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的小故事

  多讀書有利於擴大見聞,增長知識。不少人就喜歡讀書,他們覺得書中讓他們收穫了很多。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程門立雪

  遠在北宋時期,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

  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

  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同一起學習的遊酢向程頤請求學問,卻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便勸告遊酢不要驚醒老師,於是兩人靜立門口,等老師

  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越下越急,楊時和遊酢卻還立在雪中,遊酢實在凍的受不了,幾次想叫醒程頤,都被楊時阻攔住了。

  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赫然發現門外的兩個雪人!從此,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篇2:郭萌 數學天才征服哈佛

  2012年1月,正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數學系讀書的20歲瀋陽女孩郭萌,被評為“全美數學最優秀女生”。這項評選,在美國每年評選一次,每次只有三四個名額。作為最優秀學生,郭萌的名字將被鐫刻在香檳分校主圖書館的牆上永久保留,這是中國學生首次在美國獲得此項殊榮。

  與此同時,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等十幾所美國著名高校都向她發出了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哈佛大學還向她承諾,學費全免,每年還將提供3萬美元的生活費。

  郭萌,一個陽光、美麗的90後中國女孩,憑著她優異的學習成績,引起了美國各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美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1991年3月,郭萌出生於瀋陽市。從小,她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遨遊在數學王國裡,她感到十分快樂和幸福。她彷彿看到了天堂的模樣:美麗又芬芳。

  上學後,郭萌從不參加什麼課外補習班,也不參加奧數學習班,一切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她對習題肯鑽研,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一道題目,常常用不同的方法解題,學習方法靈活多變,在理解上下工夫。

  郭萌在學習上肯刻苦、鑽研,在文體上,也有十分突出的表現。她的小提琴獨奏多次在學校表演,那行雲流水般的琴音,嫋嫋娜娜,婉轉悠揚,給大家留下了十分難忘的印象。她喜歡書法,並具有很高的造詣,作品多次獲獎;她的英語口語非常流利、純正。當有外國人到學校參觀時,她是全程陪同翻譯;她還是學校主持人,學校大會上,常常出現她青春、活潑的主持風格……

  郭萌的父母都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系。在學習上,父母從不關心她在班上考第幾名,關鍵是要她對題目的理解。在父母眼裡,一次考試不理想,並不能說明什麼,孩子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和鍛鍊,才是更為重要的。在這種循循善誘的指導下,郭萌十分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學習十分自覺,從不要父母操心。

  2004年,郭萌獲得遼寧省中學“希望之星”數學競賽第一名;2005年,又獲得全國高中數學競賽二等獎。這一系列優異成績的取得,給了郭萌無窮的學習興趣和快樂,她在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2007年,郭萌參加了美國大學的入學考試;2008年,她被好幾所美國高校錄取。她最終選擇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數學系,這裡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工作過的地方。

  當她被評為“全美數學最優秀女生”,並即將跨入美麗的哈佛大學後,有記者採訪她,請她談談學習體會。

  郭萌說道:我學習的動力,就是來自於學習本身的樂趣,興趣,它們就是我最好的老師。我相信無論誰,無論學什麼,只要有興趣,就能學好!

  篇3:周有光 從小學到大學

  育志小學

  進小學的印象我到今天還記得,那時剛剛開始創辦新式小學,聽說已經創辦了兩個學校,我們這個小學是第三個。這個小學原來是一個廟,把廟收拾收拾,就成了小學。那個房子裡面都是麻雀窩,麻雀多得不得了。小學生很淘氣的,我們下了課,搞一個梯子爬上去,把麻雀蛋拿出來,吃了。麻雀就在那兒飛,一邊飛,一邊罵我們。

  那時的小學是男生女生分開的,一進門,女生在女生部,男生在男生部。上課,課堂裡一排排的座位,男生先坐好,教師來了,然後,女舍監領了女生坐在旁邊;下課,女舍監把女生排了隊帶出來,男生才出來。雖然在一個課堂裡,實際是分開的。還有更麻煩的,中午吃飯叫送飯,家裡燒了飯,送去吃的,有女孩、男孩同一個家的,不能一起吃,要分開來吃。後來就改進了,可以一家一起吃。那時候男女同學根本是分開的。

  常州中學

  我們學校要請一些有名的人來演講,叫做“名人演講”。有一個小組專門請名人來演講,這個小組也請吳山秀來講。黑板上寫好了“名人演講”,他用筆把“名人演講”改成“各人演講”。他提倡白話文,可是當時白話文不進課堂,他就在課外教我們看白話的東西,寫白話的文章。許多“五四運動”的思想在中文課上灌輸給我們,我們這些小青年對他非常欽佩。

  大家讀書很用功。老師並不是追著你,給你很大的負擔。常州中學的老師教中文和古書能力很高,英文水平很高。學生到大學裡,就能用英文了。還有一點,中學時讀世界歷史、世界地理都是用英文課本,化學、物理、生物學都是英文課本。一直到今天,好些外國地名我都只記得英文地名,不記得中文地名。

  我的老師教《古文觀止》,他喜歡韓愈,因此我們大家都跟著他喜歡韓愈。現在想起來,那時候很糊塗的。我有一個同學叫史鬆培,溧陽人,那時候自修室裡一張桌子兩人用,我跟他一張桌子,他從小就讀許多古書,清早五六點人家還沒有起來,我們就起床,我跟他念了許多古書。史鬆培後來去讀東吳大學,我們沒有聯絡了。我很懷念他。

  聖約翰大學

  上聖約翰大學報名要照片,我的同學關照我:“你最好拍一張西裝照片。”因為我在常州不穿西裝,土得很,也不知道西裝怎麼穿。到照相館去拍照,照相館有西裝準備拍照用的,照相館的人也不知道怎麼打領帶、領結。鬧了一個笑話:他給我戴了一個領帶,再戴一個領結。照片寄到上海,我的同學大笑,趕快寄回來,要求重拍。

  在聖約翰大學,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看報,主要看英文報。一個英國教師問:“你們天天看報,是怎麼看的?”我們說:“看報就看報,沒有什麼。”他說:“看報有看報的方法,每天看報要問自己:‘今天訊息哪一條最重要?’第二問題:‘為什麼這條訊息最重要?’第三問題:‘這條訊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就趕快去查書,查書是首先查百科全書。”我們按照他這個方法來看報,興趣就大大提高。

  聖約翰大學的校園美極了。上海現在的中山公園就是我們的校園,校園裡面原來都是大樹,外國人對園林很重視。今天來看,我們學校是規模小,園林大。園林從前叫兆豐花園,現在叫中山公園,把樹都搞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