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將馬龍潭生平簡介

  馬龍潭***1857—1940***,字騰溪,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堪稱一代儒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馬龍潭生平簡介

  龔威將軍馬龍潭出生於1857年,生長在一個軍伍之家。年少的馬龍潭喜歡騎馬射箭,但同時又喜愛詩文,因此,馬龍潭從小就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男子。其父親在他十歲的時候被封為振威將軍,次年馬龍潭的哥哥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時戰死,之後清穆帝讓馬家子孫世襲雲騎尉,十九歲的馬龍潭承襲此世職。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時,馬龍潭認為大丈夫就應該捨身報國,便帶領數百人蔘加奉系部隊,因為馬龍潭對瀋陽皇陵及文物有功,於是清朝皇帝特別賞賜了馬龍潭四品頂戴花翎,成為通化和遼陽的總巡。馬龍潭在其位謀其職,在職期間將一方水土都管理的很好,常常有百姓稱讚,還在家鄉捐資建學,編修志書,熱心慈善事業。他所做的一切都給平凡百姓帶來福音,還有人特意編了一段話來形容馬龍潭:“馬龍潭治軍嚴,抓壞人申民冤,鳳池地有青天”。由此可見馬龍潭是一個多麼備受百姓愛戴的人物了。1922年,馬龍潭任四洮鐵路工程局督辦,之後又充當張作霖高階幕僚。張作霖見馬龍潭是個人才,1927年張作霖便在北平組建安國軍大元帥府後,特授馬龍潭龔威將軍銜。

  龔威將軍馬龍潭一生為百姓為國家,直到1940年馬龍潭病逝,終年84歲。

  馬龍潭故居

  隨著電視劇《少帥》的熱播,大家對馬龍潭感到很好奇,而對馬龍潭故居更是有所期待,在大家眼中,都覺得馬龍潭故居應該與其他名人故居一樣,就算不是旅遊景點,不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應該被保護起來。只是事實上馬龍潭故居卻不是這樣。

  馬龍潭故居位於吉林省的四平市鐵西區,就在四洮鐵路發電廠的附近,曾經有人親自走訪過,只看到那座房子似乎還有人住的樣子,輕輕叩門卻發現是一位小姑娘開門,小姑娘的穿著很普通,就是一個平凡的小姑娘,透過小姑娘的身旁,發現這裡早就變成了普通的住戶。於是問了問小姑娘這裡是不是馬龍潭故居,小姑娘很肯定的回覆是的,但是為什麼現在是你們住在裡面呢?難道你們是馬老先生的後人?小姑娘似乎有點茫然,轉身向屋裡詢問老人,只是普通住戶,並不是什麼馬老先生的後人。那就很奇怪了,為什麼馬龍潭故居沒有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呢,現在人們還沒有辦法得知原因,但是相信之後會有機會打探清楚的。

  馬龍潭故居雖然是存在的,但只是關於它的相關資料比較少,不過人們如果對馬龍潭故居有興趣,也不在乎它是個民居的話,可以找時間去看看,畢竟曾經也是馬龍潭住過的地方。

  馬龍潭的結拜兄弟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1909年春馬龍潭升任奉天右路巡防軍幫統***相當於副旅長***,駐軍鳳城。1909年10月任統領***相當於旅長***。1910年秋帶兵鎮壓莊河農民抗捐鬥爭,清朝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賜"駿聲遠紹"匾額及銀瓶。1911年夏,啟鳳書院***鳳城一中***學生劉德峰和同盟會由奉天派來的2名青年鼓動推翻清朝統治,實現共和,遭到逮捕。在押往巡防騎兵營***鳳城市第六糧店後院***途中,大罵馬龍潭是清朝看家狗,當即被馬龍潭砍死於小石橋邊***鳳城市東方紅儀表廠後面***。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1月鮑化南***蒙古族,聯莊會首領***、劉純一***同盟會員***舉旗反清,謀劃攻打鳳凰城。馬龍潭獲訊命令陳鈞九等營六七百人圍攻起義軍營地,雙方在老黑山***茨林子與管家交界處***激戰,11月27日擊潰起義軍,捕獲何秀齋、何宗齊***均為同盟會員***等27人,押至鳳凰城處死。1914年馬龍潭任東邊鎮守使,仍兼奉天右路、巡防統領官,晉升陸軍中將,佩二等嘉禾章、二等文虎章、三等寶光嘉禾章。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封馬龍潭為三等男爵,馬龍潭堅辭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