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鍼灸學習心得總結

  我校在中西醫結合中職專業開設了鍼灸學課程,如何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畢業實習質量,也關係到學生中醫類醫師資格的考取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4月9號在朝陽區百子灣迎來了新的一批滯動針學員。與往常課程不一樣的是,這一期我也跟著他們一起學習。對於一個沒有中醫基礎的,又特別怕針的,想要學好鍼灸還是比較難的。有幾個學員跟我說,你好好學下李老師的滯動針,這個跟別的鍼灸不一樣。簡單易操作安全性強,李老師耐心。之前都是我給學員推薦課程,現在是他們給我推薦了。

  以前在培訓機構,我帶過浮針,董氏奇穴,毫刃針,毫火針,八字針,每次都是把學員送到會場我就走了。這些課程我都可以免費學習,但是是真的怕針。所以都沒學。去年10月份開始接觸李老師的滯動針。

  有不少學員跟我說李振全老師的滯動針效果立竿見影。到底怎麼個立竿見影,它能治療什麼病?這都是謎。那會來學習的很多,每次課程結束的時候都聽到學員在抱怨。培訓機構服務不好,課程人數太多,學不到東西,某針效果不好,或者是遠期效果不好,某老師上課水平太一般。等等。那會有幾個學員讓我去找下李振全老師。我百度了一下。這老師真的沒啥大名氣。不過我注意到一點,滯動針的臨床案例特別多,網上很多關於滯動針的學術論文。之後我拿著滯動針的老學員名單挨個電話問,出乎我意料的是這幫人都推薦我好好跟李老師學習下。我當時是以一個學員的身份諮詢這些老學員。後來在我的一些課程學員裡也有很多學過的,有些是學了7.8年的,現在一直用的,而且做了很多案例。這個針真有那麼神奇,那麼好?我還是不太相信。那會學費是2200.剛好有幾個朋友要學鍼灸,我讓他們去試聽下。其實那幾個是我找去的考察人員。試聽一天,如果不行,不繳費走人。課程結束的時候這幾個人老打我電話,我以為怎麼呢,我推薦的不好不是有一天試聽嗎?試聽不滿意你可以不交錢啊。結果這幾個人是打我電話是請我吃飯表示感謝,有個是老師在課堂上把他病治好了另外幾個也覺得不錯。其實我也是很怕推薦的課程學員不滿意的。一次不能算,又過一個月我又找了幾個人去試水,不過那一次他們都是來一個帶一個。其實我那會心裡也沒底。所以我讓他們又試聽一天在決定,然後讓老師給他們優惠200,打車的費用又給他們報銷。好傢伙那一期12個,學完後我挨個問,都給我打個滿分。有了這麼一次後我就比較放心的推薦這個課程了。等我想好好推這個課程的時候。李老師說他不出來做培訓課了。那會有幾個學員報名的,讓我們請李老師出來講課,李老師年齡確實有點大了,想退休了。中間停了幾期,不過還是把他請出來了。

  4月9號這期來了有10多個。我的想法是最好在15個左右。10個新學員,5個老學員。提前一個星期安排老學員給新學員輔導。分組老學員帶新學員。你這個新學員不會,就找你這個師兄師姐的麻煩。這樣可以保證教學質量。每個學員準備一個大硬碟,出來一趟大家都不容易,大家相互分享手裡的視訊資料。現在的培訓班太多了,我雖然不懂中醫,但是我聽了很多課程,每個課程的學員我都接觸不少,所以每一種療法的基本情況還是知道的。我不想像別的培訓機構那樣,做完了不管他們。我的想法是,先技術交流,開店的可以做個宣傳片,然後有個完整可行的營銷方案,然後把別的技術植入到他這個店。這樣技術有了營銷有了,他這個店就可以盤活了。

  9號這天我邀請了不少北京的來我們辦公室,我告訴他們我電腦有很多正骨針灸手法的視訊,你們可以免費拷。大家都是做這行需要的話可以免費給你們,有些覺得這肯定不可能。附近的有幾個朋友過來了。

  有個朋友印象很深刻。學的是計算機通訊,做的是警察,休息的時候放一張按摩床在家就開始做。但是做的很好。他給我們分享了很多他的東西和經驗。

  10號的時候有個外地的學員已經到離我們附近的地鐵,他說太累了,要我去接,我打個車去接他,他說太累了要回去。其實這是他的損失,他的胸悶李老師很快都可以給他解決。10號早上8點半我們開始上課。3天的課程是一次特別愉快的人生之旅。

