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歐陽修與范仲淹什麼關係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著名詩人,那麼歐陽修與范仲淹什麼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歐陽修與范仲淹的關係,希望對你有幫助!

  歐陽修與范仲淹的關係

  歐陽修參與范仲淹變法,受到牽連,被貶成為縣令,在此期間廣遊名山,寫下不少文章,也是北宋文學史上最早開創新一代文風的領袖,他所作散文語言簡潔凝練,卻又不失風骨,繼承和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在此基礎上革新,新的一種散文體應運而生。後人將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的成就不僅僅在文學上,他通曉史書,主持修撰《新唐書》,歐陽修用易懂的詞語,一改當時宋代文壇生僻難懂,空話滿篇的文風,使得大家都能讀懂這本書;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招考了蘇軾兄弟,曾鞏等人,對北宋的文壇產生很大影響。

  范仲淹也是北宋時期人,曾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力主改革,卻屢遭奸人所害,數次被貶。64歲時病逝於滁州,著有《范文正公集》傳世。范仲淹雖然比歐陽修大18歲,但二人卻是忘年之交,他們政見一致,興趣相投,彼此欣賞,范仲淹仕途坎坷,幾次被貶之時,受到排擠壓迫的時候,歐陽修幾次仗義直言,為其抱打不平。兩人交情深厚,才情豪邁,同一時間寫下《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兩篇著名散文,范仲淹病逝後,歐陽修悲痛難當,失去這一知己好友後,歐陽修的思想趨於保守。可見歐陽修與范仲淹的關係非同一般。

  范仲淹變法的故事

  范仲淹變法是宋仁宗慶曆期間的改革。宋仁宗時期官僚體系龐大冗雜,行政效率很低,人民生活貧困,西夏和遼嚴重威脅了西部和北部邊疆地區,北宋處於內憂外患的非常時期。范仲淹變法就是著名的慶曆新政,歷時一年半,是北宋時期有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主持的,當時范仲淹正任職參知政事。最終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官員接連被貶黜,各項變革也被廢止。

  范仲淹變法最終以失敗結束,但是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為後來王安石變法提供了有效的啟示和借鑑。

  范仲淹出身貧寒,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改嫁。直到他三十歲才得知自己的真實出身,從此離家自立門戶。他性格外柔內剛,心中既有遠大的抱負,又有不喜名利的正義,對於國家大事總是有勇敢諫言,並且在處理政務時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范仲淹變法就是范仲淹憑藉他這遠大的抱負和獨特的處事方法,認真總結了自他從政二十八年來的改革思想,向朝廷呈上了變法的綱領,提出的改革主張約十餘項,如抑僥倖、均公田、擇官長等。

  宋仁宗指示他們“太平”的政治利益的一些新的內容。在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先後被貶至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他轉移到潁州***今安徽阜陽***、徐州,不幸病逝,終年64歲。

  范仲淹罷宴的故事

  范仲淹罷宴的故事是范仲淹流傳後世的事蹟中為數不多的不是關於朝政和文學上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發生在范仲淹在邠州做太守時候,當時范仲淹日中閒暇,準備帶著自己的下屬到城樓設宴喝酒暢談,還沒開始喝酒,范仲淹就看見幾個人穿著喪服在不遠處籌辦喪事,準備裝殮的東西。於是范仲淹就派人前去詢問緣由,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在邠州的讀書的人不幸死在這裡了,古時候的人安土重遷,這樣客死他鄉是在是可憐。而且籌備喪事的幾個人就準備把他埋葬在附近的郊外,眼看著就要入殮下葬了,一些必要的喪服、棺材什麼的都沒準備好。范仲淹知道之後,心情沉重,面露失意之態,當即撤下酒席,籌了銀兩救濟這些人,幫助他們儘快讓逝者下葬,入土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