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姑娘讀後感

  3篇,就要到來,請備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僅供參考!

  篇一

  如果,想要熱烈的如同火焰般的愛情,也許美麗可以博取一時的歡心,當愛情和利益權衡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珍妮也許是這樣的人吧。在幫傭的時候,意外地結識了白沙特議員,併成了他的情人,最後建立了婚約的關係,然而,在她將從下流社會越到上流社會枝頭變鳳凰的時候,白沙特議員卻死了。空留下了珍妮和她的女兒,一個和白沙特的私生女,沒有任何地位,沒有任何過錯。

  瑞斯特也許是珍妮生命中的第二縷也是最後一絲的絕望。英俊、瀟灑,典型的溫柔王子形象,健康的小麥色肌膚和上流社會的地位,註定了一個天之驕子的存在。他並不是一個專情的人,他可以給珍妮愛意,接受她的女兒,卻不肯放棄自己的自由,給她以任何的名分,卻又在她走的時候,深情的挽留。我看不懂他,他到底是在追求“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還是在追求“親情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也許,正是他的無奈的懇求與偏執,珍妮才背上了不貞賤婦的罵名。也許,正是他的懇求與偏執,才造成了珍妮的悲慘結局。

  就這樣說吧,珍妮,也許只是為了得到永恆愛意的貪心的小女人。卻因為軟弱到沒有了主見,才被基維拉太太這種精明的人趁虛而入。可以在芝加哥的一個小城鎮上默默地看著自己心愛的瑞斯特和別人結婚,並且只是做出的傷心欲絕。不得不說,珍妮非常的死,在一棵樹上吊死,直到那樹上的名字已經被歲月的痕跡腐蝕掉,還死守著一筆一筆的畫著。

  太傷心,太過絕望,說,這是我的先生,可是自己不是甘太太,瑞斯特·甘的太太。

  也許西奧多·德萊塞主要是塑造一個悲慘的女性形象。然後又珍妮的如水浮萍的命運,來說出一番大道理。也許,珍妮在支撐,一直在用這懦弱的似乎為別人著想的悲傷,來支撐著日漸碎裂的家庭關係,也支撐著日漸冰冷的愛情。善良的過分等於殘忍,這是《VampireKnight》裡面的一句經典的話。也許,裡面的人每個人都太善良,太天真,所以,將自己的殘忍也理所當然的當成施捨的善良。

  她再也聽不見,再也感受不到了。當自己最愛的人被送進棺材,她已經麻木到,無法再去幫忙。

  傷心的火在那一刻輕輕燃燒,然後燒過了整個軀幹,無法再做到如何去悲傷地守候著,無法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為什麼,這是命運嗎?捫心自問,突然想用莊子的《莊周夢蝶》中的一句話:到底是我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我來改掉以後,來形容,這位可憐的姑娘:

  到底是珍妮夢到了愛情,還是愛情夢到了一個名叫珍妮的姑娘?

  篇二

  其實,半個月前,就已經讀完了《珍妮姑娘》這本書,只是這段日子瑣事過多,沒有空閒梳理自己的思緒,書是一本接一本地讀,留在記憶中的片段卻零零碎碎,今夜,偷得浮生一刻閒,想一想,那可憐又可愛的珍妮的命運吧。

  《珍妮姑娘》是西奧多繼《嘉麗妹妹》之後,於1911年十月出版的第二部長篇小說。[這本書主要寫了貧困,窮苦的老工人威廉的女兒珍妮為了接濟家庭生活,自我犧牲。珍妮長得非常美麗,她的眼睛是蔚藍的,面板是嬌嫩的。那白皙的額頭上,平滑地分披著兩支髮辮。她有著豐滿的腮幫和圓渾婀娜的體態,顯得充滿了青春與健康。因此,她先成為了青年參議員白蘭德的情婦,併為他留下了一個女兒味蘭米娜。後來,白蘭德扔下珍妮和其女兒不知去蹤。接著,珍妮再次為了接濟家庭生活,成為了一個富商闊少雷斯脫的情婦,並與他同居。但最後,珍妮為了能讓雷斯脫能夠繼承遺產,自動同意斷絕她與雷斯脫之間的關係。]

  我說珍妮可憐,是因為她命運多舛,她的一生不斷地付出,而晚年卻那麼地孤苦淒涼;我說珍妮可愛,是因為作者將她描述成了一個人間尤物,漂亮、純潔如果是她的外表的話,那麼勤勞、為別人著想則是她內涵的光芒。對於貧困的家庭,她出賣自己去換得生計的維繫,可她卻得不到來自家庭的理解和支援,相反,產下小女後,被周圍的人冷落嘲笑,飽受精神壓力,可她依然有勇氣直面生活,這份生活的信心實在可歌可泣。

  她用真心去愛那花花老男人,用青春作代價踐行她那純真的愛情,一個未婚媽媽獨自撫養孤女——味蘭米娜,其中的不易與艱辛豈是眼淚可以洗淨?

  珍妮,甚至於對那遺棄了她的負心漢——雷斯脫,她也是“忠心耿耿”地依從、順服,她從來都毫無主見,對男人的依賴形成了致命的慣性,這也是她人生悲劇的一大因素。

  當然,作者的本意是對整個社會的鞭韃,控訴貧富懸殊的美國社會生活,從珍妮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善良的影子,從珍妮的故事中可以窺視社會的猥瑣和達官貴人們的冷酷與驕奢。

  珍妮,掉到了美國社會的大染缸裡,註定要被汙染,生在社會的底層家庭,註定要受欺凌,沒有覺醒,不會自食其力又讓她與幸福擦肩而過,於是,珍妮丟掉了道德,於是,幸福也遺棄了她!

  篇三

  十天的時間,讀完了德萊賽的《珍妮姑娘》,一個美麗、善良、寬厚、仁慈的姑娘;一個幸運的姑娘,在生活痛苦的境遇中遇到了真摯的愛情,無論是布蘭德還是萊斯特,他們確實在珍妮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予援手,並構建了他們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個悲慘的姑娘,始終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沒有選擇的權力,她失去的太多:布蘭德、母親、父親、女兒、萊斯特,她生命中的這些唯一都離她而去,而最終的結局就是一個人無助的麻木的活著……我不喜歡這個結局,也許還是幼稚的心理在作怪,始終相信王子和公主應該是在一起的,對,在一起!

  想起不久前和一個朋友談起《平凡的世界》,他和我一樣對曉霞稱少平“我那掏炭的男人”這句話感動得落淚,對潤葉在向前截肢後那偉大而神聖的愛與憐的讚歎,他說我屬於那種傳統的女性,我想是的,我崇尚賢妻良母但絕不拘泥於它,我渴望遇到真摯的愛情但絕不喪失對自己命運的抉擇。

  手機上“享受寂寞”的簽名就在此刻被我徹底刪除,因為朋友一語中的的指出你是寂寞但並不是享受而是忍受,傷疤被無情的揭開,赤裸裸的,很疼。是的,也許我該整理一下心情,甩一甩頭,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