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陳家祠導遊詞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又稱"陳氏書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1

  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是廣東地區儲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建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陳家祠主體建築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

  陳家祠以大門、聚賢堂和後座為中軸線,通過青雲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群體,各個單體建築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絡。 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杆、屋脊、磚牆、樑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琳琅滿目。

  陶塑工藝集中在19座廳堂屋頂上的瓦脊;磚雕以東、西倒座外牆的最具規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藝人所作;木雕除樑架與大門及聚賢堂的屏風外,後座的11座雙層透雕神龕,體型高大,有“光緒十六年”、“回瀾橋劉德昌造”、“源昌街時泰造”等題款。祠堂中的各種裝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

  2

  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廣東地區儲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可以看到非常有特色的雕塑。除外,裡面還可以看到一些藝術展和圖片展之類的,在老房子中體會文藝。

  陳家祠初建時,是廣東省陳姓聯合建立的合族祠堂,為本族各地讀書人赴廣州參加科舉考試提供住處。它有著古老的建築風格,充滿了廣州風情和嶺南特色,由於它儲存完整,對古建築及歷史感興趣的一定要去看下,如果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也可以去看下安靜的老房子。

  由***進入祠堂,按折線形進行參觀,觀賞順序依次為:正廳***雙面鏤空木雕大屏門***-月臺***石雕欄杆、鐵鑄通花欄板***-中進聚賢堂***定期專題展覽***-後進中廳***百年陳氏書院圖片展***-後東齋***流光溢彩——粵繡藝術作品展***-前東廂***舊廣州家居展***。

  主要是觀賞陳家祠的特色雕塑,在陳家祠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杆、屋脊、磚牆、樑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其造型生動,色彩豐富。除了雕塑外,彩繪也不容錯過。幾千幅彩繪,沒有相同的風格,也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全都是靠作者豐富的想象,值得細細品讀。

  3

  陳家祠,位於廣州的中山七路。光緒十四年***1888年***籌建,光緒十二年***1894年***建成,歷時七年。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讀書人來廣州應科舉考試時居住,又稱陳氏書院。

  因祠堂落成後,一直作為陳姓子弟讀書辦學的地方,故又稱陳氏書院。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後,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間期間,這裡先後為文範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1950年設立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

  1957年,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並由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全面維修管理。1959年闢為廣東民間工藝館。196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由國務院頒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組藝術建築在文物部門的保護管理之下,得以發揚光大,供國內外人士觀摩鑑賞。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開闊的廣場,設有前、後、東、西四院,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築外圍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