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

  我國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書法藝術是我最感興趣的傳統文化。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1

  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2

  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3

  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4

  中國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5

  1

  儒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主體文化、主脈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位一體”的綜合文化,但是中華傳統文化從公元前134年開始儒家文化就成為主流文化、主體文化、主脈文化。明代大儒王陽明說過,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房舍的話,儒家是正堂,佛家、道家就是廂房。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時期儒家文化從民間流行文化提升為國家正統文化,從百家爭鳴中的一種學術思想,上升為獨尊儒術的國家指導思想。從此儒家文化作為國家意識形態長達兩千零四十五年***公元前134——公元1911年***

  以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為標誌,儒家文化劃分為漢前儒家文化與漢後儒家文化兩種型別:

  什麼是漢前儒家文化?

  漢前儒家文化——就是公元前134年漢代以前春秋戰國時期在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的儒家文化,其核心思想是以“仁者愛人”為精髓而依次展開並遞進的三句人文主義的人本思想:

  第一、國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第二、人以德為本的貴德思想——曾參曰:“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俗話說“人無德不立”

  第三、德以孝為本的重孝思想——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漢前儒家文化因為是民間文化所以堅持家庭倫理道德為主,突出以姻緣血緣為紐帶的孝親文化,突出以德治國的泛愛文化,主張以孝立德、以德立人,以人立國,從而建立人人相親相愛、以禮儀為用、以和諧為貴、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這就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這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粹”、“金屑”、“金玉良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

  漢前儒家文化,就是指原汁原味的先秦原始儒學。

  我們今天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就是原汁原味的先秦原始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並不是漢代以後被歷朝歷代封建文人閹割、篡改、糟蹋的儒家文化。

  2

  書法的起源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近代經過考證,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中國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繩汕仰韶村發現而得名的。近40餘年,又陸續有許多發現。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來有三大型別,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漢字則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表意文字。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實物畫出來。不過畫圖更趨於簡單化、抽象化,成為突出實物特點的一種符號,代表一定的意義,有一定的讀音……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