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月球之謎》的內容比較貼近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那麼語文老師要在教學後反思些什麼呢?小編為三年級語文老師整理了《月球之謎》課後教學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

  《月球之迷》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22課,本文是一篇介紹月球知識的科普性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收筆。《月球之謎》這篇文章的內容比較貼近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生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我講解得很少,主要是讓學生朗讀課文,也展示有關月球的圖片,增強小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小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以下幾點是我對《月球之謎》的教學反思:

  一、俗語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撰寫《月球之謎》教學設計的時候,經過認真鑽研教材,仔細推敲每一句話,設計了非常優美且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入新課程,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一個神祕二獨特的未知世界。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的奧妙吧!優美且富有山洞裡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中,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之謎的慾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著,我展示了幾幅關於月球的美麗圖片,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在這句更具有啟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

  看著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月球之謎》這節課每個環節的過渡語,都經過我仔細地推敲、反覆的琢磨,使得整節課我的語言都是那樣的優美,具有吸引力,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

  比如:我用“千萬年來,月球那特有的美麗使人類折服,人們夢想著早日登上月球,揭開它那神祕的面紗……”自然的過渡到第二自然段,學生閱讀課文的慾望更加強烈了。在指導朗讀,學習第二自然段後,學生對月球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異。

  探索月球之謎的慾望吞沒了孩子們的心。他們的心裡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驚奇景色奇異、到產生疑問。我抓住這一契機,順勢引導“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探索發現了月球許多奧祕,但也發現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謎。你有哪些未解之謎?課文介紹了哪些未解之謎?老師的一句話,好比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裡一下子開了鍋,學生的思緒在無邊的宇宙中盡情的遨遊。

  最後,我緊緊抓住孩子們探索月球奧祕的強烈心啟發學生:“此時此刻,你有什麼話想說?”孩子們爭先恐後:“我長大了要繼續探索月球的奧祕。”“將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到月球去探祕。”“我要……”這時我再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這時,孩子們眼中閃動的是智慧的火花,迸發的是探索科學奧祕的情感。

  二、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神祕而又遙遠的月球,遠離人們的生活,孩子們很難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特別是“環形山、月海……”這些概念十分抽象,現代化教育技術此時發揮了他的優勢。優美的月光圖片是那樣具有魅力,引起他們無限美好的遐想。藉助環形山、月海等圖片,把學生帶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揭開了月球的面紗,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阿波羅”號探月車和兩名宇航員在月球上的圖片,激發了孩子們繼續他所科學奧祕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反思2

  在今年的師徒彙報課上,通過師傅及三年組各位老師和唐主任的指導,我執教了《月球之謎》一課。上完課後,感受頗多,希望通過教學反思,能進一步促進以後的課堂教學,使自己儘快成長起來,正如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作為教師,如果只是教書,讀書,不寫作,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它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異景色,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全文最大的特點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從生,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根據文字特點,我把第二課時重點確定為: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綜觀整節課,有幾個地方比較成功:

  一、正確定位

  這篇課文雖然散發著科普知識的光芒,但其文字優美,要從語言文字中感受月球的神祕,不失語文的本味,我認為,對文字把握應做到:正確定位,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科普知識滲透為輔。

  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例如在學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麼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麼是“奇異”,然後品味其文字的優美來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朗朗。

  另外,我還努力挖掘文字中的語文因素與語言現象,努力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在學習3-7自然段,因為第三和第六自然段列舉月球的不解之謎時,都是先列舉實驗結果,然後用一個問句揭示其中的神祕之處。而第四自然段只列舉了實驗結果沒有提出問題,我就抓住這個空白點,讓學生依照第三和第六自然段,用句式“難道…………”來提問,重視文字提供的言語材料,把課文裡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完成新的表達,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指導學生理解“費解”一詞的含義時,用“----------真令我費解啊!”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點的訓練是紮實的,有效的,抓住了文字的特點,學生在這些訓練中增強了語感,品位了文章的語言,揣摩了文章的表達,具有濃濃的語文氣息。

  二、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縱觀整堂課,處處都有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從一開始的指導書寫“撒”字,指導學生學會寫好左右結構字的方法——“穿插法”。然後指導學生讀好疑問句,分三個層次。讀出疑問的語氣;邊思考著這個問題邊讀;帶上表情和動作讀,讀進心裡。還有思維方法的訓練指導,在理解費解時,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生活中、學習中、動物知識等方面把思維敞開去。

  三、創設情景,激發探索的慾望

  《月球之謎》是一篇科普文,如果用單一的閱讀方法去了解裡面所介紹的知識,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喪失學習的熱情。因此,我充分藉助多媒體的輔助手段,為學生創設了力求逼真的情境。

  在課堂匯入部分,我播放了有關月亮的圖片,同時配以柔和的音樂朗讀關於月亮的古詩句。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配以月球表面的圖片,在學習3至7自然段時我播放了阿波羅11號登月的視訊資料,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類首次登月的自豪,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慾望。整個課件資訊容量大,內容豐富,富有童趣,富於啟發性,操作簡便,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四、過渡語流暢,評價到位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語言是我的軟肋,但在本次教學中,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收集了許多過渡性的語句和名家名師的評價語。功夫不負有心人,本堂課的過渡自然流暢,評價及時到位,起到了指向作用。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說,由於經驗不足,這節課也有很多感到很遺憾的地方,例如:

  1、在教師評價語中我隨意說了這樣一句話:“由於時間關係,同學們還有好多月球之謎沒辦法說……”這樣的話,這在無形中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換成,“課下我們再來一起探討”等等類似激勵性的語言會更有好。

  2、板書沒有跟上,往往是後補上去的。

  3、教師如果更有激情一點,學生也會被教師感染。在這個方面,我還需要加強。

  4、學生的發言面應該可以更廣,多給一些後進生機會。

  通過這一次的師徒彙報課,使我認真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學習,多思考,多充電,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給孩子一個更加開放的、對話的、感悟的、和諧的語文課堂!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月球之謎》教學反思3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瞭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資訊科技,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一、充分體現了資訊科技與語文文字的巧妙整合

  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把資訊科技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分施展了資訊技能,根據課文需要收集了非常內容豐富的資料,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使學生在交流與擴充套件時最快速地進入。最可貴的是孩子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能把冗長的網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瞭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資訊能立即輸入大腦,使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裡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資訊。教師在課堂裡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資訊科技有效的為文字服務,推進文字的發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學生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裡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標》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資訊科技與文字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裡感悟文字內容,拓展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