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艱辛的成功故事

  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會有一段艱辛的故事。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一所慈善醫院裡。不幸的是他被藥用鑷子傷到了面部神經,導致左臉頰部分肌肉癱瘓,左眼瞼與左邊嘴脣下垂,語言能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幼年時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週末才能見父母一面。因為長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歡他,也不願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關愛,得到別人的讚賞和尊重,可人們總是將他拒之門外。

  11歲那年,父母在不斷爭吵中分道揚鑣,唯一讓他感到溫暖的母親也離開了他。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如想象中那樣溫馨美好。父親對他十分嚴厲,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稍有不慎,就會招來一頓斥責和辱罵。父親經常朝他嘶吼:“你為什麼不能變聰明一點兒?你為什麼不能強壯一些?”那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簡直一無是處。

  15歲那年,他來到費城,與母親和繼父生活在一起。他的學習成績一塌糊塗,被人認為是一個帶壞其他同學的典範。他一共換了12所不同的學校,常常待不了多久就被學校找個理由開除了。走過苦難的童年和少年,他漸漸長大成人,並且在體育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他想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或足球明星,可是沒有一所體育院校願意錄取他;他想參加海軍,可是又不夠年齡。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瑞士,一邊給女學生上體育課,一邊學習戲劇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時,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員。

  不久,他滿懷信心地回到了美國,進入邁阿密大學,正式學習表演藝術。然而他的導師很不喜歡他,認為他不是演戲的料,永遠也不會有前途,還勸他儘快退學。儘管他不相信命運,也不願意服輸,但還是以三個學分之差,被邁阿密大學拒之門外。

  隨後,他來到了紐約。迷戀於星相占卜的母親斷言,他會成為一個明星,但不是演員,而是以作家的身份。於是他聽從了母親的建議,暫時放棄了做演員的夢想,潛心研習劇本的寫作。他想,人們總是在試鏡時拒絕我——因為我的眼瞼下垂,因為我的聲音太過低沉。既然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外部形象,我總有能力去修改潤色自己創作的劇本吧!

  1974年,他突發靈感,創作了一個叫《洛奇》的劇本。當時不少製片人都很看好這個劇本,但因為他堅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製片人拒絕。他不甘心,又帶著劇本分別拜訪了美國的500多家電影公司,終於,在被拒絕了1850次後,有一家電影公司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個月內就拍完了,可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一匹黑馬。

  1976年,這部電影的票房突破了2。25億美元,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著名導演兼製片人弗蘭克•科波拉由衷地讚歎道:“我真希望這部電影是我拍的。”

  一夜之間,他成了全球炙手可熱的人物。他就是觀眾心目中的超級偶像、單片酬金超過2000萬美元、好萊塢武打動作巨星史泰龍。回眸往事,史泰龍感慨萬千。如果不是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也許他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別人的拒絕激發了他的鬥志,磨礪了他的意志,洗禮了他的靈魂,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龍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幹出點兒什麼名堂,來為自己贏得一點兒自尊與自信。”

  篇2

  3歲那年,她的父母離婚了。因為家庭的貧困,加上血統的原因,一家人備受歧視。母親帶著她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她們因無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這樣,她卻從未掉過眼淚。因為母親曾是一名歌劇演唱家,小小年紀的她受母親影響,4歲時,就迷戀上了音樂,常常跟在母親身後學唱歌。

  上學後的她,學習成績並不優秀。一次測試,她的數學得了6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責備了她,但她卻理直氣壯地站起來,說:“數學對於我沒用,以後我要當歌星。”此語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在同學的嘲笑聲中,她緊緊地握緊了拳頭。

  13歲起,她開始了音樂創作,14歲,她找到了幾個錄音棚,擔任他們的後備試音歌手。高中畢業,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稚嫩的夢想,到了紐約。

  剛到紐約時,她只能在酒吧裡做招待,與人合租狹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廳地板上鋪一張床墊過夜;她每週常常只能靠一包乾酪通心粉艱難度日,在經濟極為拮据的幾個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闆施捨的硬麵包和冰水填飽肚子。

  然而她沒屈服,在昏暗的燈光下,她不停地寫歌,寫到手發麻,累得趴在桌上睡著了。她熱切地盼望著有一份合約,出一張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紐約街頭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絕在門外。

