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訓徒故事出自哪裡

  墨子訓徒中的徒便是一代宗師墨子最重視的徒弟耕種子,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耕種子是墨子最出色的一名徒弟,墨子也十分重視他,但是耕種子卻老是遭到墨子的批評。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墨子訓徒出自哪裡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墨子訓徒故事介紹

  徒弟心裡很不服氣,於是終於有一天,耕種子問墨子:“你的學生那麼多為什麼總是訓斥我一個?”

  墨子反問道:“如果我要去太行山,我使用良馬拉車還是用老牛?”

  答曰:“當然是良馬。”

  “為什麼呢?”

  “因為良馬能擔當重任,所以才驅使它!”

  墨子說:“你說的一點沒錯,我之所以時常罵你,也是因為你能夠擔當重任,值得我一直教導你!”

  這個故事後來被人們傳得沸沸揚揚,它也有著它的教導意義,也應了那樣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是這樣的,如果你非人才,那麼不會有人對你孜孜不倦的教導你?如果有人總是批評你,教育你,請不要生氣也不要懊惱,因為那說明你值得別人對你教育;因為還有一句話叫做“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問壞的塊”。

  還有句成語叫做“快馬加鞭”也是這個故事中誕生而來的,如果你已經很優秀了,就應該讓自己更優秀。

  不過這個小故事還有另一個意義,就是在批評人之前,先將他的優點提出來,因為就算再有內涵的人也不會滿意總是被人批評,先進行表揚是為了給過後的批評鋪上一條道路,這個墨子訓徒的故事現在也運用進了如今的溝通管理之道中。

  墨子尚賢思想

  墨子,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向主張“兼愛非攻”,主張被動防守,也不是積極防禦。但是他的思想在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時期,除了百姓認同之外,上位者一般都不給於採納。而他的代表作《墨子尚賢》篇中講述了他對於國家根本的理解。

  墨子的文章邏輯性非常強,組織及其嚴密,結構也很嚴謹。其中在《墨子·尚賢》中,可以用一句“夫尚賢者,政之本也”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墨子出身農民,與下層人士接觸較多,他認為,國家的根本,國家的興亡成敗都主要在於如何用人。和孔子所提出的舉賢不同,墨子所提出的尚賢對奴隸制世卿世祿製造成直接的打擊,這並不是改良,而是完全的創新。

  他提出讓平民百姓中的賢良能人之士也參加到國家的管理中來,這種思想,在當初的戰爭頻繁,時態動盪的時刻造成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他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都極為重視,認為一個國家如果不招攬人才賢士,那麼這個國家一定會亡國。而若是國家不重視人才賢士的管理重用,那麼賢士也一定會怠慢君主,那麼這個國家之前所有的一切最後都會失去,照樣會亡國。墨子的思想獨特超群,這種尚賢的行為在當今的社會也十分的適用,不僅可以強化管理階層的人才意識,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墨子兵法攻守之法

  《墨子兵法》是墨家學派的鼻祖墨翟的主要代表作品。墨子是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魯國人,大概為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早年間學習儒家的思想,之後由於因不滿儒家禮教的繁瑣,於是自創了學說,並且廣收弟子,終成一家之言。戰國時期,墨學影響巨大,與儒學合稱顯學。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愛”,對待戰爭上的觀點是“非攻”。

  《墨子兵法》是墨子的戰爭觀集中體現,他認為戰前應該先談判,戰時也要注重防禦,攻城戰法總結為11種。書中關於器械的篇章尤為著名,墨子曾設計了連弩之車、擲車、轉射機、窯灶鼓囊等攻守城的武器。

  其中轉弩機和連弩車很是出名。連弩車是用大方木造出來的,有時邊角也會蓋鐵皮,中間有樑,上有頂,下有輪,沿城牆上的走道過。裡頭堅固異常,可容十餘人。連弩車裡架著一個巨弩,轉動自如,一次發射少則十二支最多能達到七十多支的短弩箭。

  看過電影《墨攻》的都知道,巨星劉德華飾演的墨家弟子帶領一個小國,抵擋住幾十萬敵軍進攻。對於戰爭,墨子注重防守,他的弟子得其真傳,《墨攻》把一個平凡的墨家子弟對於城池防禦作戰的水平展現得淋漓盡致。《墨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就是一場戰爭的勝負不是看軍隊有多少人,也不是看裝備有多麼豪華,而是看將領的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