄杆,給人以雄壯威武的感覺。我由臺階登上平臺,細細觀察殿堂,天花板上飛金流彩,各種圖案精美絕倫,雍容華麗。導遊告訴我們,殿中央的4根“龍井柱”,代表一年四季;中間幾根硃紅金柱,表示一年12個月;外層的12根柱子,象徵一天12個時辰;整個28根柱子,解釋為28個星宿。設計師巧妙的設計令人拍案叫絕!

  參觀完天壇公園,時間已經不早了,帶著一天的收穫,我們乘車去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