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痛經是什麼原因

  痛經,或稱為經期疼痛,是婦科病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許多婦女在經期有輕度不適,不過痛經是指經期的疼痛影響了正常的活動,並且需要藥物治療。週期性的經期疼痛是常見的並且發生於大多數月經週期。痛經常為絞痛並伴有下背部痛、噁心、嘔吐、頭痛或腹瀉。這裡小編為您仔細分析一下痛經的相關問題!

  疾病分類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週期性月經期痛但沒有器質性疾病,而繼發性痛經常見於內異症、肌瘤、盆腔炎症性疾病、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息肉和月經流出道梗阻。因此,繼發性痛經常伴有其他婦科症狀,如性交困難、排尿困難、異常出血、子宮肌瘤或不孕。

  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相比,更常在月經來潮後即開始。而疼痛的特點沒有什麼不同,原發性痛經的診斷只有在排除了器質性病變後才可做出。本章重點闡述原發性痛經。

  病學特點

  原發性痛經最常見於20-30多歲女性,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髮生率逐漸下降,而繼發性痛經逐漸增多。最近的世界性的總數報導痛經的發生率約為17-80%。由於定義的不同和調查方法的不同,使我們很難得出痛經真正的發生率。除非痛經的症狀影響到生活質量,否則女性不會去看醫生。

  病學研究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與年齡、種族和社會經濟地位無關。但是月經初潮時間早、月經週期長、吸菸和體重指數大***BMI***則疼痛越重且持續時間更長。而多產者症狀減輕。

  痛經的確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確,沒有一個理論能全面解釋此症候群。不同的患者對治療有不同的反應,考慮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很久以來,大家都知道痛經與排卵的月經週期有關。痛經的機制與前列腺素活性有關。痛經患者體內的前列腺素的含量高於沒有痛經的患者。前列腺素***PG***釋放增加:分泌期子宮內膜及血中PGF2a異常升高,誘發子宮肌收縮/產生痙攣性疼痛;同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催產素是目前所知的一種最強烈的子宮收縮劑,通過催產素與其受體與G蛋白相耦聯後,啟用磷脂酶C,通過細胞內的磷酸肌醇訊號系統,誘導細胞質 Ca2+濃度升高,導致子宮在分娩時強烈收縮。此外,催產素可能作用在子宮動脈,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催產素在子宮動脈的收縮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除調節子宮的正常功能外,催產素可產生子宮暫時性缺血[4],這種機制亦可能參與原發痛經的發生。

  其他研究證實增多的白細胞三烯與痛經相關。血管加壓素升高:晚黃體期雌激素水平高者,刺激垂體後葉釋放過量血管加壓素,引起子宮過度收縮。

  精神因素可能也是痛經的原因之一,包括母親對女兒的影響。女孩最好在月經初潮前能夠了解月經的相關資訊,這些資訊可以由父母、老師或醫生來傳達。來自於學習或社會方面的焦慮情緒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同時,有報道約50%患者僅用安慰劑可緩解症狀。

  高危因素

  當月經來潮子宮內膜脫落時,內膜細胞釋放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刺激子宮肌層收縮並缺血。痛經越嚴重的婦女則月經血中的前列腺素水平越高,並在月經的最初兩天內達到高峰。前列腺素釋放也見於繼發性痛經,其水平相應於盆腔的器質性病變而不同。

  原發性痛經的高危因素常見的有

  1.青春期;

  2.壓力性焦慮;

  3.體重指數30kg/㎡;

  4.與飲食紊亂相關的抑鬱;

  5.家族史;

  6.初潮早;

  7.月經量過多;

  8.不規則子宮出血;

  9.未產婦;

  10.吸菸。

  5臨床表現

  症狀

  對疼痛的反應是主觀性的,由醫生對患者的詢問不應誇大或忽略患者的不適。詢問病史非常重要,並且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問題:疼痛何時發生?但疼痛發生時患者採取哪些措施?有其他症狀嗎?口服避孕藥可以減輕疼痛嗎?疼痛會越來越重碼?

  由於痛經與排卵週期相關,一般不會發生在月經初潮時,而是發生在青春晚期。14–26% 青春期女性由於痛經不能上學或上班。典型的是,疼痛發生在月經的第一天,通常在月經開始的時間,但也有人直到月經第二天才開始疼痛。疼痛呈痙攣性、陣發性。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全身無力、四肢厥冷。噁心、嘔吐、腹瀉和頭痛也較常見。

  體徵

  盆腔檢查無陽性體徵。當患者有症狀是,可能會有盆腔壓痛,更常見於子宮的區域,而不是附件部位。

  輔助檢查

  無特異性檢查指標。必要時結合相關的輔助檢查,如B超、腹腔鏡、宮腔鏡等排除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症性疾病或卵巢腫物扭轉、破裂等。

  鑑別診斷

  如果僅有月經期腹部絞痛而沒有其他症狀,則不需要其他檢查,根據經驗可以治療。盆腔炎症性疾病高危婦女,需要做沙眼衣原體和淋病奈瑟菌的培養。如果盆腔檢查不滿意,則需要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來除外盆腔器質性病變。

