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冰釣有哪些小訣竅

  即使現在是冬季,但是人們依舊是喜歡釣魚的。那麼在北方冰釣需要我們掌握哪些訣竅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北方冰釣小訣竅

  冰釣的時間

  北方冬季漫長,從寒露到立冬,水體剛結冰不久,夜結晝化,河水尚未封凍,魚類為了儲存營養以御嚴寒,攝食強度有一段時間處於上升期,是岸上冰釣的好時機;立冬到冬至,地凍河封,冰厚多達15釐米以上,人可站在冰面上打眼,這時魚雖蟄伏水底,但只要找到魚群,喂以葷食,會有好收穫,此階段是冰釣的最佳釣期;冬至到立春,是天氣最冷、冰層最厚的時段,此時魚不食不動進入休眠期,用再好的餌料它也不開口,是冰釣的淡季;立春到驚蟄,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魚開始遊動覓食,此階段冰層仍厚實堅硬,適時冰釣,也大有所獲;驚蟄過後,氣溫回升,冰河解凍,冰面疏鬆,此時不可冰釣。

  冰釣突出一個“暖”字。北方冬天雖然寒冷,但只要把握好上述規律,在寒中尋暖,適時出釣,定會有好魚獲。一般選陽光明媚、氣溫波動在3氣上下、冰洞水面少結冰凌,水下溫度維持在4℃以上的天氣冰釣。時間以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為宜,這個時段,天氣暖和。

  冰釣的釣點

  冬天水錶層結冰後,近冰層的水溫為0℃左右,向下則水溫逐步提高。因此,冰釣選擇釣點時要先掌握近幾天以來的氣溫情況,若天氣連續數日較暖,可選擇在水稍淺的地方作釣點;若天氣連續暴寒降溫,則應找水深的地方垂釣。冰釣選擇釣點還要尋找水底地形適宜魚類棲息的地方。在自然水域,有的地方水下有溝坎,有的地方水底有水草,這些地方只要水不是過淺,都是魚類聚集棲息的好場所。

  冰釣選點的規律是:自然水域要找灣汊、溝坎、被淹沒的莊稼地等,那裡有水草和食物可供魚類棲息。魚塘要選深水、有草和向陽處,那裡水溫較高,適宜魚類生存。

  冰釣的釣具

  冰釣的釣具要靈活、堅固。釣竿不宜過長,以竿長2米左右的實心竿為宜,這種釣竿彈性好,韌性強,不易斷裂,釣大魚、小魚都適用。目前,冰釣愛好者多用竹子自制冰釣竿,將竿做成2-3節,以金屬管做介面。此外也可選1.8米左右、竿梢較細的輕便海竿,配以小型漁線輪。釣線要依所釣魚類及釣竿的軟硬度而定,一般在靜水水域用軟竿冬釣,選用直徑為0.2- 0.3毫米,拉強為6-8磅的釣線即可。

  釣線的長度應根據釣場的水深確定,如果用手竿垂釣,釣線要準備得長一些。若採用帶漁線輪的釣竿,則應把漁線輪的蓄線軸裝滿為妥。釣鉤由所釣魚類及魚的大小而定。如果以鯉魚為垂釣目標,宜選伊勢尼型6號鉤或8號鯉鉤,若準備釣鯽魚則宜選用伊勢尼型5號鉤。浮漂宜選長10~12釐米、漂尾較細的短漂。

  冰鑹和笊籬必不可少。冰鑹是破冰的工具,它直徑約3釐米,長1米左右,尖部鋒利。笊籬是用來撈取冰眼碎浮冰的工具。

  冰釣的布眼

  冰釣的布眼要選在向陽、冰面呈黃色、冰裂、冰下有笮草或冰面有冰泡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透氣性好,冰下水中溶氧較多,食物較豐富,光合作用強,是魚藏身棲息覓食之地。在選好釣位的基礎上,打冰眼布釣位。一般以冰面大小、魚群疏密決定是打獨眼、雙眼、三眼,還是多眼。

  三眼以上多用一字、品字、扇形佈陣。冰眼宜打橢圓形,長40釐米,寬30釐米,各個冰眼之間的距離應根據垂釣者同時使用幾根竿而定:用的竿少,冰眼間的距離可遠些;用的竿多,則冰眼間的距離可適當近些。冰眼的排列以垂釣時操作方便和容易觀察浮漂為原則。

  北方冰釣配餌技巧

  色:魚類的視覺相對來說較遲鈍,但在常釣的淡水魚種,在清水中能見到幾米、十幾米外的食物。所以根據各種魚的偏愛配製餌料也十分講究。

  香:大多是雜食性魚類對植物的自然香很感興趣,經文火炒香的玉米粉、麥麩引魚效果要不未加工過的小麥、大米好得多。因此,近年來,食用香精、醇香大麴、重要香草等用於垂釣已經十分普遍。

  味:餌料中的味道會隨著水流擴散到四周水域,引誘各種魚兒前來覓食。

  形:在誘餌中混入部分番薯塊後,再用同樣的小塊番薯裝鉤垂釣,可解除魚的疑惑,提高上鉤率。海釣中以假亂真的模擬鉤更是魚真假難分,而頻頻咬鉤。

  鮮:魚兒對各種餌料不會不加選擇胡亂食用。對釣餌來講,鮮美適口非常重要。

  活:肉食性凶猛魚類對活餌爭搶,對死餌不聞不問。

  精:植物的莖、種子直接粗糙配製的魚兒,與經過精細加工科學配置的餌料相比,垂釣收穫量相差懸殊。用3千克粗餌做誘餌,有時還不如用一包100克的“日本粉餌”效果好,原因是粗餌以多來吸引魚,但魚兒吃飽了就不在咬鉤了,而精料引誘力強,魚兒進了窩雖吃得到,卻吃不飽,故見釣餌必吃無疑。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