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刀論劍的相關內容介紹

  刀和劍是我國古代最常見的兩種冷兵器。在傳統武術的器械中,相對於槍和棍之類的長兵器,刀和劍屬於短兵器。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談 刀 論 劍。

  談 刀 論 劍

  一般來說刀和劍在古代是武士們經常佩戴在身邊的防身武器,刀、劍出鞘意味著決鬥或是以防不測。刀、劍攜帶方便,危險時刻能快速出擊迎戰。在中國傳統武術的器械演練中,刀和劍也是最為常見的兩個專案。刀和劍雖同屬短兵器,但在使用與演練中卻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刀為單刃、劍為雙刃這僅僅是兩者形式上的區別。在演練中,刀以砍、劈、割為主;劍以刺、挑、撩為主。俗話說舞刀猶如猛虎下山、力拔山兮之威武;習劍恰似銀蛇飛舞、游龍戲鳳之柔美。這一說法也就有了男練刀、女練劍的習慣。當然這也並非約定俗成。當代武術名家、高階教練何君崗先生演練的劍術堪稱一絕。劍隨人舞、身劍合一,其出神入化的技法、瀟灑飄逸的身形,無懈可擊的技壓群芳。

 

  纏頭裹腦是練刀者的基礎動作。看似這一簡單的動作,要真正練好絕非易事。首先纏頭裹腦並非佝頭縮頸;其次必須將刀在緊貼自己身體的情況下,***者的手臂要拉開幅度,過頭繞頸一氣呵成。練劍時雖然沒有纏頭裹腦之練法,但運劍時的貼身動作也是有著嚴格的要求。舞刀講究剛勁有力、瞬間的爆發力凸顯演練者的超強水準。舞劍則講究剛柔相濟、綿裡藏針的技巧,動作輕盈而堅實、身段柔和且挺拔。刀和劍的演練除了單刀、單劍以外,還有雙刀、雙劍的練法。雙刀、雙劍的“絞花”頗為相似,都需要手腕的靈巧與力度。演練者一邊絞花一邊前行或是後退,將整個人隱約在刀光劍影之中,煞是好看。
 

  在我國古代的傳說中,刀代表著義氣、俗話說:為朋友兩肋插刀;劍代表著正氣,有道是正義之劍。這種說法不無道理,***者和持劍者都會為各自的理由而戰。中華傳統武術發展到今天,刀和劍仍然是武術運動中的重要專案之一。在武術比賽中,刀和劍仍然佔有相當高的比重。在演練中運動員既要把握好刀和劍的不同特點,更要淋漓盡致地將刀和劍的各自特點發揮到極致。我國的武術運動既要傳承與發揚,更要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