  診斷依據:

  常發生於年輕婦女。根據病史提示痛經的出現與月經來潮時間相符。出現陣發性痙攣性下腹痛及相關的伴隨症狀。婦科檢查除外盆腔器質性病變。

  與原發性痛經最需要進行鑑別診斷的是由內異症造成的繼發性痛經。內異症痛經的患者,疼痛通常從月經來潮前1-2周開始,但月經來潮時或稍後有所緩解。性交痛或附件腫物及後陷凹觸痛結節, 能夠幫助診斷。同樣的疼痛節律也見於子宮腺肌症的患者,她們往往年齡較大,並且伴有子宮的增大。

  一般治療

  平日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做好經期心理、衛生宣教工作。痛經時臥床休息,可以熱敷下腹部。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能夠抑制子宮內膜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子宮收縮的幅度和頻度,不影響垂體—卵巢軸的功能,有效率達70%。最好於開始出現疼痛症狀,月經來潮甚至來潮前1-2天開始服藥。可連續服藥至疼痛消失後停藥。如果於疼痛時間段用藥,有時難以控制疼痛。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包括阿司匹林、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並且研究結果支援其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可以緩解輕度疼痛。這些藥物及劑量見如下。

  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9]

  藥物劑量

  布洛芬***ibuprofen***200-800mg,tid to qid

  甲滅酸***Mefenamic acid***首劑500mg,250mg,qid

  萘普生***naproxen***250-500mg,bid

  雙氯芬酸***Diclofenac***50mg,bid to tid

  酮基布洛芬***Ketoprofen***25-75mg,tid to qid

  消炎痛***indomethacin***25-50mg,tid to qid

  氟滅酸***flufenamic acid***100-200mg,tid to qid

  COX-2抑制劑200mg,bid

  不同的患者可能使用各種NSAIDs的效果不同,2003年科格拉內系統綜述報導根據藥效和副作用,布洛芬、甲滅酸、萘普生可以作為一線藥物。不同患者使用NSAIDs的劑量也不相同,最好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並且減少副作用的發生。副作用包括噁心、消化不良、睏倦、水瀦留和腹瀉。在使用大劑量時,NSAIDs可以通過降低前列腺素濃度來減少腎血流,從而導致腎衰竭。長期大劑量NSAIDs促進食管反流和潰瘍形成,最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數女性副作用較小,特別是在進食時服藥更好。

  胃腸道潰瘍,對阿司匹林或相似藥物過敏者禁用。一些更強效、起效快的藥物,COX-2抑制劑,也同樣有效,並且較少有胃腸副反應。如使用NSAIDs三個週期後無效,可改用避孕藥3個月。如仍無效,必要時可行腹腔鏡手術以除外子宮內膜異位症。

  甾體激素避孕藥

  結合性激素避孕藥***COCs***的作用機制可能通過減少前列腺素產生和抑制排卵來緩解痛經並已經研究證實。而且OCs可以治療NSAIDs無效的病例。不同的避孕藥治療痛經的效果相當。雖然有文獻報導OCs治療痛經的有效率達90%,但最近的Cochrane綜述認為還沒有足夠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OCs治療痛經的有效性。

  僅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藥也可以治療痛經。18-甲基炔諾酮宮內節育器***LNG-IUS***,醋酸甲羥孕酮注射和孕激素緩釋棒均可緩解痛經。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

  GnRa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從而使內膜萎縮並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雖然GnRH可以有效治療痛經,僅用於嚴重的痛經,但副作用影響了他的常規和長期使用。關於它們的劑量和副作用見第十八章。

  β-受體興奮劑

  通過興奮子宮肌細胞膜上β受體,致子宮肌鬆弛,緩解痛經。常用的β2受體興奮劑有:羥甲異丁腎上腺素、間羥異丁腎上腺素。給藥方法有口服、氣霧吸入、皮下、肌肉注射及靜脈給藥等。療效不太滿意,且有心悸、顫抖等副反應,因而未被普遍採用。

  鈣通道阻滯劑

  通過干擾Ca++透過細胞膜而緩解平滑肌收縮。常用藥物有硝苯吡啶,5-10mg,tid或10mg舌下含服。副作用有頭痛、心悸、血壓降低等。

  其他治療

  正在研究中的藥物包括白三烯抑制劑和血管加壓素。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證實在痛經開始前三天使用血管加壓素相對於安慰劑可以有效緩解痛經。

  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體,所以低脂飲食***包括減少三文魚、金槍魚、豆類、芝麻、葵瓜子等的攝入,增加全麥、蔬菜和水果的攝入***。口服維生素E和B1、硫酸鎂、魚油、低脂飲食和中藥Toki- shakuyaku-san ***TSS***均可緩解痛經,但是這些證據來源於小規模的非隨機性研究。關於鍛鍊的資料是有限的,但認為其有效。區域性加熱、鍼灸和經皮電神經刺激***TENS***。一項方法學等有缺陷的研究結果認為活血化瘀類中醫中藥亦可能有效。脊柱推拿術的效果仍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小編溫馨提示】

  平時注意各種飲食、運動、工作、休息等,身體是自己的要學會愛護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