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才能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勤奮是一塊乾裂的土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勤奮是一個個一百分,付出了才會有收穫;勤奮是一艘艘航輪,幫你抵達彼岸。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勤奮才能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勤奮才能成功的事例篇1

  生於山西陽泉的李彥巨集並不覺得自己小時候有多麼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樣,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過是在“隨大流”罷了。李彥巨集的父母在晉東化工廠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彥巨集有3個姐姐1個妹妹,他的靦腆溫和或許與姐姐們的寵愛有關。

  父親常常帶李彥巨集去看戲曲電影,為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他的舞臺很小,只是家裡的那張床。他常常把床單圍在腰裡做戰裙,拿一根棍子當槍耍,一個人不斷亮相。山西陽泉晉劇團招收學員時,他去了,劇院老師從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種靈氣,決定錄取他。

  但李彥巨集對戲曲的興趣很快就淡了。李彥巨集的大姐在剛剛恢復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學,引得四鄰豔羨。相比於學戲,上學因為正統而更具有吸引力。對於李彥巨集學戲曲,還可以做一種解讀,他其實真正喜歡的不是戲曲,而是那個舞臺。只有在舞臺上,才能一招一式展示自己的才華,感染更多的人。這與現在百度堅持的“用技術改變生活”的理念一脈相承。

  19歲的李彥巨集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資訊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讀北大,學會獨立思考。面臨畢業,正是沉悶的1991年,決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彥巨集如期接到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入學通知。

  留學讀研期間。偶然間,導師一句話,“搜尋引擎技術是網際網路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當有未來”,這時候,1992年,網際網路在美國還沒開始普及,但李彥巨集已經開始行動——從專攻計算機轉回來,開始鑽研資訊檢索技術。並從此,認準了搜尋。

  勤奮才能成功的事例篇2

  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裡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勤奮才能成功的事例篇3

  李琦的“傳奇”,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醜小鴨。

  作為一名“芳齡”23歲的文藝男青年,誰不希望自己是能夠吸引“神仙妹妹”的“高富帥”呢?可李琦卻有著一副圓柱形的矮壯身板,間距排列不精準的五官,支撐著一腦袋蘑菇狀的頭髮,活脫脫一朵活動的醜蘑菇。

  醜蘑菇李琦和醜小鴨一樣,雖然對自己的外形有著深深的自卑,可卻執著地想當一隻凌空長鳴的天鵝!醜小鴨的叫聲嘶啞,李琦卻有著天鵝般高亢、嘹亮、深沉、寬廣的音域,張嘴吼一嗓子,就像噴氣式飛機劃開湛藍的天幕,留下一條久久不散的白線。

  李琦著魔一樣痴迷唱歌。大學時專習聲樂,他收穫非凡,屢屢摘得省、市、校各種唱歌比賽的大獎。然而,他卻似舞臺上的流星一般,不久就被人們忘記了。都只怪祖師爺吝嗇,沒賞他當歌星的俊朗外形。即使再三強調李琦這個名字,亦如羽毛落水般掀不起一點波瀾。情緒低落時,自卑便擠兌著李琦的夢想。

  好哥們拍著他的肩膀說:“如果你這樣縮在一角,確實是一朵醜蘑菇。但只要你一唱歌,就會發光,閃爍著與眾不同的帥酷光芒!”

  半是忽悠半是鼓勵的戲謔,堅定了李琦的夢想。對!唱歌不是憑長相,而是憑本事、憑實力,他要用實力釋放魅力、征服觀眾。他不但愈加努力地唱歌,唱好歌,而且還在校園試驗性地開了一場個人演唱會,以驗證自己的實力。

  簡陋的露天演唱會場擠滿了6000人,聽眾被他的歌聲感染,臺下掌聲雷動。演唱會結束後,同學們雖然依舊沒記住李琦這個名字和他的具體長相,但優美的歌聲和與眾不同的蘑菇頭,從此成為了李琦標誌性的符號。

  畢業後,李琦本可有一份輕鬆***的音樂教師的工作,但他還是決定出去闖一闖,找尋自己的夢想。

  李琦在杭州一間酒吧謀得駐唱歌手的位置,每一場演出、每一支歌,他都盡心盡力、忘我地演唱。哪怕下班後,嗓子嘶啞到不能說話,身板累到趴下……半個月後,他的蘑菇頭再次成為他的標誌符號,每晚被客人們排著隊點單。

  他的人生,本可這樣小富即安。可《中國好聲音》讓他看到了更廣、更高的天空,他想飛上去,哪怕只留下痕跡。因為,他自卑,他是一朵醜蘑菇。

  然而,他在盲選中的第一首歌,就讓苛刻的四位導師先後轉動座椅,爭著搶他當學員。憑藉實力,他成功地躍上了夢想的天際,等待展翅……

  彩排時,李琦是所有人中最認真的一個。導師阿妹著急地說:“我一直叮囑他,不要把聲音弄壞了,可他每次彩排都要做到最好。”

  李琦說,他真不是故意的,他知道這是阿妹老師愛護他,但他實在沒轍,認真投入地唱好每一次、每一首歌,已成為習慣。只要一唱歌,他就忘記了一切,只知道唱歌。

  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這朵醜蘑菇,一次次忘情地歌唱,一次次發出奇異的光芒,在人們的驚愕和讚歎中,翱向巔峰。

  其間,因為他的蘑菇頭,有人質疑他刻意模仿歌手盧廣仲,以吸引觀眾的眼球。但他用實力和魅力,證明了——他,就是他自己,就是李琦!雖然是一朵醜蘑菇,但會發光的蘑菇不正是稀有珍貴的靈芝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