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讀書筆記插圖圖片有哪些

  合理地運用教材插圖,對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兒童能力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老師應該好好利用這些寶貴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材讀書筆記插圖圖片和教材插圖寫作實踐文字及個性表達。

  教材讀書筆記插圖圖片









  教材插圖寫作實踐文字

  在課堂教學中,教材其實是學生練習寫話的一塊肥沃土壤。翻閱人教版語文課本,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圖往往使你浮想聯翩,你看那色彩繽紛的花兒,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景色,學生更是喜聞樂道。

  1. 看圖畫寫童話。

  在教學完課文之後,老師不妨有意識地將精美的插圖請學生說一說,寫一寫。如教人教版第三冊語文園地七後,請同學說一說:“圖上有******的樹葉,******的梅花鹿,梅花鹿在森林裡幹什麼?”最後請同學把這幅美景寫下來。強烈的色彩圖案刺激,生動有趣的富於想象力的畫面,使學生在享受美的同時,也忍不住想把這美表達出來。

  2. 看插圖寫生活。

  生因為年齡特點,詞彙、語言的積累不夠,語言能力有限。口頭表達時或過於簡單或過於雜亂無章,寫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插圖這一直觀手段聯絡生活,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中對一家人吃棗的情景只有一句話的描述,而插圖卻鮮活地展示了這件事情,這是多好的寫作素材啊!每個學生都有家庭生活的積澱,這幅圖喚起了他們濃厚興趣。我讓學生以文中句子開頭來看圖想象寫話,果然,孩子們寫得很精彩:或寫一家人談笑風生,或寫爸爸媽媽孝敬長輩,或寫爺爺奶奶疼愛孫子,甚至棗子可以補血等常識都從學生筆下傾瀉而出。這種寫話,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生活的情感。

  借用教材插圖個性表達

  課文與插圖之間總存在一定的空間,有的插圖少而文字較多,有的插圖豐富而課文簡潔。利用這類空白,在學文後我經常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再利用、再創造,重新認知,使學生展開創造想象的翅膀,個性化地說“我看到的、想到的”,說課文中沒有的,說與課文不一樣的。我把這個環節稱之為個性說話。

  如教學第二冊《地球爺爺的手》這一課文時,小兔請猴爸爸幫忙摘樹上的桃子,而課文第五自然段介紹了:“猴爸爸沒有回答,也沒有動手,幾個桃子自己從樹上掉了下來。”

  第六自然段寫小兔就向猴爸爸表示感謝。如果猴爸爸此時真的什麼都沒有做,小兔明明看見不是猴爸爸幫忙的為什麼還要向他表示感謝呢?課文中關於猴爸爸的動作沒有任何描述,但插圖卻鮮活地展示了猴爸爸此時正站在枝頭,伸手準備摘桃的情景。這是一個很好的說話訓練點。很多孩子都有過動物園觀察猴子或動畫片中看過猴子的經歷,這幅圖激發起他們濃厚的興趣。

 

  於是我便讓學生以“聽了小兔的請求,猴爸爸便……”為句子開頭看圖想象說話,果然,孩子們說得很精彩:有的說猴爸爸二話不說,蹭蹭爬到了樹上,伸出手就要摘桃子;有的說猴爸爸用尾巴掛住樹幹,嗖地一聲跳到了桃樹上,準備摘桃子;還有的說猴爸爸看樹上的大桃子,抓了抓腦袋,一會工夫就爬到了大桃子旁邊……這種說話,通過對猴子上樹動作的具體描述,把情景進行了具體還原,滲透了教育學生仔細觀圖、善於觀察生活教學目的。只要善於捕捉課文插圖中的空白點,就能發散學生的思維,為暢所欲言提供更廣袤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