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節又稱什麼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關於元宵節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民間過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tangyuan***”,這些名稱與“團圓***tuanyuan***”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元宵猜燈謎

  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緻風趣,耐人尋味。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謎聯,讓大家猜一猜。大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與狐狼貓狗半邊相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一片全模糊,雖為小品,亦為是妙文。”

  乾隆皇帝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麼也猜不出來,最後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猜謎。

  浪漫-中國元宵情人節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而不是有人膚淺臆想的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