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怎麼養馬鞭草的花語

  馬鞭草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120釐米,基部木質化,單葉對生,卵形至長卵形,兩面被硬毛,下面脈上的毛尤密。那馬鞭草要如何養殖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馬鞭草的養殖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馬鞭草的養殖方法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層較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為種植地。翻耕,深18~25cm。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2000~2500kg作為基肥,撒勻。做成上寬50cm、高15cm的畦,耙平畦面,兩畦間留作業道25~30cm。也可以做成農田小壟。

  播種

  時間為4月下旬~5月上旬。開溝條播。首先將畦面土耙細,在距畦邊5cm處順畦開溝,行距25~30cm,溝深15~2cm,踩平底格,再施少量生物肥做底肥,每畝用量15~20kg。肥上覆土少許,將種子均勻地撒入,覆土厚度1~1.5cm,稍加鎮壓。每畝用種量0.5kg。

  田間管理

  在溫、溼度正常的情況下,播種10~20天出苗,當株高5cm時間苗。由於是採收地上全草,因此,不必刻意留單行,但每行上的植株間距應保持在10cm左右,以利分枝和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空間。間下來的小苗可再移栽它地。結合鋤草進行鬆土,並適當進行根際培土。土壤過於乾旱時應及時澆水,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的需要。除草是田間管理的經常性工作,防止草荒是提高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要做到見草即除,做到田間無雜草。多雨季節要注意田間排水,雨後要及時鬆土,防止表土板結而影響植株的生長,鬆土既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效能,又減少了病害的發生,具有事半功倍、一舉兩得的效果。

  留種

  優良的種子是獲得高產的基本條件,因此,應單獨設立種子田。株距15~20cm,行距20~25cm。要加強田間管理,花前適當增施磷、鉀肥,這樣可使籽粒飽滿,以獲得更多的良種。

  當有75%~80%的種子成熟時,將植株割下來,置於通風良好的背陰處4~6天,再進行脫粒;除淨雜質和癟粒,晾晒3~4天,將種子裝入潔淨的布袋,放於通風的庫房中,以備翌年種植。

  馬鞭草的花語

  正義、期待,純真無邪***白色馬鞭草***,期待自己的愛情回來,同心協力、家和萬事興***紅花馬鞭草***。

  馬鞭草的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120釐米。莖四方形,近基部可為圓形,節和稜上有硬毛。葉片卵圓形至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8釐米,寬1-5釐米,基生葉的邊緣通常有粗鋸齒和缺刻,莖生葉多數3深裂,裂片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兩面均有硬毛,背面脈上尤多。 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細弱, 結果時長達25百米花小,無柄,最初密集,結果時疏離;苞片稍短於花萼,具硬毛;花萼長約2毫米,有硬毛,有5脈,脈間凹穴處質薄而色淡;花冠淡紫至藍色,長4-8毫米,外面有微毛,裂片5;雄蕊4,著生於花冠管的中部,花絲短;子房無毛。果長圓形,長約2毫米,外果皮薄,成熟時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10月。

  馬鞭草的生長環境

  喜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喜溼潤,怕澇,不耐乾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長勢健壯,低窪易澇地不宜種植。

  常生長在低至高海拔的路邊、山坡、溪邊或林旁。

馬鞭草的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