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君主趙孝成王簡介

  趙孝成王原名趙丹,是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趙惠文王的兒子。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趙孝成王人物簡介

  趙孝成王原名趙丹,是戰國時期趙國君主、趙惠文王的兒子,他在位21年期間,守衛邯鄲,退卻秦軍合縱諸侯,收復上黨屢破燕國,晚年重用廉頗,算是彌補了長平之戰的錯誤。公元前262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軍45俘虜,趙國一蹶不振險些滅國,幸好後來在邯鄲之戰中打敗秦國。

  趙孝成王人物生平

  趙孝成王,嬴姓,趙氏,名丹,趙惠文王之子。前260年,趙孝成王用趙括代替老將廉頗,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全線出擊,向秦進攻。秦將白起實行反包圍,使趙軍糧道斷絕,困於長平。最後,趙軍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圍五次不成,趙括戰死,四十五萬趙兵被坑殺,趙國大震,史稱長平之戰。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

  入齊為質

  孝成王元年,秦伐趙,拔三城。趙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曰:“復言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體之有所苦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閒者殊不欲食,乃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韂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太后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計長久,為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主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其近者禍及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之計短也,故以為愛之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持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於予乎?”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二年,惠文後卒。田單為相。

  內憂外患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都的聯絡,上黨形勢危急。上黨的郡守馮亭不願意投降秦國,打發使者帶著地圖把上黨獻給趙國。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派軍隊接收了上黨。過了兩年,秦國又派王齕***音hé***圍住上黨。趙孝成王聽到訊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被秦軍攻佔了。

  王齕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築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準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王齕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廉頗說什麼也不跟他們交戰。王齕想不出什麼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范雎出主意。范雎說:“要打敗趙國,必須先叫趙國把廉頗調回去。”秦昭襄王說:“這哪兒辦得到呢?” 范雎說:“讓我來想辦法。”

  過了幾天,趙孝成王聽到左右紛紛議論,說:“秦國就是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們所說的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裡。 趙王聽信了左右的議論,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

  藺相如對趙王說:“趙括只懂得讀父親的兵書,不會臨陣應變,不能派他做大將。”可是趙王對藺相如的勸告聽不進去。趙括的母親也向趙王上了一道奏章,請求趙王別派他兒子去。趙王把她召了來,問她什麼理由。趙母說:“他父親臨終的時候再三囑咐我說,‘趙括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兒戲似的,談起兵法來,就眼空四海,目中無人。將來大王不用他還好,如果用他為大將的話,只怕趙軍斷送在他手裡。’所以我請求大王千萬別讓他當大將。” 趙王說:“我已經決定了,你就別管吧。”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范雎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訊息,知道自己的反間計成功,就祕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佈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衝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築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衝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裡全部覆沒了。

  不吉之夢

  趙孝成王四年,即公元前262年,政局較為平穩。這天,他審批完奏章,感到心情舒暢,吃過晚餐就休息了。剛入睡,就夢見身旁有一件曾未見過的衣服,便將它穿在身上。在鏡前一照,更看清這件衣服後面有背縫,衣服的兩邊顏色完全不同。他就穿著這件衣服去御花園散步,走著走著,忽見一條大龍迎面而來,到了他面前大龍伏在地上一動不動。趙孝成王想:它一定是等著我騎啊!想著便爬上龍背,大龍騰空而起飛入高空,可是沒有到達天上,趙孝成王便從龍背上摔了下來。當快落到地面時,他看見地上金玉堆積如山,心想我的國庫從此就可充實了。到了地面,他高聲命令臣子:“把地面的金玉快快收藏起來!”誰想喊聲大了,一驚而醒。

  第二天,趙孝成王把專管筮卜的史官召來,讓他對昨晚做的夢進行占卜。史官聽完趙孝成王述說夢情以後,認真進行占卜。史官看看卦象不便開口,趙孝成王便知其中不妙,說:“恕直言無罪。”史官說:“這是個不祥的夢。夢裡穿有背縫、並且兩邊顏色不同的衣服,是表示不完整,殘缺不全的象徵。夢乘龍飛天而不到天上就掉了下來,是有氣無力,虛而不實的象徵。夢中看見金玉堆積如山,更是使人憂慮的象徵,因夢與實際常常是相反的。夢得財往往是失財。請大王今後多加註意就是了,特別是注意不要貪做而不該做的事情,以避免災禍發生。”孝成王聽後,悶悶不樂。

  夢後第三日,韓國的上黨守將馮亭遣使入趙說:“秦將攻上黨,韓不能守。上黨十七座城邑的居民願入趙不願入秦。”趙王大喜,召叢集臣商議。趙豹等認為這是韓國想嫁禍於趙,千萬不可接受上黨;趙王以為發百萬之軍連年而戰尚難得一城,如今十七座城伸手可得,豈能放棄。即派廉頗率軍駐長平並接收上黨。廉頗根據雙方實力情況,採取堅壁固實策略,不打無希望之戰。秦軍無奈,即用反間計,造謠說,“廉頗年老畏戰,且將降秦。秦軍最怕的是趙括為將。”又用多金收買趙王寵臣郭開,讓他進讒。趙孝成王果聽讒言,派趙括為將,前往長平替代廉頗。趙括好讀兵書,談理論無人能勝過他,可是他缺乏實戰經驗,尤其是驕傲輕敵。秦軍利用他的致命缺點與有利地形,初戰假敗,把趙軍引入絕境。趙括被包圍,糧盡援絕,最後他率軍突圍而陣亡。這次戰爭,趙國先後損失軍隊四十餘萬人,從此國勢大衰。可以說趙孝成王做的不吉之夢,於此得到應證。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