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怎樣誘魚的技巧方法

  臺釣的釣魚方法與傳統釣法是不一樣的,傳統釣法誘魚主要靠打窩料聚魚,而臺釣除了打窩聚魚,其釣餌也充當了誘魚的角色。那麼大家知道臺釣應該怎樣誘魚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臺釣誘魚技巧

  一、適時讓釣餌散落以誘魚

  我們在垂釣的時候,如果水庫中或者水塘中的魚群的密度非常大,而且魚兒比較活躍,我們就可以適時地讓釣餌散落成為誘餌,具體操作是,拋鉤餌準確落入釣點,等待浮漂穩定之後就輕輕提竿,並抖動腕部,使鉤餌散落成為誘餌,餌料霧化後用以誘魚。水下魚兒多,就這樣多操作幾次,誘餌散落的多,窩子就逐漸變大。

  我們使用臺灣釣法釣魚的時候,如果魚群的數量比較多的話,我們可以使用鉤同時中魚,此時可以適當減少釣餌變為誘餌的頻次,但也不可怠慢,否則誘餌太少,將不能留住窩點中的魚兒。所以少量的續窩也是十分必要的。這種誘釣結合的方式適合於在池塘中垂釣,如何讓餌料比較順利地抖落,就要看餌團配置的幹散程度,所以我們在將餌料和水時,要注意加水的量,既不能讓餌料過早脫落,也不讓餌料難以在水中霧化。

  丟擲鉤餌時還要注意,拋投的點要精準,多次的拋投都要落在同一釣點上,讓魚聚集一團,增加中鉤的機會。

  二、抽餌打窩,用量靈活

  抽餌打窩,就是搓好一兩個餌團掛鉤後拋入釣點,待鉤餌在釣點筆直下沉觸底後,提竿抖落鉤上的餌料,餌料隨即化散開來成為打窩料。

  釣者在垂釣之前,首先就像這樣抽餌打窩,視魚情的多少抽上幾窩,就算做好了窩點。垂釣一段時間後,還要根據魚情適時地續窩,也就是再抽上一竿餌料。魚群數量較多,餌團就適當做大一點,魚群數量較少,餌團就適當做小一點。剛開始連連上魚,然後上魚減慢,可及時地少量續窩。

  除了餌料的投放量比較不易把握之外,打窩的頻率也要視情況而定。量太少,打窩的頻率太低,往往不能聚魚和留魚;量太大,打窩的頻率太高,魚有吃不完的餌料,既浪費,也使上魚率偏低。我們在抽餌打窩時,就不能隨意地決定量的大小與拋投頻率,應根據魚情而定。

  臺釣的打窩誘魚是必須要經過訓練的,因為具體情況不同,餌料的體積大小、鬆散與乾溼的程度都很難把握到最佳的狀態,所以釣手一定要立足於當時的天氣與水情魚情,配製出合適的餌料,將誘釣技巧融合一體,並充分發揮好。

  三、根據魚所在的水層而打窩

  魚所在的水層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水溫與氣壓等發生變化時,魚的活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魚兒就會改變泳層,比如喜歡在水底活動的鯽魚與鯉魚,就會因為天氣條件的變化而上浮到水體的中上層。那麼作為釣者,當魚的泳層發生變化時,魚層在哪裡,我們就在哪個魚層打窩,可算是找魚而打窩了。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釣底久候無魚,就可以試著下拉浮漂,使鉤餌上移至水體的中層位置,此時抖落餌團,聚中層的魚於窩點之中。在中上層打窩時,需要注意使用密度較小一點的粉料,這樣就可以讓餌料在中上層懸浮的時間長一點。

  釣魚對人的好處

  釣魚活動能控制和消除精神方面的各種不良情緒

  參加釣魚活動有助於提高生活情趣,活躍各種生理功能,是保持心理健康衛生,防止抑鬱症、精神沮喪及焦急、暴躁等不良情緒的好方法。釣魚使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精神飽滿。

  釣魚活動寓健身於娛樂之中

  釣魚者的心情是閒適安靜的,手和腦的活動完全出於自然,用不著去克服什麼雜念,這種意識和動作的協調一致,正是練功者追求的“形神合一”的功效。因此,只要你在釣魚時能保持良好心態和情緒,讓心情舒暢;保持正確的姿勢,那麼,你的體質、性格、精神都會起到質的變化,獲得良好的健身保健效果。

  提高人的反應能力

  釣魚的關鍵就在於觀察魚漂和及時提竿。初學釣魚的朋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得心應手,這可以鍛鍊人的反應及協調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腦細胞的靈活性。

看過臺釣誘魚技巧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