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不得不學的基礎知識

  學習手機攝影最基本的是瞭解自己的手機,有很多朋友都在一味的追求構圖、後期,對手機攝影的基礎操作卻不大重視。下面就讓大家更好的去了解手機攝影。

  1

  手機攝影的幾個隱藏功能

  大多數朋友拿到手機,對其基本的拍照功能都是無師自通的。似乎除了構圖和按快門我們並不能做其它的事情。其實並不是這樣,在手機全自動的攝影功能框架下,有幾個可以調節的引數。

  1***可以選擇並鎖定焦點

  開啟手機攝影功能功能,鏡頭對著被攝物體,手機一般會自動幫我們識別焦點。一般來說,脫胎與環境的明顯的物體、人臉、比例較大的物體會被識別,在螢幕上出現空心的焦點提示框,顯示該點為聚焦區域,焦點區域會變得比周圍更清晰——這是手機根據人們的攝影習慣編制的一套演算法。

  如果手機幫我們自動選擇的焦點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怎麼辦?做法是自己去選擇焦點,點選螢幕相應部分,出現空心的焦點提示框,這便是自己選擇的焦點。很多最初學習攝影的朋友喜歡的“背景虛化”的效果,就是通過選擇了前景為焦點,背景在焦點外實現的。

  ▲ 對焦在前景物體上

  ▲ 對焦在背景物體上

  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焦點的鎖定。現在的手機有些“過度智慧”,會隨著我們手機的移動,不停自動重新獲得焦點***哪怕之前自己確定了焦點***。以iPhone為例,當我們按住螢幕一秒,螢幕上方出現黃色的實心提示框後,表示我們鎖定了這點為焦點,此時無論我們怎麼移動手機,聚焦區域也不會變。

  首先我們對焦但不鎖定焦點:

  ▲ 對焦但沒有鎖定焦點

  ▲ 移動手機變換場景,焦點很容易“跑掉”

  我們再試試對焦的時候鎖定焦點:

  ▲ 對焦並鎖定了焦點

  ▲ 移動手機變換場景,焦點依然在原處

  2***可以調節曝光

  這也是手機攝影者容易忽略的一個功能。現在市面上的手機攝影功能都是自動計算曝光的,手機會根據場景或自己確定的焦點自動計算一個“正確”的合適的曝光,同時可以調節曝光,這功能類似於相機中的“曝光補償”。以iPhone為例,當我們對焦後,上下滑動螢幕,便可以調節曝光。向上滑動,曝光補償加,畫面會變得更亮一些;想下去滑動,曝光補償減,畫面會變得更暗一些。

  ▲ 對焦後由手機自動生成的曝光強度

  ▲ 降低曝光補償

  ▲ 增加曝光補償

  對曝光的調節,能讓我們在拍攝階段就掌握主動權,而不至於後期變得被動。例如我們拍攝剪影的時候將曝光補償調低一點,不至於讓光亮的部分過度曝光,才會出現剪影的效果。

  ▲ 韓鬆/攝,iPhone 7p,降低一些曝光補償,有利於拍出剪影

  3***對焦和曝光是可以分離的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大多數手機的對焦和曝光是一致的。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在螢幕上點選一點,這點被確定為焦點,同時手機也會以這一點的亮度為基準來計算曝光。舉個例子,一個房間的場景中有一盞燈、一個前景物體,燈是畫面中最亮的部分。我們點燈所在區域作為焦點,那麼這一點會變得最清晰,同時手機會以這個較亮的區域為基準測光***它會想,呀場景好亮,所以曝光不要那麼強***,所以輸出的畫面燈光附近是亮度適中的,但作為畫面的整體就比較暗;反之如果我們點前景物體的所在區域為焦點,手機同時也會以這點為基準測光***它會想,呀場景好暗,所以曝光要提高一點***,所以這個物體附近會比較亮度適中,但是相應的,燈光部分就會有些過亮。

  那麼,可不可以讓對焦點和手機曝光的測光點分離呢?目前iPhone的原生相機做不到***華為貌似可以***,但是可以利用一些app做到。以vsco的拍照功能為例,當我們用兩根指頭點選划動螢幕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一點會是焦點***畫面最清晰的一點***,另一點是曝光點***以此區域的亮度為基準進行測光***。

  ▲ vsco相機中,曝光和焦點為同一點的情況

  ▲ vsco相機中,曝光和焦點分離的情況

  4***手機有多種快門觸發方式

  大家最熟悉的一般都是手機攝影介面上的虛擬快門,這是最場景的快門觸發方式。以iPhone為例,還有其它幾種快門。如音量鍵,這個動作會更接近用相機拍照;再如,當手機插上耳機的時候,用耳機線上的音量鍵也能作為快門。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還應該熟悉從手機鎖屏介面快速進入拍照模式的方法,以ios10作業系統為例,從螢幕右側邊緣橫向滑動可以快速進入拍照介面,很多時候因為這個小小的動作不會錯過突發的場景。

  手機的多種快門觸發方式並不是噱頭,它為我們提供了多種情景下的拍照可能:如音量鍵就很方便“單手攝影”的情況;如果是紀實攝影不想給被攝者造成壓力,用耳機出發快門,或許會隱藏自己的拍照動作。

