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痛經是什麼原因

  痛經是女性朋友常見的一種情況,但是有些女性在產後的時段出現了痛經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產後痛經如何治療?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子宮腺肌病是近年來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婦科病,過去醫學上將子宮腺肌病看做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稱其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但近幾年的醫學研究表明,它的病因、臨床表現等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不盡相同,“現在普遍認為這是兩種不同型別的疾病。”

  子宮由內向外分為三層,最內層是柔軟的黏膜組織,就是子宮內膜,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出血就形成了月經;中間是厚厚的肌肉層,最外面是漿膜層。專家說,子宮內膜組織因為種種原因進入子宮肌肉層“紮根生長”,就會引發子宮腺肌病。

  進入子宮肌層的子宮內膜組織,一樣會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重複生長、脫落的過程,形成“月經”。“但經血在子宮肌層無法排出體外,就會在子宮肌層積聚,引起疼痛和子宮增大。”發病初期因為淤血較少,疼痛尚不嚴重,但隨著病程加深淤血增多,患者月經來潮時的疼痛也會逐漸加劇。“子宮內膜異位症多發生在卵巢部位,而子宮腺肌病則發病在子宮本身,因此前者的疼痛部位多在小腹兩側,而子宮腺肌病的疼痛部位在下腹正中的居多。”專家說,醫學上稱之為繼發性進行性痛經,那種膨脹性的疼痛是難以忍受的,患者往往因此做出一些極端行為。

  此外,因為子宮肌層的淤血無法排出,會讓子宮不斷膨脹增大。而且因為患病後子宮內環境變化,不適合胎兒生長,還會引起不孕或反覆流產。“有研究證明,約有1%的子宮腺肌病患者會發生惡變。”專家說,這直接影響到患者的壽命。

  子宮腺肌病的高發年齡是30~40歲。專家提醒女性朋友,如果之前沒有痛經病史的女性,在這個年齡段突然出現了逐漸加劇的繼發性痛經,且伴隨月經量增大,都應當引起警惕,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看是否患有子宮腺肌病。

  產後痛經的治療

  1.做好保暖:

  大部分痛經都伴隨著身體發冷,所以保暖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多喝熱水使身體暖活,熱敷暖水袋或熱寶之類的物理加熱方法,泡個舒服的熱水澡等都會有好處,當然,通過執行使身體血液加快流量,熱量散發,不但會對痛經有好處,同時可使身體更健康,健康的身體對緩解痛經的症狀是有益的。

  2.痛經的中藥治療方法:

  中藥中醫對痛經的治療有時非常有效果,一般採用當歸、白芍、川穹、三稜、莪術、五靈脂、乳香、沒藥、肉桂、白芷等散寒行氣,調理氣血,通絡活血,好的中醫會根據痛經的症狀、輕重配藥,嚴格飲食,對很多月經不調者有效。

  3.放鬆心情,心理療法:

  許多有痛經史的女性,經前幾天就開始緊張,精神負擔很重,這樣無益於痛經的緩解,甚至會加重病情。所以年輕女性平時要加強鍛鍊,正確認識痛經,消除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懼。

  4.運動療法:

  練瑜伽有緩和作用,如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你也可以試試不同的姿勢,找到最舒服的就好。加強體育鍛煉也是痛經的治療好方法,尤其是體質虛弱者,在利用飲食改善營養的同時,可以配合做一些輕度的運動:比如散步。

  5.按摩療法: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後按摩下肢。先塗擦活血藥液***如藥油、藥酒***,後再進行按摩: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交、太沖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