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蘇斯戰役的發生經介紹

  伊蘇斯戰役是馬其頓軍隊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在伊蘇斯進行的一次交戰,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伊蘇斯戰役的發生經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伊蘇斯戰役的經過

  伊蘇斯戰役過程中,波斯軍隊和馬其頓軍隊都付出了殘酷而慘重的代價。在這場混戰中,兩方陣營的領隊身先士卒,均有勇有謀,但過程中波斯人的單打獨鬥和始終保持嚴整隊形相互照應的馬其頓相比,其組織紀律性還是有很大的懸殊對比的。

  亞力山大率領軍隊在伊蘇斯進擊波斯,剛進入波斯人的弓箭射程,敵方就萬箭齊發,引得戰馬受驚。亞力山大當下就率先衝向敵陣,近衛騎兵楔形陣型緊跟其後,很快他們不僅逼退了弓箭手,還衝亂了敵方的密集陣,混戰中方陣營短兵相接,迅猛攻勢之下,波斯左翼防線被突破。波斯鐵甲騎兵趕緊向敵方左翼遠端發起衝鋒,要不是亞力山大及時部署重騎兵發動反擊,盟兵幾近全軍覆沒。由於地形障礙,帕馬尼奧率領馬其頓密集陣被波斯的***反攻,遭遇猛攻和暴露的馬其頓步兵和希臘僱傭軍兩方展開一場你死我活的短兵廝殺,前者傷亡慘重,士兵傷亡數千人,這是伊蘇斯戰役過程中最為殘酷的廝殺。

  雖然形勢不容樂觀,亞力山大趁波斯步兵主力被牽引住,先是指揮軍隊擊潰波斯左翼,再從側後方突破拼死相抵的波斯希臘僱傭軍。在伊蘇斯戰役過程中亞歷山大屢屢身先士卒,帶領近衛騎兵過五關斬六將,很快他們就衝到了兩千波斯禁衛騎兵陣前,波斯陣營雖然將生死置之度外,竭盡全力護主,無奈關鍵時刻,大流士三世狼狽逃離戰場,本來秩序井然的波斯大軍因此剎那間土崩瓦解,很快撤兵敗退。

  伊蘇斯戰役的影響

  伊蘇斯戰役是馬其頓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的一場戰役,它發生在亞歷山大東征時期。公元前333年的冬天,亞歷山大在伊蘇斯和波斯國的國王大流士三世展開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伊蘇斯素來是兵家的必爭之地,自古以來多有戰爭發生。所以,伊蘇斯戰役的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對世界格局的分佈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帕雅斯河畔展開的伊蘇斯戰役可謂是一場密集性的戰役。僅長兩千多米的戰線上卻擁擠著幾十萬短兵相接的大軍,其密集程度可見一斑。無論是對亞歷山大還是對大流士三世來說,伊蘇斯戰役的影響都不容忽略。只不過,對亞歷山大來說,伊蘇斯戰役的影響是正面的,而對大流士三世來說,其影響則是負面的。

  在伊蘇斯之戰中獲得勝利的亞歷山大大帝像得到了鼓勵,嚐到了甜頭一樣,繼續他的東征事業。似乎沒有人能夠阻止亞歷山大東征,開拓疆域,統一國家了。而在戰爭中敗北的大流士三世則無言面對臣民,落荒而逃。

  亞歷山大以少勝多擊敗大流士三世的這場戰役被後人看做是經典的決戰。這在軍事歷史上被稱作是為數不多的奇蹟之一。因為伊蘇斯之戰,亞歷山大被榮登在古代最優秀統帥之列。伊蘇斯戰役的影響還不僅僅止於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兩個人身上,它還使伊蘇斯一戰成名,走進眾人的視線裡。

  伊蘇斯戰役的內容

  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亞歷山大東征中,馬其頓軍隊***3—4萬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軍隊***12—13萬人***,在奇裡乞亞***小亞細亞***古城附近的伊蘇斯***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侖北***進行的一次交戰。 馬其頓軍隊攻佔了幾乎整個奇裡乞亞後,沿海岸向敘利亞北部,朝腓尼基進發。波斯人通過阿曼山口前出至其後方,佔領伊蘇斯,從而斷絕了它的交通線。此舉出乎亞歷山大意料,但他沒有驚慌,在探明訊息後,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決定擊潰大流士的軍隊,為此將自己的軍隊折向伊蘇斯。兩軍在皮納爾河附近***伊蘇斯地域***相遇。

  大流士的軍隊排成長達4公里的兩個橫隊。馬其頓軍隊的戰鬥隊形由3部分組成:右翼是馬其頓王亞歷山大指揮下的重騎兵,中央是重步兵方陣,左翼為色薩利騎兵、伯羅奔尼撒人等盟軍。馬其頓方陣的堅決突擊決定了交戰的結局,這個方陣首先擊退了波斯人的左翼,爾後與色薩利騎兵協同,合圍並殲滅了處於大流士軍隊戰鬥隊形中央的希臘***。波斯人逃竄。

  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軍隊開始追擊敵人,但是過遲,因而使波斯人免遭全殲。 點評:此戰,波斯軍隊的大批武器裝備和金銀財寶,大流士三世的母親、皇后和兩個公主都落入了亞歷山大手中。組織追擊在當時的軍事學術中成了新現象,並且同騎兵作為一個機動兵種的發展相關。伊蘇斯交戰的結果是馬其頓軍隊征服波斯王國的西部和保障馬其頓艦隊在愛琴海的霸權。伊蘇斯的勝利為馬其頓軍隊開闢了通向敘利亞和埃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