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黃瓜畸形的原因

  大棚黃瓜在種植中常常出現尖嘴、大肚、細腰、彎瓜等畸形瓜,這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嚴重降低商品質量。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畸形瓜種類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樣。一般說,黃瓜生長期間光照不足,夜間溫度高,晝夜溫差小,灌水忽多忽少,易出現細腰瓜。

  植株生長過旺,使瓜和秧生長失調或瓜秧得病,多產生彎瓜。

  黃瓜生育期間營養不足,植株生長勢弱或受霜黴病、蚜蟲等病蟲的嚴重危害,易長成尖嘴瓜。黃瓜生長期間溫度高、水分大、植株生長較旺盛,瓜條生長較快,或在黃瓜開花期低溫、連陰雨天氣,地溫低等原因,造成授粉不良,授粉的先端先膨大,營養不足,或水分不足,瓜頂端種子形成多,瓜長得粗,而瓜的中下部種子少或無子,瓜長得細,成為大肚瓜。

  黃瓜在花芽分化期遇低溫,往往形成雙子房或4個心皮的子房,就易形成短小的畸形“瓜球”。

 

  大棚黃瓜畸形的應對措施

  控制溫度:在黃瓜育苗期要給以適宜溫度,特別是在2片真葉前,晝夜溫差要求大一些,夜間溫度不要低於12℃,以免形成畸形子房,長成畸形瓜。黃瓜結瓜期晝夜溫差也需大些,結瓜期白天溫度最好不要超過30℃,夜間溫度上半夜16℃~18℃、下半夜13℃~15℃,要加強通風,防止超過30℃高溫,保證正常授粉受精,使瓜條粗細生長勻稱。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追肥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收瓜後追第一次肥,以後每隔10天左右追1次肥,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應採用配方施肥技術,氮磷鉀比例為5∶2∶6,防止植株徒長。在中後期葉面噴高磷高鉀清液肥料,防止植株早衰。

  合理澆水:黃瓜生長期間,特別在結瓜期,不能認為黃瓜喜肥水,就大量追肥、灌水,造成“跑秧”,更不能忽幹、忽澇。晴天要注意澆水,防止缺水。澆水要控制澆水量,特別是果實膨大期切忌過量澆水。

  加強病蟲害防治:對黃瓜霜黴病、疫病、灰黴病等病害,在黃瓜生長初期,就要經常注意發現中心病株,並及時摘除深埋病葉,防止擴大浸染。防治病害可採取施放煙霧劑的方法,不增加棚內溼度,防病較為徹底。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50克,分點佈施在棚內,於傍晚從裡往外逐一點燃冒煙後閉棚煙燻,一般7~10天施放1次,連用2~3次。對蚜蟲、白粉蝨可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噴殺,也可選用22%敵敵畏煙劑薰殺。此外,還須及時摘除畸形瓜,讓營養供給發育正常的瓜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