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民間故事有哪些

  洛陽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洛陽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洛陽民間故事:牡丹泉的故事

  伊河水流過洛陽龍門的時候,冒出三股泉水,泉柱向下散開的水花,恰似洛陽城中盛開的牡丹,人們就叫它牡丹泉。說起牡丹泉,這裡的老百姓都會講出動聽的故事來。

  傳說那時候,龍門山的山腳下,住著一對年輕夫妻,妻子叫牡丹,溫柔賢惠,生得十分美麗。牡丹的丈夫憨厚實在,勤勞善良。小兩口你敬我愛,又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兒子,日子就顯得更另幸福美滿。

  有一天,牡丹帶著孩子來到伊河邊上洗衣服。她正洗著,忽然聽見兒子喊叫起來:“媽媽你看,那邊跑來一隻小兔。”牡丹抬頭一看,見一隻野兔沿著河邊跑來,一看牡丹母子兩個堵住去路,一扭頭,就往龍門山上跑了。這時山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牡丹搭手一望,見一群家丁簇擁著一個闊少爺,騎著馬、駕著鷹向這裡飛奔而來。牡丹眼見勢頭不對,急忙把衣服收拾到一塊兒,扣上籃子,扯著兒子就走。可是晚了,這一群人馬早已把她們母子團團圍住了。

  為首的闊少爺勒住馬頭,一雙老鼠眼賊溜溜地在牡丹身上身下打了幾轉轉。牡丹膽怯地打一個冷戰,拉上兒子就要走。這時,站在一旁的管家早已看透主人的心思,就湊過來朝牡丹努努嘴,獻媚地向主人說:“少爺,今兒個遇上這野味不賴吧!”“好野味,好野味!”闊少爺聽管家一說,稱心地大笑起來。

  管家見猜中了主人心事,就上前去攔住牡丹,大聲喝道:“你是哪裡的山野女子,放走了少爺的寶兔,該當何罪?”

  “好哇,放走了少爺家的寶兔,還不認罪,真是刁民潑婦!”

  "俺雖是山村平民百姓,還知奉公守法。你信官宦人家,為何這樣不講理?”牡丹說著,氣得滿臉通紅。

  “來人,給我狠狠地打!”管家惱羞成怒,就要動手。

  “慢著,慢著!”坐在馬上的闊少爺,見牡丹兩頰紅潤,豔若三春牡丹,連忙跳下馬來,走到牡丹跟前,嬉皮笑臉地說:“小娘子,我乃是富豪官宦之家大闊少爺,貌比潘安俊三分,才比子建高八斗,倘若咱倆配夫妻,日後你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哪!”

  “是啊,你要隨我們少爺,就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盡的綾羅綢緞。”這時管家也過來幫腔。

  牡丹厲顏正色說道:“俺乃有夫之婦。豈不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可欺。光天化日之下,你出口汙言穢語,豈不是太不自重了嗎?”牡丹一席話,說得闊少爺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對對對,小娘子,你我今日萍水相逢,便是三生有緣呀……”闊少爺情不自禁地動手動腳起來。

  洛陽民間故事:周公廟的故事

  大禹治理了洪水,接著又鑄造了九個大鼎,到了商周時九鼎成為傳國之寶,誰想統治天下,就要先奪取九鼎。

  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舉兵討伐,滅了商朝。滅商後,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把九鼎搬運到周朝的國都鎬京***今西安市西南***。誰知那九尊大鼎個個象小鐵山,既難搬又難運。武王組織了大批人馬,據說一尊鼎就動用了八九萬人,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陽。當他們準備再向西拉時,不管用什麼辦法,大鼎象生了根似的,定在那裡巍然不動。武王聞知此事,感嘆地說:“九鼎是鎮國之寶,它們到了洛陽不往西走,定有緣故。夏朝國都在洛陽,洛陽又位於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國都遷到洛陽不成?如果是這樣,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陽吧。”不料正當武王準備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禮時,卻不幸病故了。

  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了位,在周公旦的輔佐和幫助下,在太廟裡建成了一座巨集偉壯麗的大殿,選擇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諸侯,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滅商的大業,取得了天下。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週公旦輔佐周成王“定鼎洛陽”的功勞,就興建了一座殿宇輝煌的周公廟,廟裡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廟仍坐落在洛陽老城的西關外供人們瀏纜憑弔。周公廟前的道路則取名為定鼎路。

  洛陽民間故事:老子煉丹翠雲峰

  洛陽市北約4公里邙山之巔的翠雲峰***去過哦***,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丹處。老子,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人。

  傳說他母親感流星而娠,先天地而生。其母懷他72年,剖開母親左腋才降生人間,且面世就是個白頭髮,因此就叫了個“老子”。其母適至李樹下生他。他墜地就能講話,指著李樹說:“以此為我姓”。他耳朵有三個洞,目是重耳無輪***故名重耳又稱聃***;眉如北斗,色綠,中有紫毛,長五寸;目方瞳,綠筋貫之,有紫光;鼻雙柱;口方,齒數六八一十四個,頤如方丘,頰似橫壟……。

  他就是這麼個神神奇奇的人,因此,他在周朝的國家圖書館“王城守藏室”裡早早就當上了負責官員“柱下史”。

  公元前520年,老子52歲時,周王朝內外交困,發生了爭奪王位的內訌,守藏室的典籍全被王子朝等囊括到了楚國,諸侯國勢力也愈來愈強大,覬覦***ji yu***朝廷。老子見周室日漸衰落,自己又無書可管了,只好離開王堀,來到城北邙嶺最高處“翠雲峰”上,靜心煉丹養生。

  翠雲峰上松柏蔥蘢,登臨遠眺,洛河和龍門山,萬安山,王城市井等歷歷在目,讓人心胸豁然開闊。老子對仕途失望後,精力專注地用在煉丹上。他砌了太極八卦爐,以乾、坤、離、震、艮、兌八方位,調動天、地、水、火、雷、山、風、澤、雲靈性,運用內外相同的道理煉將起來。整整煉了九九八十一天,揭爐時轟然一聲,猶似地震,只見爐堂裡進射出萬道金光,直衝霄漢。老子自用一粒,頓時脫了凡骨,面露紫氣。

  老子上山時,為求心靜,將所乘青牛栓在翠雲峰旁一條峪谷之間。丹成後,老子用仙丹點化青牛,青牛也成了神牛。老子就灑脫地騎上青牛出函谷關,留下一部傳世之作《道德徑》。後來傳說是西遊天竺教化胡人去了。實際上隱於今欒川縣伏牛山主峰老君山***去過哦***。北魏時山上建有老君廟、唐太宗時重新修繕,明代時藥灶、丹爐遺址俱存。現又修革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