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咋寫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頭戲。呢?如何寫好議論文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議論文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議論文範文篇1:坐看流星劃空時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之蒼蒼,君不見明明皓月,灼灼紅日,日日東昇西落,夜夜以其穩定的形態固定於蒼穹之一隅。乾坤以其穩定的形態沉浮於閃光的地平線,因而他們能以其巨集大之德澤布灑於萬世,使萬物生輝。君不見閃閃流星,時而桀驁不馴地劃破黑夜孤寂的舊貌,時而成群如雨般,重新整理我們仰望天際的視野。流星以其多變的形態旋舞於蒼穹,雖不能以其孱弱之驅給生靈以永世不竭之光芒,也沒有固定永恆的生活軌跡,但它讓人眼前一亮,給人以頓悟覺醒之靈光……

  且夫人俯仰一世,是循規蹈矩做個容之於方圓的寶釵姑娘,還是當個遺世獨立“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掊不淨土掩風流”的林妹妹,這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得出統一志趣的話題。

  先秦諸子,誰不想升遷授官,“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君子之仕,行其義也”。然而偏偏有一個槁頃黃馘的莊子,不蹈世俗渴望“威福”之仕途,堅守心中追求之“閒福”,淡淡地告訴楚國的使者:“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不事權貴”的青蓮居士,曾放蕩不羈地笑罵孔夫子,曾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玉環為其碾墨,讓高力士為其脫靴。這是多麼“異端”之舉,多麼荒謬之行。然而太白見不容於世之滋垢時,便憤然離去了。沒有易安居士那“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憂傷,也沒有柳三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哀。一句“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植一杯水”的笑嘆而已。

  且到了那久積沉痾的清朝,文人士族莫不埋首於故紙堆中,絕口不談政事,不聞政事,腐敗貪汙亦仍舊戴你的烏紗帽,封你的萬畝田。為何你——譚嗣同,偏偏不坐看這戴著罌粟花的老人壽終正寢呢?“望門投止思張儉,忍顧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那“無有死者無以圖將來”的憂憤之心,是那“有之,請自嗣同始”的氣魂,讓他把生命輕輕託於菜市口之中,以流星的逝去,喚起沉睡的臣民。

  循規蹈矩,固然能換得一夕或是一生之安寢,但是有那流星之璀璨——戰國之時多了一門爭鳴之學說:當渙渙千年的古詩史上留下了一個不容於世俗韻的錦心繡口之學士;中華民國,在先者之流血中萌芽生長。

  看那流星劃破夜空之美吧!雖無縱橫捭闔之利,雖無“好好先生”之美名;雖無被多數人所追捧之榮耀,但“流星”總有被歷史記住的那一天的。

  議論文範文篇2:塑造成功的自己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成功的人。而只有懂得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是成功的人!——題記

  芸芸眾生,大多數人都是平凡者。我們沒有西施般的傾國傾城貌,所幸也沒有林黛玉般的多愁多病身。但是那個讓人震撼心魂的詞語——塑造,帶給了我們光芒,讓我們看到了生命中隱藏的希望和那平凡中孕育著的輝煌!所以我們帶著那份堅定,眉宇間凝固著不屈的微笑踏上了那條不斷塑造自我的征程。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塑造自我的過程。古今許多名人也驗證了這一點,即一個人只有在不斷塑造自我的過程中,才能超越自我,讓自己向成功邁進一步。韓信一代名將,自強不息,於草莽之中崛起,於戰爭之中奮進,塑造了一個叱吒風雲、功高蓋世的英雄形象;諸葛亮一代忠臣,鞠躬盡瘁,於敗軍之際受任,於危難之間奉命,塑造了一個名高天下、流芳百世的人臣楷模;司馬遷一代智者,剛直不阿,於憂愁之際發憤,於鬱結之時著書,塑造了一個浩然正氣、史筆永存的文學巨匠形象。

  我們都知道“紅葉經霜而赤,臘梅沐雪而馨”。世間萬物,人生百態,低俗的,醜陋的,高雅的,美麗的,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生命的心和一份理智的思維去判斷是非,並從中感悟些什麼,塑造一個更加成功的自己。我們從搏擊巨浪勇救人的魏青剛身上,看到了一個在滄海橫流中盡顯英雄本色的英雄,我們從此塑造著勇敢無畏的自己;我們從十五年鑄成倚天劍的黃伯雲身上,看到了一個靜能寒窗苦守、動能點石成金的能者,我們從此塑造著堅韌不拔的自己;我們從無聲世界創造美麗的邰麗華身上,看到了一個克服殘疾、創造奇蹟的樸素女子,我們從此塑造著頑強不息的自己。這些都是感動中國的人物的事蹟,它們感動著中國,震驚著億萬個炎黃子孫的內心,也激勵著每個人心底的良知,就是這份感動,這份激勵,促使我們塑造著更加成功的自己。

  讓我們學會從一點一滴中,發現其優點,並塑造一個成功的自己。我相信只有懂得塑造自己的人,才能得到那盈盈春水中最清的一捧,才能得到那灼灼紅葉中最暖的一枚,才能得到那萋萋芳華中最美的一束。因為,最美好的事物註定是為成功的人準備的,而“只有懂得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是成功的人!”

  議論文範文篇3:在怕的背後

  “奧數、英文、周樹人”,大多數中學生談之色變,我們因奧數難尋的解題方法而退縮,因英文脫離母語原則而不敢邁進,最後面對周樹人艱深難懂的文字,我們徹底恐懼。這一系列的膽怯,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國家的責任。

  “怕”的背後,有你我的“惰性思維”。

  我們所懼怕的“奧數、英文、周樹人”恰恰是需要我們進行長時間、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學生早已被家庭、社會圈養成一個個只知享樂、不會思考的 “沙發人”。現盛行的娛樂節目一步步地蠶食著青少年走向勇於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導者青少年走向僅僅滿足於大腦皮層微量興奮的深淵。想想古時“聞雞起 舞”的志士,“頭懸樑,錐刺股”的學子,還有“鑿壁偷光”的讀書人,他們拋卻惰性思維,勇於向課本中艱深難懂的知識發起挑戰,終將難以降服的知識收入囊 中。“奧數、英文、周樹人”,確有難以接受之處,但如果我們能破除惰性思維,征服這一切自然不在話下。

  “怕”的背後,有老師的引導不當。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一語點破老師的作用。著名英語專家俞敏洪[微博]在創立“新東方”初期,便堅持“新東方式教授方式”,並規定所有新 進老師,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這是因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確的教學之道,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只知道照著教輔念,不注重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開啟知 識這扇大門,最終讓學生對知識感到恐懼。

  “怕”的背後,有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健全。

  在德國,青少年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將文化知識不斷運用到生產實際中,也正因為這樣,德國的青少年樂於接受知識,也樂於應用知識。相 反,在我們國家,不健全的教育體制製造出一堆眼睛僅停留在書本上的掃描器,而非真正四肢健全、頭腦發達的知識分子。學習方式的單一化以及應試教育制度下學 習目標的絕對化,讓我們對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東西產生不滿、厭倦甚至恐懼的情緒。

  在“怕”的背後,我們逐漸慵懶的思維宣告著對“難點”的讓步;老師的不當引導塵封了我們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另外,教育體制存在的漏洞抹殺了我們 探索的興趣。“奧數、英文、周樹人”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惰性的思維、學校和國家不完善的引導方式以及由此導致的整個社會的畸形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