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實質是什麼

  克利斯提尼改革對歐洲各國民主政治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這一次的是對社會矛盾的一次顛覆。那麼這一次的改革實質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實質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實質上是推翻貴族的統治,從此社會矛盾不再是平民與貴族的矛盾,而是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改革的成功最終確立了古希臘民主政治,從此古希臘步入古典時代。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實質是對社會的一種深思以及儘量在根本上對獨裁的杜絕。克里斯提尼生活在貴族的統治之下,所以作為平民階層的他能夠深切的體會到這個社會中最主要的矛盾。通過他改革的四個方面就能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實質是對社會一次徹底的剖析:其一,克里斯提尼打破原有的部落制度,重新劃分,杜絕了貴族擁兵自重的割據現象。其二,創立五百人議事會,在公民大會閉幕期間,五百人議事會負責處理各個部落的政務。其三:通過陶片投票的方式,放逐危害民主的人,時間可達十年之久。其四,建立十將軍委員會,由各部落推選的一個人組成,輪流掌管軍權軍隊。

  克里斯提尼的這些改革措施都是對社會一次深層次的改革,同時也對後世歐洲各地民主政體的建立具有深遠的影響。儘管這次改革還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對當時的社會來講,已經儘量多的將主權放在公民手中,而這就是民主最重要的標誌。

  克里斯提尼改革如何打破血緣關係

  公元前510年,克里斯提尼聯合民眾推翻貴族統治,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僭主制度。為了緩解當時貴族與平民的社會矛盾,克里斯提尼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希臘最終民主政治確立,並對後世歐洲民主政體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這次改革的過程裡,其中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緣關係的關鍵所在。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緣關係首先從部落制度下手,先確定10個部落,將原來的四個氏族部落打亂分散。城區沿海內陸三個地理位置劃分區域,將打亂的部落以抽籤的方式遷進這十個區內,如此一來各氏族混居一起,原來的血緣關係難以聯絡在一起,就不會出現貴族擁兵自重的情況了。另外,為了進一步弱化血緣關係,在政治權力上遵循地域原則,允許進入城區的外邦人在該處獲得公民權利。

  同時五百人議事會間接的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緣關係,五百委員來自於十個部落,每個部落推選五十個人,這五十個人來自於本部落的各個階層,作為議事會委員他們還要代表本階層的利益,所以就算五百人議事會的委員出身於氏族,也不會代表氏族的利益,那麼也就沒有血緣關係一說。新城邦制度和五百人議事會這兩個改革措施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緣關係的兩個重要措施,也是確立民主政治,緩和社會矛盾的關鍵舉措。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目的是什麼

  克里斯提尼是希臘社會改革家,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針對當時的希臘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為後世民主政治留下深遠影響。至於克里斯提尼改革目的何在其實可以分開來看,改革總的目的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安定,適應奴隸制民主國家的發展。但在改革過程中,克里斯提尼的每一項舉措都有各自的一個目的。

  比如:措施一,打破原有的部落制度,重新分配劃分,並將各部落打亂混合在一起,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貴族統治死灰復燃,擁兵自重。措施二,創立五百人議事會和公民大會,真正做到主權在民,議事會委員來自於各個部落的各個階層,都代表著各自階層的利益,這樣做是為了平衡各個貴族與平民的權力關係,沒有誰能佔有絕對的統治權利。

  措施三:創立陶片放逐法,當一個人對民主政治產生威脅時,有公民投票強制將其放逐十年,這樣做是為了來維護民主政治,不受破壞。措施四:十將軍委員會的成立,各部落推舉一人,是個人輪流掌管軍隊軍權,這樣做可以防止軍事獨裁,有利於公民最大程度的行使政治權利,且不受軍事脅迫。克里斯提尼改革目的何在,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在縮減貴族權利,為公民爭取權利。四項措施措施繼續深究下去就是在緩和當時貴族與公民的社會矛盾,為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創立一個更合適的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