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曼的故事是怎樣

  沃爾特·惠特曼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詩人,被稱為“詩歌之父”,還有自由詩之父的美譽。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惠特曼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惠特曼的故事

  沃爾特惠特曼並沒有上過幾年學,因為他排在九個兄弟姐妹中的第二位,而那時候他的家境正處貧窮的時期,所以他不得不在六年級的時候就輟了學去當個小學徒。在學徒期間,沃爾特惠特曼做過印刷、也賣過報紙。在沃爾特惠特曼16歲那年,他開始在一所鄉村學校當老師,之後他在故鄉辦了一份名為《長島人》的報紙。

  沃爾特會特曼對空想主義十分感興趣,他的童年經歷和後來在鄉村學校任教的經歷無一不對他的寫作風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29歲那年出版了小說《富蘭克林·埃文斯》,因其十分喜歡但丁、荷馬的作品,所以他的這部作品中也有一些這些作家的影子。

  沃爾特惠特曼在南北戰爭時期主動請纓去照顧受傷的戰士,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日夜悉心照料他們,與此同時,他利用抄寫文章來補貼生活費用,節省下來的錢也全部用在這些將士們的身上,戰爭結束後,這些人仍舊與沃爾特惠特曼有所聯絡。沃爾特惠特曼的人道主義在這一舉動裡得到了彰顯。

  沃爾特惠特曼在他54歲時不幸患上了癱瘓症,寫作能力也因此消退,停滯不前。沃爾特惠特曼晚年鬱郁不得志,也只是偶爾寫寫詩歌文章。直到1892年,這位開啟了自由詩歌的先鋒人物,也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惠特曼的浪漫主義特點

  浪漫主義有幾大特徵,其中超現實主義就是這其中的一個,而惠特曼的詩歌特點就與超現實有密切的聯絡。首先,惠特曼基本是靠自己自學而成才,在當時,荷馬、但丁等人的文學作品對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再者,因惠特曼出生於貧困的家庭,可是他卻能夠自學感興趣的內容,並對自己的處境淡然看待,這也足以說明惠特曼的超現實主義思想是從那時就出現的。

  惠特曼浪漫主義不僅僅結緣於此,浪漫主義的一大特點是運用誇張的手法來表達極端的情感。在惠特曼的成名作《草葉集》中不僅大膽的以同性之愛作為素材,用詞更是毫不避諱。加上他六年級就輟學後來便一直與碼頭工人、車伕等市井俗人生活,是非觀與價值觀也已經形成,愛憎比較分明,而具有浪漫主義的人大抵都有愛憎分明的特點,故此惠特曼浪漫主義不僅僅是機緣巧合,更多的是與成長環境有關。

  另外,浪漫主義的情感表達一般都非常強烈,這一點與惠特曼的寫作風格以及他自己的愛情是完全符合的。雖然惠特曼極力洗清自己的性取向,甚至向外界透露自己有情婦和私生子,可是後人還是從蛛絲馬跡中找出了與惠特曼相識相戀並且一直攜手走到最後的同性伴侶——馬車伕皮特,這足以說明惠特曼情感的專一。惠特曼浪漫主義並不完全是巧合,除去無法選擇的成長環境,更多的其實是他自己對情感的尊重與專一的特性造就了他的浪漫,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留下著名的詩集以供後人欣賞。

  惠特曼是同性戀嗎

  作為一個以詩歌著稱的詩人,其詩歌其實也就是他的個人生活及性格的寫照。而在20世紀這個以理論為據的時代,惠特曼的詩歌卻引來了另一股新流——同性戀。

  惠特曼的詩集《草葉集》因為讚頌了同性戀之間的愛情而一度不曾被商家接手出版。於是,1955年他自費出版了《草葉集》的第一版,五年後又在這本詩集中加入了更加大膽奔放的詩歌,可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這本詩集,他本人也開始把這種直白的愛掩藏起來,把男性人稱代詞換成女性人稱代詞,遮掩這種同性之情愛。因此,有人懷疑惠特曼同性戀,那麼惠特曼本人到底是不是同性戀?

  要想知道惠特曼同性戀是不是真的,要追溯到特惠曼的童年。惠特曼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並且排在九個兄弟姐妹中的第二位,只能早早輟學,輟學後的他常常與碼頭工人、車伕等人一起過著漂泊式的生活。有人認惠特曼此時就已經對男人產生了異樣的情感。劇史料記載,後來,即美國內戰以後,名為彼得道耶——十九歲的馬車伕與惠特曼相戀並相愛,而且兩人還共建了家庭,並且在一起生活直到惠特曼離世。可是晚年時期,面對大眾對他性取向的詰問,惠特曼卻是不願回答。

  惠特曼對後人的影響巨大,不僅僅是他留下且流傳後世的詩歌,還有他這種對愛情的追求,對愛的呼喚,對同性之愛的坦然和勇敢接受,鼓舞了這一群同性男女對愛情的真摯勇敢的追求,同時也是對世人眼光歧視的一種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