  滯動針療法的應用原理

  滯動針療法,包括滯針和手法兩種基本技法。滯針是前提,施針者將針刺入病變、穴位、經絡部位後行捻鍼使之形成滯針;手法是關鍵,當滯針形成後再行提拉、顫抖、搖擺、旋轉等手法來完成治療。這樣,既可以使粘連組織得到鬆解軟化;也可以增加穴位針感強度。從而改善和提高病變組織、穴位、經絡氣行血運速度,達到舒筋通絡、散瘀止痛、恢復功能之目的。

  該療法適用於因軟組織急、慢性損傷導致的血腫、粘連、條索及頸、肩、腰、腿痛的治療,還適用於內外科、婦科及相關疾病的治療。

  我這次學習對自己的要求放的很低。我只要學會扎頸椎病就行。這期有個跟我一樣零基礎的,針對這樣的學員李老師很耐心。先簡單說下理論的,然後手把手教。針對一些年輕的學員他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教導我們。那天我頸椎很難受,主要是風寒著涼引起的。以前也找個好幾個老師正骨,但是老反覆,大硬塊怎麼也軟不下去。我怕針,李老師給我做了一個心理輔導,他什麼時候下的針我不知道。幾秒鐘的時間我的大鼓包下去了,周圍的大硬塊也軟了,我的脖子活動起來不在疼痛。之後的一個小時有點酸脹。沒多久就好了。上次打針還是我十多歲的時候。一直怕針。大家一提到鍼灸就覺得肯定會很疼。但是真的不疼,效果卻是如此神奇。

  後來老師給每個學員都做了檢查治療。有個學員往那裡一堂。典型的長短腿,另外一個短了有2釐米。李老師選了三個穴位針下去讓其搖擺,不到5分鐘,好了。

  我們分組練習。頸椎的,腰椎的,膝關節的,美容減肥的,男科婦科的等等。都是老師手把手教後,我們就練習,練完旁邊的師兄師姐開始輔導。老師是個軍醫,很嚴格的。課程是要考核的。我當時想,作為學員遇到這麼個老師真是挺幸運的。其實整個治療過程就是幾秒鐘的時間。關鍵的是你的望聞問切,你判斷準確了下針很快就可以搞定。這個經驗很關鍵。我們課堂上來了個模擬,人往那一過,你就得快速判斷出他什麼毛病,快速給出治療方案。治療的過程中得讓病人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完成。這得要醫者有基本的心理學素養。

  問題來了,幾秒鐘的或者幾分鐘就把人毛病解決了。這收不起錢啊。李老師弄了個小幽默。你可以在幫他揉揉,在整點別的。很佩服李老師的這種不爭不搶老為別人著想的處事方法。學他的課不單單是技術,還有他的人格魅力。

  滯動針療法的優勢

  滯動針刺療法,是對傳統毫針針具和傳統針刺療法的改良與創新。操作簡便,固定針體迅速,便於動針操作;使用針具少,一般一次只用一根針;治療選點少,一次治療選點1~5個;“即針即出”,不留針;完成一次治療時間短:進針、滯針、動針、出針,完成一次治療只需5~10秒鐘。

  頸椎和腰椎的我看就是選了三個穴位,針出療效到,判斷正確了,看準了就是幾秒鐘的時間。

  滯動針療法的技術特點

  滯動針療法既可以產生直接又可以產生間接效應。

  1直接效應

  是指在某一穴位、經絡或某一病變部位、痛點行滯動針療法治療時直接產生的作用。如腰椎管狹窄症,頸椎管狹窄症在其狹窄部位的兩個椎體間隙椎管內、神經根內外出口或督脈、夾脊穴、膀胱經直接進行滯動針治療。其臨床效果直接快速。

  2間接效應

  是指在取得直接治療效應的同時,又能對其相鄰的穴位、經絡,病變部位起到刺激、調理、治療作用。如鬆解頸部粘連、攣縮、結節、條索組織時,心慌、胸悶憋氣得到調理;咬牙、尿失禁得到控制。

  滯動針療法對美容的效果

  這次來了個姐姐,我以為她30來歲,她告訴我她65年的。回家的時候我跟她一起打車走,我說你以後別說自己是65年的了,你就告訴她們你是77年的人家不會懷疑。她跟李老師學習三次了。用滯動針從中國扎到日本又扎到紐西蘭。每個星期她會給自己扎一次。這次她回來複習輔助女學員做面部美容針法。另外一個姐姐是上期的學員,用滯針做面部面容。我跟別的學員都不相信她們說的。拿了一個大姐在練習。給她扎一邊,另外一邊放著。