  18歲時,她終於在一家熱門的俱樂部獲得了登臺表演的機會,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創作才華漸漸為人注意,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以35萬美元的合約成功將她攬入旗下。35萬美元,對於她是一個天價,那一刻,她熱淚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嶄露頭角,為公司創下排行榜的十大熱門歌曲。她的歌曲也越來越成熟,而形象也變得性感自信,她頻頻出現在各大雜誌的封面。這些雜誌認為她在音樂和形象上的轉變帶動了整個樂壇的潮流,並將此種潮流命名為“蝴蝶效應”。20歲,她就獲得了格萊美音樂大獎最佳女歌手,此後的10年間,她在世界音樂大獎、全美音樂獎、靈魂列車音樂獎、美國作曲家協會獎、歐洲音樂白金獎等大獎上收穫頗豐。

  然而,就在她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30歲時,她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分道揚鑣,只得尋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兩年後,新公司也決定終止她的合約。原因是他們認為她失戀後,精神上出現了問題。

  那時的她備受爭議,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沒有放棄音樂,她堅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後,她與環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簽下合約。在新公司,她很受賞識,兩年後,她憑藉新專輯重新迴歸到樂壇的巔峰。這張專輯的銷售量位居當年全球銷量第二位,國內冠軍。此後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樂榜單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樂迷的喜愛,她因此被稱為流行樂壇天后。

  蝴蝶有一個特點,它的翅膀上佈滿了鱗片,鱗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彷彿給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雨再大都不會打溼為夢想而飛的翅膀。終於,她成功了,迎來了自己絢麗的春天,她就是瑪麗亞·凱莉。

  篇3

  他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每天冒險騎馬登上高高的雪山,採下大塊冰,運到城裡賣給富家大戶,掙得幾個小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他上小學,甚至是中學時,他常被同學惡意嘲謔為“***”,這些中傷的話,嚴重地刺傷了一顆少年的心,所以,從小他就體會到貧窮帶來的艱難與屈辱。

  在中學階段的後期,他曾參加過校內戲劇演出,從那時起,他就對舞臺產生了興趣。他夢想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展示舞姿。為此,16歲那年,他毅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學,一個人獨自跑到當時的大都市巴黎,希望自己能在這個時尚大舞臺上用腳尖旋轉出精彩人生。

  可是,這座高傲的城市根本不屑瞟這個窮小子一眼,別說學習舞蹈的高昂學費了,就連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都成了問題。他沒有別的特長,只有從小跟著父母學到的一點裁縫技術。憑著這點手藝,他在一家裁縫店找到了一份每天要做十多個小時的工作。

  就這樣做了幾個月,他的心情越來越低落、頹廢。他不知道自己在這個裁縫店要幹多久,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能登上夢中的舞臺。他苦悶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他認為與其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準備自殺的當晚,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佈德裡,他決定給佈德裡寫一封信,講述自己的夢想遭現實阻撓無法實現的困惑。在信的最後,他寫道,如果佈德裡不肯收他這個學生,他便只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了。很快,他便收到了佈德裡的回信。誰知,佈德裡並沒提收他做學生的事,而是講了他自己的人生經歷。佈德裡說他小時候很想當科學家,也想當飛行員,還想成為一名牧師,但因為家境貧窮父母無法送他上學,他只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生活……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夢想總是有一定的距離,在夢想與現實生活中,人首先要選擇生存,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

  佈德裡的回信讓他幡然省悟,後來,他努力學習縫紉技術,並應聘於一家名叫“帕坎”的時裝店。憑著勤奮和聰慧,他的服裝設計技術提高得很快。為了進一步開闊視野,他又投奔由著名時裝設計大師迪奧爾開設的“新貌”時裝店。在這裡,他增長了見識,積累了領導時裝潮流的設計心得和體會,他的設計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一年,著名藝術家讓·科托克拍攝先鋒影片《美女與野獸》,邀請他設計服裝。他為法國著名演員讓·馬雷設計了12套服裝,影片公映後,他設計的服裝驚動了巴黎,美譽如潮。

  那年,他23歲,在巴黎開始了自己的時裝事業,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裝品牌。他追求獨特的個性,大膽突破,設計了時代感非常強烈的“P”字牌服裝,贏得了挑剔的巴黎顧客的青睞。演藝界名流、社會上層人士、達官貴人等爭相慕名前來訂製服裝。

  他就是皮爾·卡丹。

  如今,皮爾·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矚目的億萬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產品也遍及世界,皮爾·卡丹成了服裝界成功的典範。

  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很多夢想,當一個夢想因現實的阻撓而無法實現時,就應該勇敢地調整夢想的方向。世界是一個大舞臺,生旦淨末醜都是重要的角色,只要你腳踏實地把握準夢想的方向,那麼,總有一個夢想能在現實中開花,讓你獲得華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