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主題

  迎中秋慶國慶,熱烈慶祝祖國生日快樂,也祝大家中秋人團圓。那麼關於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圖片:

>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圖片1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圖片2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圖片3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內容1:

  中秋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迎中秋慶國慶黑板報內容2:

  《祖國——我心中的一首歌》

  祖國,是多麼深情的名字!

  每次想起都抑制不住心情的起伏,

  讚歎你五千年裡的瑰麗,

  感慨你百十年間的命運。

  祖國,是多麼絢麗的詞句!

  每次念及都忍不住讓眉眼彎起,

  身負著禮儀之邦的美譽,

  創造著舉世矚目的驚奇。

  祖國,是多麼溫暖的歸屬!

  每次聽到都氾濫起自豪的心緒,

  在心底深深感激先輩的壯舉,

  立志要把祖國的明天托起。

  祖國,是每個國人冀望的期許!

  祖國,是我心底最動聽的旋律!

  今天我們手持接力的火炬,

  未來讓我們與你一路同行!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