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企業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企業有多少市值嗎?又是哪些企業的排名?

  全球的最大的企業排名

  單位:百萬美圓

  1 埃克森美孚 美國 煉油 339,938.0

  2 沃爾瑪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315,654.0

  3 皇家殼牌石油 英國/荷蘭 煉油 306,731.0

  4 英國石油 英國 煉油 267,600.0

  5 通用汽車 美國 汽車 192,604.0

  6 雪佛龍 美國 煉油 189,481.0

  7 戴姆勒克萊斯勒 美國 汽車 186,106.3

  8 豐田汽車 日本 汽車 185,805.0

  9 福特汽車 美國 汽車 177,210.0

  10 康菲 美國 煉油 166,683.0

  11 用電氣 美國 多元化 157,153.0

  12 道達爾 法國 煉油 152,360.7

  13 荷蘭國際集團 荷蘭 保險 138,235.3

  14 花旗集團 美國 銀行 131,045.0

  15 安盛 法國 保險 129,839.2

  16 安聯 德國 保險 121,406.0

  17 大眾汽車 德國 汽車 118,376.6

  18 富通 比利時/荷蘭 銀行 112,351.4

  19 農業信貸銀行 法國 銀行 110,764.6

  20 美國國際集團 美國 保險 108,905.0

  21 忠利保險 義大利 保險 101,403.8

  22 西門子 德國 電子、電氣裝置 100,098.7

  23 中國石化 中國 煉油 98,784.9

  24 日本電報電話 日本 電信 94,869.3

  25 家樂福 法國 食品、藥品店 94,454.5

  26 匯豐控股 英國 銀行 93,494.0

  27 埃尼 義大利 煉油 92,603.3

  28 英傑華 英國 保險 92,579.4

  29 國際商用機器 美國 計算機辦公裝置 91,134.0

  30 麥克森 美國 保健品批發 88,050.0

  31 本田汽車 日本 汽車 87,510.7

  32 國家電網 中國 電力 86,984.3

  33 惠普 美國 計算機辦公裝置 86,696.0

  34 法國巴黎銀行 法國 銀行 85,687.2

  35 委內瑞拉石油 委內瑞拉 煉油 85,618.0

  36 瑞銀集團 瑞士 銀行 84,707.6

  37 美國銀行 美國 銀行 83,980.0

  38 日立 日本 電子、電氣裝置 83,596.3

  39 中國石油天然氣 中國 煉油 83,556.5

  40 墨西哥石油 墨西哥 原油生產 83,381.7

  41 日產汽車 日本 汽車 83,273.8

  42 伯克希爾哈撒韋 美國 保險 81,663.0

  43 家得寶 美國 專業零售 81,511.0

  44 瓦萊羅能源 美國 煉油 81,362.0

  45 摩根大通 美國 銀行 79,902.0

  46 三星電子 韓國 電子、電氣裝置 78,716.6

  47 松下電器 日本 電子、電氣裝置 78,557.7

  48 德意志銀行 德國 銀行 76,227.6

  49 哈利法克斯蘇格蘭銀行 英國 銀行 75,798.8

  50 韋裡孫通訊 美國 電信 75,111.9

  中國欲打造全球最大化工廠

  目前,中國政府正有針對性地組織相互競爭的國有企業合併為更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它已經合併了鋼鐵巨頭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新公司現在叫寶武鋼鐵集團,是僅次於盧森堡阿賽洛米塔爾鋼鐵公司的全球第二大鋼鐵公司。世界上最大的鐵路裝置製造商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這樣合併的結果。

  與此同時,這些企業也在世界市場上收購競爭對手。這方面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化工以大約43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業化工巨頭先正達公司。此項收購剛剛獲得了股東們的同意。如果中國的這兩家大型化工企業像預想的那樣進行合併,先正達公司將從一開始就成為這家新化工巨頭的一部分。

  化工業被視為對中國進一步發展而言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新材料在建築和工業節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為了給國內外市場提供先進產品,掌握最新技術也很重要。農業化學對農業現代化和提高農業效率也起著重要作用。

  但與此同時,圍繞“大”是否就是“好”,人們的疑慮越來越重。就海外收購事項為中國國有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的高蓋茨律師事務所專家格雷絲·範德拉圖爾警告說,大型合併和收購專案往往帶來很多問題。先正達公司最近不再盈利,因此才被出售。中國人收購它後雖然開闢了巨大的銷售市場,但困難並未消除。

  中化和中國化工自成立之日起就是競爭對手:它們涉足非常相似的業務領域。

  西方工業界人士懷疑純粹的合併會給他們帶來很多變化。一位德國化工業高管說,不論一個還是兩個大玩家代表中國化工行業,規則都不會改變。但2016年首次出現這兩家公司合併傳言時,它們的股價上升了,因為投資者預計合併後的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將會有更好的銷售機會且在研發和生產方面將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