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懷念母親的短文章

  母親是我們這輩子最親的人,不管渠道哪裡,母親永遠在兒女的心中,懷念母親。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你有用!

  篇1:懷念母親

  二0一0年元月四日,母親離世,永遠離開了我們。

  但她老人家好像仍然一直在我身邊,仍然居住在鄉下老家,晒著太陽,拎著烘爐,坐在門口的椅子上,翹首期盼著遠方兒女身影的出現。

  母親出生於一九二八年,享年八十二歲。按照農村習俗,八十歲高齡老人的離世屬於“白喜事”——去得,活著的人不必過於悲痛。

  然而,想到母親歷經磨難,畢生為我們嘔心瀝血、日夜操勞,我常常陷入無限的思念之中。

  母親一生,不平凡,也十分偉大。

  母親兄妹八人,她排行老大,地主家庭成份。兒時,我一直以為,既然外祖父是地主家庭成份,家裡也一定像語文課本里“半夜雞叫”周扒皮家裡那樣擁有很多土地和長工,外祖父也像周扒皮那樣半夜學雞叫逼著長工們起來幹活。後來才弄明白,外祖父只不過是鄉下私塾一個教書的,僅靠私塾學生交來的一點兒糧食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正因為如此,解放初期劃分階級成份時,外祖父戴上了“地主”高帽並被就地正法。這帽子沒有隨外祖父被正法而摘下,反而讓後人一戴就是幾十年,宛如一個反扣在頭頂的大黑鍋,讓人始終難以抬頭見人。

  在階級鬥爭天天講的年代裡,其影響之深之遠,一代、兩代,甚至三代。記得小學讀書時,我是班上的小“幹部”,只要我管教那些頑皮、不守紀律、不好好學習的小同學時,隨之就會聽到“那個地主婆的兒子”之類的嘀咕罵聲。我雖憤怒,卻不敢言語。毋庸置疑,幾十年來,作為地主家庭的第二代,母親兄妹們始終揹負著沉重的心理包袱,忍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被桎梏並接受著所謂的改造;身為排行老大,母親更是如此。

  母親身板硬朗,個性剛強,沒有絲毫懦弱,說話處事,鏗鏘果斷,從不拖泥帶水。一直以為,父親37年前***1973年***病逝,丟下了我們未成年的兄妹七人,既讓母親經受著失去親人的心理巨痛和難以揹負的生活壓力,也造就了母親這種剛強的個性。事實上遠不只是如此,父親去世之前,母親就接連遭受過幾次嚴重的生活打擊和情感折磨。

  與父親結合之前,母親有過一段短暫而美滿的婚姻——一種“指腹為婚”方式確定的婚姻。

  據說,外祖父年輕時與相處多時的熊氏先生交往甚好,兩人約定:若出生一男一女,長大成人後定將結為秦晉之好。

  之後,母親成了熊氏的兒媳。當她與熊氏大兒子成親過門後,倍受熊家寵愛和呵護,夫妻二人也情深意篤。

  然而,好景不長,熊氏先生去世,給熊氏家庭帶來了嚴重打擊,熊氏大兒子無疑充當了家庭頂樑柱,母親也理所當然地協助打理家庭事務。破屋連遭陰雨天。一段時間後,熊氏家人***即母親家婆***也緊隨熊氏先生而去。短時間內,兩位長輩相繼而去,家庭的負擔完全落在了母親夫婦的肩上。雖然失去家公家婆是痛苦的,但只要母親夫妻節哀順變,化悲痛為力量,齊心協力,也一定能夠重拾幸福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就在母親的***熊氏***家婆去世後的第三天,母親丈夫***熊氏大兒子***不知何故也驟然離世!這突如其來的遭遇,如千斤鐵棍,像晴天霹靂,猛擊著母親一個弱小女人的身軀!家婆的棺槨才剛入土,眼中的淚水還沒來得及擦乾,丈夫的棺槨又停放在了家屋中央!更何況,懷裡的襁褓中還抱著一個出生僅幾個月大的嬰兒!

