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我們經常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是我們卻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是否又是真的呢?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說說!

  查一下天文資料就可知道,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夠確切。正確的回答是:最圓的月亮--滿月出現的日子有農曆的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在這四天中,出現滿月次數最多的是十六,較多的是十五,較少的是十七,最少的是十四。

  為什麼這樣說才算是正確的回答呢?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面列出的兩組統計資料,然後再解析其中的道理。

  1.在2006—2010年這5年中,滿月出現在農曆的十七、十六、十五和十四的次數及其所佔百分比如下面的表1所示:

  表1

  十七 十六十五 十四 合計

  2006年 2次 7次 3次 0次 12次

  2007年 2次 6次 5次 0次 13次

  2008年 2次 6次 4次 0次 12次

  2009年 2次 5次 4次 1次 12次

  2010年 2次 6次 5次 0次 13次

  合計 10次30次 21次 1次 62次

  百分比 16.13% 48.39% 33.87% 1.61%

  ***注:在這5年中有2年有閏月,故出現滿月總次數為62次。***

  2.在2001年至2100年的這100年中,滿月出現在農曆的十七、十六、十五和十四的次數和所佔百分比如下面的表2所示:

  表2

  十七 十六 十五 十四 合計

  出現次數 188次 579次 468次 6次 1241次

  百分比 15.15% 45.66% 37.71% 0.48%

  從以上兩組資料可知,無論按五年統計,還是按100年統計,都是農曆十六出現滿月的次數最多,接近佔總數的1/2;農曆十五出現滿月的次數也比較多,約佔總數的1/3;農曆十七出現滿月的次數比較少,約佔總數的1/6;農曆十七出現滿月的次數最少,僅佔總次數的1%左右。

  那麼,為什麼滿月大多發生在農曆十六、十五?為什麼有時還會發生在農曆十七和十四?

  這要從地球與月球的運動說起。在天文學中,我們把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面,而把月球圍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平面稱為白道面,這兩個平面並不重合,有一個約為5度的交角,叫黃白交角。如圖1所示,每逢農曆初一,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當其黃經與太陽的黃經相同時,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左右,月亮走到另一面,當其黃經與太陽的黃經相差180度時,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朔” 到“望”再到“朔”,所經歷的平均週期是29.53天,但最長的週期與最短的週期相差十幾個小時。所以,儘管月球從朔到望所需的時間平均約為14天18小時22分,但實際上會時而略長於時而略短於這個平均時間。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發生在凌晨,或者上午、下午,也可能發生在晚上。現先按14天18時22分這個平均時間計算從朔到望的對應時刻,其結果如下面的表3所示:

  表3

  朔的時刻 1天后 2天后 … 14天后 14天18時22分後***望的時刻***

  初一0時 初二0時 初三0時 … 十五0時 十五18時22分

  初一6時 初二6時 初三6時 … 十五6時 十六0時22分

  初一12時 初二12時 初三12時… 十五12時 十六6時22分

  初一18時 初二18時 初三18時… 十五18時 十六12時22分

  初一24時 初二24時 初三24時… 十五24時 十六18時22分

  由此表可看出,如不考慮朔望月本身也有時長時短的變化,出現望的日子必定是農曆十六和農曆十五,且以農曆十六居多。但實際上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時長時短,可相差10多個小時,將此因素考慮進去,由此造成望最早可發生在農曆十四日的晚上,最遲可出現在農曆十七日的早上。

  為了更好地瞭解這個道理,我們不妨再看一個例項,列出2009年各月發生朔與望的時刻,如表4所示:

  表4

  望***滿月***的時刻 朔***新月***的時刻

  1月 11日***十六***11時27分 26日***初一***15時55分

  2月 9日***十五***12時49分 25日***初一***09時35分

  3月 11日***十五***10時38分 27日***初一***00時06分

  4月 9日***十四***22時56分 25日***初一***11時23分

  5月 9日***十五***12時01分 24日***初一***20時11分

  6月 8日***十六***02時12分 23日***初一***03時35分

  7月 7日***十五***17時21分 22日***初一***10時35分

  8月 6日***十六***08時55分 20日***初一***18時01分

  9月 5日***十七***00時03分 19日***初一***02時44分

  10月 4日***十六***14時10分 18日***初一***13時33分

  11月 3日***十七***03時14分 17日***初一***03時14分

  12月 2日***十六***15時30分 16日***初一***20時02分

  由此表可知,農曆十四發生望是在深夜22時56分,而之前的朔發生在初一的0時06分,其間隔雖不到14天,但已很接近14天。兩次發生在農曆十七的望都是發生在凌晨,而之前的朔則發生在初一的晚上或下午,其間隔均不到16天,為15天多。至於發生在農曆十六與十五的望與之前發生的朔的間隔都在從朔到望所需的平均時間14天18小時22分左右。兩者相比,農曆十六比農曆十五更接近這個平均時間,所以出現滿月的次數最多。

  通過以上列出的統計資料和所作的解析可知,十五的月亮不一定是十六圓,也可以是十四、十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