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進校園論文

  閱讀國學經典,建設書香校園,是全面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閱讀國學經典建設書香校園

  摘要:閱讀國學經典,建設書香校園,是全面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闡述了閱讀國學經典的意義,分析了目前國學經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教育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加強國學經典閱讀,建設書香校園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國學經典書香校園人文素養

  國學經典不僅展示了歷代大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歷程,而且形象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風雲中的艱辛跋涉。閱讀經典名著,誦讀優秀詩文,建設書香校園,不僅是青年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之根、把握中華文化命脈的有效途徑,也是使他們樹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養,在文化衝擊和碰撞中得以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閱讀國學經典的意義

  感受古人情懷,培養愛國情操。國學經典蘊涵著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我國古代有許多“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志士,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一直伴隨著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勇往直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些閃耀著愛國主義思想光輝的詩文,曾經激勵過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祖國獨立、民族解放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鼓勵學生誦讀歷代至情至美的經典詩文,就是要讓學生們感受到自己和祖國的血脈相連、生命相依,因為這裡既有鵬飛萬里、鷹揚世界的起點,也有千尺高樹、葉落歸根的家園。以人文教化潛移默化的薰染學生的愛國情懷。

  繼承優良傳統,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蘊涵豐富的內容,對於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幫助。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的是國人應該具有自強不息的民族尊嚴。“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講的是我們應該胸懷廣大,學會包容,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人和事。孔子說:“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所敝。”說的是我們應該具有勤奮務實的民族性格,對於說出去的話必須考慮最終的效果,這就要教育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要慎思慎行、勤奮務實。中華經典文化博大精深,通過加強大學生國學經典的學習,可以更多地培養他們的道德自覺性,增強修身自省的自我意識,從而為處理好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奠定更堅實的心理基礎。

  完善知識結構,提高人文素養。國家經濟的繁榮、和諧社會的構建都依賴於科技的進步。而科學技術的健康發展則必須有人文精神的支援和導向。人文精神、人文素養在知識經濟時代有著極端的重要性。人文素養是科技人才的必備素質,只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科技大家。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在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中,不僅大思想家、政治家、藝術家、人文學科的學者,都無一例外的接受過文化經典和國學的嚴格訓練;很多自然科學技術專家也都有較深厚的國學功底,對本民族的經典如數家珍。比如華羅庚、錢學森、楊振寧、李政道等等,因為他們學貫中西、文理雙通,故才有博深的見識、恢巨集的氣度。所以新一代的知識青年更應該多讀一讀經典名著,提高自己的整體人文素養,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創新能力,更好地為科技興國服務。

  二、大學生國學經典閱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大眾文化、網路文化的衝擊,國學經典的閱讀量太少。大眾文化崇尚新潮、變異和個性化,在其商業化的運作方式下,不斷推出“新星”,不斷炮製“奇聞逸事”,不斷變換新的時尚。而大學生更多地將“時尚”看作是一種個性、一種前衛風格的代表、一種卓爾不群的個性張揚,他們興奮而盲目地追隨“新潮”,追求“名牌”。網路文化的即時快捷,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準呈狹窄和淺薄的趨勢,削弱了人們對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和探究。部分大學生片面求新、求快、求時尚,具體表現為欣賞影視文化日益卡通化、瀏覽書籍報刊日益快餐化。大學生中,追求深沉的浪漫和高雅的幽默少了,表現浮躁和媚俗多了;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追求少了,及時行樂、貪圖享受的傾向多了。在平面化、快餐化、批量化的大眾文化、網路文化的衝擊下,大學生逐漸陷入被動的文化消費模式,放棄了思考、放棄了對終極價值的追求,也放棄了對國學經典的閱讀。

  國學經典閱讀方法不當,閱讀途徑不夠豐富,閱讀效果不佳。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有一些大學生,心裡想讀書,但獲得國學經典的途徑太少,即使好不容易拿到國學經典,也往往因其晦澀而難以卒讀,最後只在腦子裡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名詞概念,並未真正從閱讀中受益。目前,大學生們在閱讀國學經典的時候也的確存在一些困難,他們很多人在高中時期選擇了理科學習方向,為了順利考取理想的大學,學生們更加重視物理、化學、數學這些學科,而語文學習主要是為了應試。並沒有培養起閱讀興趣,久而久之便淡漠了閱讀。除了必要的文科學習外,他們很少閱讀其他文學經典,造成其語言文字功底不足。當他們閱讀國學經典,尤其是原著本時,便有較多的文字障礙,不解其意,讀之無味。那些稱之為經典的作品,往往思想內容深刻嚴肅,讀起來更費腦筋。於是,學生們便認為國學經典不如武俠小說或快餐式讀物對他們來說更有刺激性和吸引力。

  三、開展國學經典閱讀,建設書香校園

  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國學經典的學習,書香校園的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氛圍營造、課程設定、校園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但就學生教育引導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

  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提升校園文明。圖書漂流在國內起步較晚,現在,“圖書漂流”活動在國內已廣泛開展起來。活動參與者也由讀書愛好者發展到更為廣泛的社會大眾、團體、行業協會等,甚至許多地方政府都鼓勵、支援。目前“圖書漂流” 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傳播文化、分享愛心”的社會公益活動。在高校開展以“信任、傳播、分享”為主題的圖書漂流活動,不僅可是實現資源共享,拓展國學經典的閱讀途徑,更重要的是,圖書漂流,漂流的不僅有書香,還有公德和信任。這是一種自發的閱讀大串連,沒有硬性的制度約束,也缺少外在的監督, 一切依靠閱讀者的自覺自願。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活動又是校園公德建設的載體。圖書漂流,交換的是信任,傳遞的是尊重。另一方面,一本書以隨機的方式被素不相識的人傳閱,這本書可能由此成為一個媒介,讓互不相識的人彼此聯絡。這樣挾著浪漫氣息的活動,也是打破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營造和諧與溫暖氛圍的一種努力。這將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和共享意識,提高學校的文明程度。

  努力提高教師與學生管理人員的人文素養,推動國學經典閱讀。大學教師和學生管理人員都是學生們最親近的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學生管理人員承擔著授課以外的各種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擔當著政治思想教育的重任,他們人文素養高低將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美國著名學者歐內斯特.博耶指出“人文教育與應用學科的綜合,在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上,不僅僅依賴於計劃本身,還取決於實施計劃的人。”因此,教師與學生管理人員都必須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以高尚的人文涵養,通過日常的教學管理啟發和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培育優秀品格。首先,高校教師們必須主動拓展知識面,注重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其次,學校在加強教師的培訓時,不僅要注重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提高,改善和優化知識結構,還要注重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要把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師資培訓計劃。最後,學校還應採取各種手段,積極鼓勵搭建師生溝通平臺,以高尚的師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品格。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