  母親,寫到這裡,我已是淚流滿面,也情不自禁聯想到越劇《紅樓夢》中“寶玉哭靈”那一段,那呼天喊地、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悲慘情景,您當年一定更透人心骨、催人淚下!我不知道您當時如何度過之後那些時日!更不知道您當時如何以一個女人瘦小的身軀支撐起那塌下的天穹!

  沒有父親的孩子,孩子總會顯得膽怯或懦弱;沒有丈夫的女人,女人總會顯得寂寞、孤獨和無助;沒有頂樑柱的家庭,家庭總會顯得勢弱無力並悽然黯淡。

  經過了相當時日,面對母親的艱難處境,外祖母和姨媽及舅舅們不斷尋求解救途徑。總不能長期這樣下去吧。歸根結底,就是要幫助母親這對孤兒寡母走出現時困境,重拾正常生活。換言之,離開熊氏家族,再改嫁一個合適人家。但拖著一個不滿一歲的幼兒,母親又能嫁給誰呢?

  父親生於一九二五年。雖然祖父在外經營小本生意,家境不錯,但其家脈上,至父親這輩卻幾代單傳,唯有父親這棵“獨苗”。按照鄉風習俗,要使我家家族香火延續不斷,父親這輩必須要能養育兒子。

  天不撮合。父親的第一次婚姻難以完成香火傳承的重任。經診斷,其妻子沒有生育能力。據說,當時父親夫婦也是情深意篤,相處甚好。然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根深蒂固,更何況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鄉村。父親夫婦的婚姻面臨著傳宗接代和延續家族香火習俗的嚴峻挑戰。幾經反覆,父親的第一次婚姻破裂了。

  兒時,我懵懂地感覺到同村裡一個嬸子與母親之間總有些尷尬或口角摩擦或互不搭理,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才明白,她妹妹就是父親第一次婚姻的妻子。或許她認為,母親是眼中釘、肉中刺,是導致其妹被父親拋卻的直接誘因。

  天也撮合。母親既是傳承父親家族香火的現實人選,也是父親再次婚姻的合適人選;父親既是解救母親困境的最佳人選,也是母親再次婚姻的合適人選。為此,迎娶母親和懷中的幼兒是父親及祖父母心中接下來要琢磨的事情。

  雖然是孤兒寡母,母親要離開熊家並非輕而易舉。生,是熊家的人;死,是熊家的鬼。這也是根深蒂固於鄉村人的傳統觀念,熊氏家族也不例外,更何況母親還生下了熊氏家族的後代---一個不到一歲的兒子。無疑,要離開熊家沒那麼容易,看管得緊就理所當然了。

  外祖母和母親兄妹們***我的姨媽和舅舅們***一直在琢磨著解救母親母子二人的辦法。

  不多時,他們與父親家***祖父母***商量,將母親從熊家“智取”出來後,不回自己孃家---我外婆家,徑直送往父親家。這樣,熊家來外婆家要人***母親***,會無果折返,既避免了外婆家被糾纏,也解救了母親母子二人。

  就這樣,母親走進了父親的家庭,與父親結為了連理。雖然母親“拖油瓶”來到了父親家,但祖父母及父親格外喜愛母親母子倆,畢竟謝氏家族的香火能夠延續,傳承的使命能夠完成。

  至此,母親才慢慢從先前的心理陰霾中撥雲見日,逐漸重拾自己的情感生活。

  長期以來,鄉村發展不均衡,生活條件艱苦,加之醫療技術水平十分落後。此種環境下,母親一歲多的兒子患上天花無力診治,夭折了!

  母親再一次遭遇失去親生骨肉的殘酷打擊!

  母親啊,此時,您還有眼淚可流下嗎?