  ▲ 韓鬆/攝,iPhone 7p.莫斯科地鐵中

  用手機線觸發快門抓拍的人物。

  前面已經說過,手機攝影是即興的、突發的,因此我們有必要熟悉其多種觸發快門的機關。畢竟,能拍出好照片的場景轉瞬即逝。

  5***手機有應對大光比的措施

  什麼是大光比?就是亮的地方和暗的地方光線差異特別大的場景。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困惑,自己拍出的照片要麼就是陰影的地方一片死黑,要麼就是光亮的地方過度曝光。手機的HDR功能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HDR是高動態曝光的縮寫。在iPhone拍照介面上方的中部便可以開啟這個開關。在HDR模式下拍照,手機實際上進行了三次曝光,一次“過暗”,讓亮的地方顯得和諧,一次“過亮”,讓暗的地方顯出細節,一次“正常”,讓中間部分獲得曝光。三張曝光會在瞬間合成,呈現一幅陰影還是有細節,高光不曝光過度的畫面。

  ▲大光比照片不用HDR的弊端

  ▲開啟HDR,能夠修正一些曝光

  大光比的情況如此之多,超出我們想象。特別在日出日落、陽光強烈、或是有燈光的情況下。因此我建議可以開啟“自動hdr”,手機自動判斷是否要觸發該功能。目前iPhone的hdr功能會生成兩張照片,在計算速度上會稍有拖慢,對於連續的搶拍,建議關掉hdr。

  6***手機有應對大光比的措施

  高速連拍不是相機的專利。iPhone攝影介面,按住虛擬快門***或是按住音量鍵、耳機音量鍵***會進行每秒x次的連續快門,生成一組照片,而自己可以在相簿中選取自己想要的幾張,同時決定剩下的是否刪除。

  拍攝奔跑跳躍,快速運動的時候,不妨使用。

  ▲按住任一快門觸發方式,即可連拍

  連拍功能其實大部分朋友還是知道如何使用,只是在相應的場景下,是不是能夠想起並靈活運用之。這也是手機攝影學習的重點。

  2

  除了拍照技術,我們還應該關注什麼

  我還是那個觀點,學習手機攝影,不光只是學習拍照和後期操作而已,而是學習一套完整的系統。拍照之外,建議大家多關注下面幾個問題:

  1*** 素材——找到自己的興奮點

  “如果你喜歡拍照,那麼你一定不是喜歡拍照本身,而是存在一些你特別有衝動記錄下來的東西。”

  這便是自己攝影的興奮點。

  手機攝影最好的做法是多拍熟悉、能夠容易得到自己和能很敏銳覺察到的題材。因為這些題材最容易代入我們的情感,同時也最能反映我們知識結構的和生活閱歷的與眾不同,最能激發我們的拍照衝動。手機攝影要出好片,不應該是看到別人的好片就去拍,而是看自己生活經歷著什麼,什麼讓自己有拿起手機拍下來的衝動。

  以自己為例子。原畫冊工作室有建築學背景,同時也是城市旅行愛好者,所以我們的作品大多是建築、城市、人文。我們熟悉和喜愛。因為我比一般人更懂得發現建築的美,比喜歡自然風光的人更能在城市的活力中找到樂趣。

  在Instagram上,幾乎每個攝影大咖的作品都有鮮明的特徵。例如柏林的攝影師Michael Schulz是個不折不扣的旅行家,他的作品大多是自然景觀、城市風貌和世間萬物,看他的作品,彷彿是在看一本小型的國家地理相簿。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在公共空間拍攝,旁觀者和思考者的心態躍然紙上,是典型的深度旅行者和觀察者。體育老師張內鹹***我的照片是體育老師拍的***的手機攝影作品拍攝的都是自己的學生,他們天真爛漫。你能感覺拍攝者更多的是參與者和記錄著,是帶有主觀感情的。

  與其說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拍攝素材,不如說是進行一次深度思考:

  自己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

  自己是喜歡做一個參與者還是安靜的觀察者?

  自己是對光線影子感興趣還是對鮮豔色彩感興趣?

  自己是喜歡幾何規整還是喜歡柔和繁複?

  自己是喜歡自然景色還是人物活動?

  所以說,並不是說我們要給自己劃定一個界限——我拿手機是拍建築,拍人物,或是拍美食……我們討論的不是關於“專注”的問題。而是審視一下自己的性格特徵,心理狀態和興趣愛好,找到最樂於拍攝的題材,用最舒服的方式,最具衝動的手段來表現。

  其實,大千世界有那麼幾樣東西能讓我們興奮便足矣。你的是什麼呢?

  2***不要限於單幅照片

  剛開始學習攝影的時候,可能我們會將衡量照片的標準集中在判斷單張照片是否“漂亮”,所以我們會學習構圖、後期等技術手段。在這裡我建議,除了關注單幅照片,還應該關注照片組。雖然對單張照片的雕琢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完整的攝影表達應該是具有一定語境和連續性的。

  這看起來像是專業攝影師的藝術創作攝影才會去做的事情。其實不然,哪怕是手機攝影,記住這個原則也可以開啟很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