  扎第一針鼻樑很快就挺起來。後來做魚尾紋的,消除眼袋的,提升面部肌肉的,打造V字臉型的,減肥的……真的就是針下去結合手法,馬上就看到很明顯的效果。我們開玩笑說,她不相信的,就給她做一邊,另外一邊不做了。這個效果可以維持一個星期,一星期後在做三回基本可以定型。不到5分鐘,就那麼幾根針,美女出來了。我們圍著他們轉。這比埋線減肥美容強多了。我們學員中有個動過手術的,有個大疤痕,針一過,疤痕顏色立馬變的很淡,這個修復能力太強了。這會我跑到李老師身邊說,把你的絕活都拿出來吧。這可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廉價的美容方式!!我之後的幾十年的美麗就靠它了。

  滯動針駐顏美容是通過鍼灸的養生保健和治療影響美容的相關疾病兩方1.針具獨特

  滯針,保持傳統毫針樣式、應有功能;使用安全、可操作性強;滯針快、針感強,瞬間即可產生“得氣”;針感持續時間可達數小時或數天;鬆解粘連迅速且不易損傷組織,動針效應明顯。其功效是其它針具所不能替代的。

  2.技術優良

  操作一根滯針,既可以可產生針刺效應;又可以產生滯針效應;同時還可以產生動針效應以及刃針效應、鬆筋針效應、鉤針效應、埋線效應、深層按摩效應,穴位注射等效應。

  3.療效顯著

  可以達到“針出結節散,痛消失”的治療效果;頸椎病,一般治療3~5次臨床症狀即可消失。

  4.以針代刀

  滯針,既不同於“刃針”,也不同於“針刀”,但可以產生“以針代刀”效應。

  1滯針,是以毫針為母體的一種針具,針體細、無刃。

  2滯針過程,是通過瞬間捻轉針體使肌纖維纏繞針體實現的。因為操作時間短、速度快患者幾乎感覺不到疼痛。

  3動針過程,滯針過程與動針過程是同步進行的,即刻滯針,即刻提拉切忌提插。此時針體是相對固定不動的,而是通過提拉針體等動作使組織產生“間接運動”。動針最顯著特點是,“運動中消除腫脹,鬆解粘連、解除卡壓,軟堅散結、行氣除瘀、疏經通絡”,而不是通過“切、鏟、撥、搗、鉤”等操作完成治療取得療效的。

  動針治療,不僅可以產生“以針代刀”效應,而且在整個施治過程患者一般不會產生疼痛感,不易損傷組織,不易產生滲出水腫,不易產生後遺症。

  5.針刺效應

  面發揮作用的。具體說來,它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達到美容的目的的。

  1.調理經絡以調氣養氣

  用針刺方法疏通經絡,行氣以活血,維持人體各部分功能活動的協調和相對平衡,使人體氣機升降出入有序。而氣機是氣的根本運動形式,氣機正常,人的生命活動就正常。

  2.調理臟腑功能以調精養精

  中醫認為,五臟藏精而不瀉,六腑傳導而不藏,通過經絡、穴位調理臟腑功能,做到收藏有節,使精血各有所藏,精足而養,才能精足而化氣。

  3.調理性情以調神養神

  中醫理論把顏面氣色、性格情志和髒俯功能做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即面色本身可以反映人體髒俯功能以及性格特徵,這也是中醫鍼灸用於駐顏美容的深刻原理所在。

  4.通過刺激面部經絡腧穴

  可以使區域性組胺和乙醯膽鹼等神經遞質增加,刺激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淋巴迴圈,增加區域性營養供應,替面板各層組織補充充足的營養和水分,達到袪病養顏﹑保健美容的效果。

  5.針刺還能促進區域性肌肉收縮﹑增強肌肉彈性﹑預防肌肉鬆弛,用於防治皺紋。

  6.同時針刺對於面板的狀態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通過神經的調節,既能抑制皮脂腺分泌減少面板油膩,又可以促進油脂分泌防止面板乾燥,使面板處於健康、正常的生理狀態。相對手術拉皮其優點是費用低、痛苦小、療效好、療效長、可持續性。

  滯動針療法應用現狀

  滯針療法臨床應用12年,治療各類患者63000餘人次,尤其是對因軟組織損害引起的頸、肩、腰、腿痛類疾病顯效率及治癒率均在95%以上。而且,大部分患者首次接受治療即顯效,一般情況下治療5次即可痊癒。

  滯針療法,1997年開始應用於臨床,推廣普及於2007年。幾年來,經全國各地2000多名醫師的臨床應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起專家、同仁及患者的廣泛關注。

  北京軍區軍白求恩醫學院平衡鍼灸學終身成就獎、溫海濤教授評價說:“滯針療法與內功點穴,平衡鍼灸、平衡正骨相互密切配合,將是最值得推廣和首選最佳的非手術療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疼痛科主任、丁榆生教授評價說:“滯針療法,是對傳統鍼灸技法的創新,擴大了鍼灸的適應症特別是在軟組織損傷的治療上明顯的提高了療效,是對祖國醫學的一大貢獻”!

