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個人資料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蘇聯生理學家,提出了條件反射的概念,並以此著名,因對消化生理的研究而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金。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巴甫洛夫人物簡介

  伊凡·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俄文名: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年9月24日--1936年2月27日***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階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階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1875年畢業於彼得堡大學,1879年畢業於軍事醫學研究院,188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4年起在軍事醫學研究院任副教授、教授等職,領導過實驗醫學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工作。1901年為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1907年為正式院士。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曾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

  巴甫洛夫生平事蹟

  1849年9月26日,巴甫洛夫***Pavlov***出生在俄國中部小城梁贊,他的父親是位鄉村牧師,母親是一位牧師的女兒,有時在富人家做女傭以貼補家用。巴甫洛夫是父母5個子女中的長子,自幼養成負責的個性。從小學習勤奮,興趣廣泛。當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佈法令,允許家庭貧困但有天賦的孩子免費上學。由於他父親喜歡看書,家中有許多像赫爾岑,車尼爾雪夫斯基等人的進步著作,在父親的影響下,他一有空就爬到閣樓上,讀父親的藏書。1860年進入梁贊教會中學,1864年畢業後進入梁贊教會神學院,準備將來做傳教士。19世紀60年代,俄國一些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與社會生活和科學上的反動思想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此期間從皮薩列夫***Dmitri Ivanovitch Pisarev***的文章《動植物世界的進步》中,他知道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並受到當時蘇俄著名生理學家謝切諾夫***Ivan Mikhailovich Sechenov***1863年出版《腦的反射》一書影響,對自然科學發生興趣,逐漸放棄神學,這些革命先驅的思想,深深影響了巴甫洛夫,儘管巴甫洛夫出身於宗教家庭,但他本人既不想像父親一樣一輩子當一個牧師,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21歲即1870年他和弟弟一起考入聖彼得堡大學,先入法律系,後轉到物理數學系自然科學專業。謝切諾夫當時正是這裡的生理學教授,而年輕的門捷列夫則是化學教授。巴甫洛夫在大學的前兩年表現平凡,在大學三年級時上了齊昂***Ilya Cyon***教授所開授的生理學,對生理學和實驗產生了濃厚興趣,找到了所要主修的學科從此投入生理學的研究。為了使實驗做的得心應手,他不斷練習用雙手操作,漸漸地相當精細的手術他也能迅速完成,齊昂老師很欣賞他的才學,常常叫他做自己的助手。在齊昂的指導下,1874年,他和同學阿法納西耶夫***Afanasyev***完成了第一篇科學論文《論支配胰腺的神經》,獲得研究金質獎章。

  巴甫洛夫的狗

  用來形容一個人反應不經大腦思考,如意識形態的先入為主、對邏輯思辨的抗拒。巴甫洛夫發現並開闢了一條通往認知學的道路,讓研究人員研究動物如何學習時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所有這些都要歸功於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開啟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斯金納的實驗表明: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動物的某種反應的後果能滿足它的某種需要***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則以後它的這種反應出現的機率就會提高。在這種反應過程中,經過多次的嘗試錯誤與偶然成功,情景與反應動作之間建立了聯絡,形成了條件反射。在這種反應過程中,有機體的行為作為獲得獎賞***或逃避懲罰***的工具或手段。故稱工具性條件反射,又稱操作性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把妹法

  此法是一位生物學人士研究出來的,具體做法是:每天給你那位心儀的女同事或女同學的抽屜裡都放上精心準備的早餐,並且保持緘默不語,無論她如何詢問,都不要說話。如此堅持一至兩個月,當妹子已經對你每天的準時早餐習以為常時,突然停止送餐,她心中一定會產生深深的疑惑及失落,同時會滿懷興趣與疑問找到你詢問,這時再一鼓作氣將其拿下。此法借鑑了不朽的生物學家巴甫洛夫之“條件反射試驗”,故名“巴甫洛夫把妹法”。

  巴甫洛夫的主要貢獻

  巴甫洛夫在學術上的貢獻,主要在於三方面:

  1、心臟的神經功能;

  2、消化腺的生理機制***獲諾貝爾獎***;

  3、條件反射研究。

  對以後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是由他的條件反射研究所演變成的經典條件作用學習理論。

  1、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時意外發現的。用開刀手術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連線一導管,引出唾液,並用精密儀器記錄唾液分泌的滴數。實驗時給狗食物,並隨時觀察其唾液分泌情形。在此實驗過程中,巴甫洛夫意外地發現,除食物之外,在食物出現之前的其他刺激***如送食物來的人員或其腳步聲等***,也會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巴甫洛夫根據謝切諾夫《腦的反射》理論,在 1901 年將狗對食物之外的無關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現象,稱之為條件反射。所謂條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是指在某種條件下,非屬食物的中性刺激也與食物刺激同樣引起腦神經反射的現象。從 1901 年起,巴甫洛夫專心從事條件反射實驗研究,直到 1936 年逝世為止,長達 35 年之久。

  2、 經典條件性作用

  巴甫洛夫發現條件反射現象之後,他原本有意稱條件反射現象為精神反射***psychic reflex***,後來改稱為條件反應。他以後的實驗研究,繼續採用與食物無關的各種刺激***如燈光、鈴聲、拍節聲等***,實驗觀察狗的唾液分泌,並分別定出四個名稱:

  1、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指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

  2、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稱為無條件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

  3、食物之外的刺激稱為條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

  4.食物之外刺激引起的反應稱為條件反應***conditionedresponse***。

  他發現,有些狗對條件反射任務的反應方式和其他狗不一樣,因而他開始對狗進行分類,後來又按同樣的規律將人劃分為4種類型,並和古希臘人提出的人的4種氣質型別對應起來,由此,他又向心理學領域邁進了一步。

  中性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的結合稱為強化,強化的次數越多,條件反射就越鞏固。條件刺激並不限於聽覺刺激。一切來自體內外的有效刺激***包括複合刺激、刺激物之間的關係及時間因素等***只要跟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結合***即強化***,都可以成為條件刺激,形成條件反射。一種條件反射鞏固後,再用另一個新刺激與條件反射相結合,還可以形成第二級條件反射。同樣,還可以形成第三級條件反射。在人身上則可以建立多級的條件反射。

  當條件刺激不被無條件刺激所強化時,就會出現條件反射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條件反射建立以後,如果多次只給條件刺激而不用無條件刺激加以強化,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反應強度將逐漸減弱,最後將完全不出現。例如,對以鈴聲為條件刺激而形成唾液分泌條件反射的狗,只給鈴聲,不用食物強化,多次以後,則鈴聲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將逐漸減少,甚至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出現條件反射的消退。

  巴甫洛夫認為,消退是因為原先在皮質中可以產生興奮過程的條件刺激,變成了引起抑制過程的刺激,是興奮向抑制的轉化。這種抑制稱為消退抑制。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腦皮質產生主動的抑制過程,而不是條件刺激和相應的反應之間的暫時聯絡已經消失或中斷。因為如果將已消退的條件反射放置一個時期不做實驗,它還可以自然恢復;同樣,如果以後重新強化條件刺激,條件反射就會很快恢復,這說明條件反射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暫時聯絡的消失,而是暫時聯絡受到抑制。消退發生的速度,一般是,條件反射愈鞏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條件反射愈不鞏固,就愈容易消退。

  在條件反射開始建立時,除條件刺激本身外,那些與該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條件刺激的效應。例如,用500赫的音調與進食相結合來建立食物分泌條件反射。在實驗的初期階段,許多其他音調同樣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條件反射,只不過它們跟500赫的音調差別越大,所引起的條件反射效應就越小。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泛化。以後,只對條件刺激***500赫的音調***進行強化,而對近似的刺激不給予強化,這樣泛化反應就逐漸消失。動物只對經常受到強化的刺激***500赫的音調***產生食物分泌條件反射,而對其他近似刺激則產生抑制效應。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的分化。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他的研究公佈以後不久,一些心理學家,如行為主義學派的創始人華生,開始主張一切行為都以經典性條件反射為基礎。雖然在美國這一極端的看法後來並不普遍,但在俄國以經典性條件反射為基礎的理論在心理學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曾佔統治地位。無論如何,人們一致認為,相當一部分的行為,用經典性條件反射的觀點可以作出很好的解釋。


  看過的人還:
1.作家巴甫洛夫給青年們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