  PS:三天課程結束了,送走了師兄師姐,李老師也走了。雖然笨笨的,學的很慢。但是收穫還是很大。感謝李老師,感謝師兄師姐。

  篇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醫的學習方法與路徑,是一個需要首先探討的問題。很多朋友學習中醫之前沒有很好地思考這個問題,入門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的一頭扎進傷寒論等經典裡,苦讀了數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經文背得爛熟,臨床時,邊都摸不著,開口動手便錯,進而懷疑經典,懷疑中醫。

  有的執迷於藥物學裡,變成了草藥醫生,單方醫生,把個別中藥和處方視為絕密,越求越奇,以為不是深山老林裡的神藥或者異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還有的求於易,求於道,將中醫和氣功,宗教混於一談,強詞奪理,故弄玄虛,不提也罷。

  我想,這些不應該是朋友們學醫的初衷。

  我雖然出生在中醫世家,卻也在醫學上走了很多彎路,對臨床療效的追求也曾經讓我倍感艱辛,回首這20多年的學醫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醫本來是一個簡單明白,好學易用的學科,卻被有意無意的蒙上一層又一層的神祕面紗。

  在這個處處追求效率的時代,還原中醫的本來面目,破除中醫迷信,節約後來者的精力和時間,就是我現在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唯其如此,中醫界方可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才能發揚光大。

  學習的方法和路徑---先從端正態度開始。

  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說過,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強調的是,下面這種學習方式適合有一定基礎,希望深入系統掌握中醫體系的人,也適合已經學醫幾年,或者讀完了中醫院校還一頭霧水,願意重新鑽研的情況。

  一,先巨集觀後微觀。

  一定要先對中醫的學術體系有一個整體的大概印象,先通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然後再去學習具體的知識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種祕方,技法當中,紛紛擾擾,一鍋漿糊。

  臨床上遇到很多醫生已經號稱可以攻克絕症了,結果自己得了感冒,還分不清是風寒還是風熱。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塗,如何能夠登堂入室?

  二,培養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強調死記硬背。

  中醫學讓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誦大量的內容,而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體會是中醫學裡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其實是不多的。遠遠不如法律,外語等專業。

  很多內容,理解以後就會記得,而沒有理解,記來何用?當然,理解也是分層次來的,先淺後深,先一般後特殊。

  中醫知識浩如煙海,人的精力時間都有限,一個醫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學,也不可能什麼病都會治,關鍵是能構建自己的學術體系,在一定的範圍內有所建樹,善莫大焉。

  我記得當年背了好幾百個處方,但是臨床根本不怎麼用,現在還能背的處方不會超過50個吧,也沒有臨床開不出方的情況,呵呵。

  學習方劑的問題,我以後會單獨論述。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一個臨床醫生真的不需要學那麼多處方。千招會,不如一招精。一方融會可變數方,一法學透可變數法。

  很多老醫生喜歡炫耀自己當年是如何過目不忘,博聞強記。先大量的背誦,以後慢慢理解,對於幼兒學醫,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記憶力差,理解力強,就不應該這樣學。何況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臨床水平真心不怎麼樣,可惜了背書受的那些罪喲。

  傳統的學習方法,打雜三年,抓藥三年,抄方三年,動不動十幾年以上才可以出師。真正學醫的時間並不多,這些規矩裡面,包含著對學徒勞動力的殘酷盤剝。

  而我以為,一個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人,中等資質,學習條件和方法合適,三年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這是我通過實踐得出的結論。至於執業醫師考試,我指導的幾個學生都能超分數線近一百分過關。也可以證明這一套方法對付應試教育還是同樣有效。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學中醫。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醫學體系以後,再去研究各家學術

  對前輩的經驗,帶著懷疑的態度學習,以臨床療效來驗證。

  凡是科學的體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邏輯,無法理解的東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這是因為你沒有一定的基礎,無法分辨是非,輕易轉進中醫各家學術的嘴仗裡,除了更糊塗,沒有別的收穫。

  我常常說看一個人學醫的水平,看看他買了些什麼書,可以得知,也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