  生活的痛苦,並不因為痛苦的人而繞道離開;痛苦的人,也並不因為痛苦的生活而放棄生活。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親剛強個性形成的內因。

  我兄妹七人。七人之前,我們還有一個抱養的姐姐,當然,該姐姐早已是人妻人母了。遺憾的是,相當幾年時間,這個抱養的姐姐沒有與母親往來,沒有與我們往來。我後來才明白箇中原因,同時也感驗著母親一直為此所承受著的多重壓力。由於父親第一次婚姻沒能生育,其間抱養了這個姐姐,她並不因父親第一次婚姻破裂而離開我們家,因此,父親與母親結為夫妻後,她依然是家裡的一員。幾十年來,這種關係也給母親帶來了難言的無奈,難怪她後來斷絕了與母親和我們兄妹之間的往來,在她看來,她不是母親的親生骨肉,難以感受到母親的護愛,出嫁成家之後,倒不如不要往來。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多年以來,母親心中不能不產生難言的隱痛。

  父親生前是我們生產大隊的“文人”——出納會計,也是全生產大隊“三個半聰明人”***當時的村民們公認的***之一。多年任職期間,從沒有出現賬目差錯;愛乾淨、講衛生,儘管衣著質地並不很好、或許破舊有補丁,但一定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無疑,這既有父親的生活習慣,也有母親的至高功勞,因為母親也是一個非常講衛生、愛乾淨的人。我家鄉下原舊屋始建於1960年,至70年代中期經歷了十多年,雖然房屋是用土磚壘起來的、較為陳舊,但始終被母親或要求我們收拾得整齊、乾淨。迄今,我也秉承著愛乾淨愛整潔的習慣,工作、處事和生活等各方面,條理清晰、有條不紊,這應歸功於母親以身示範,從小督促我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母親與父親之間的感情很好,他們身居鄉村,與外界幾乎沒有什麼聯絡,但顯示了鄉村夫妻生活獨有的幸福與和諧。我至今還記得,差不多每天晚上,父親和母親倆人總會倚著床頭相敘而談,這個孩子如何,那個孩子怎樣,今天有什麼事情沒有辦好,明天要辦理什麼事情。多麼親密、和諧的夫妻交流啊。現在看來,城裡夫妻能有如此情景的也不是太多。

  當然,父親與母親之間也有爭吵的時候。最令我記憶深刻的,莫過於有一次,在家門前一顆棗子樹下,父親舉起扁擔痛打跪在地上的母親,正是這次痛打,給母親永遠留下了一顆半截門牙。

  母親的命真苦!

  時隔二十年,1973年3月,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又失去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我的父親!那年,母親才四十五歲!

  父親病了好幾年才去世的。這期間,母親付出了很多很多。父親先是被診斷出胃病,後又是黃疸肝炎,最後是胃癌。常言道:長病無孝子,久病妻也愁。母親能不愁嗎?貧窮的農村人家,又無壯年勞力,全是一群“蘿蔔頭”,連飯都吃不飽,哪裡還有錢治病?!

  我依稀記得,母親一邊料理病人,一邊還要照顧七個孩子,特別是在農村只有掙工分才能換口糧的那個年代裡,沒有壯勞力就無法掙工分,沒有工分就無法獲取口糧,一個鄉下女人何德何能撐得起偌大一個家庭?!

  不難想象,我們當時的日子是何等艱難!哥哥姐姐們在外生產勞累了一天,晚上只有幾個蒸熟的紅薯勉強充飢,或者與我們幾個小弟妹們爭搶著一大鍋稀稀的麵糊。

  不難想象,那些日子裡,母親心裡忍受著何種煎熬!我記得,在父親去世之後相當一段時間的每天凌晨,我們都會被母親的哭泣聲驚醒。時隔三十多年,那悽慘的哭聲至今還能在我耳邊迴轉。母親的哭聲,是對親人的思念,痛感生活的無助;也是對蒼天於己不公的泣訴:一路走來,所有的不幸遭遇到了;更是對拖著七個孩子的未來的迷茫,下一步的日子該怎麼過?!

  哭泣之後,母親擦乾了眼淚,紅腫著眼睛,拖著七個兒女,依然要面對黎明之後要到來的每一天。

  母親沒有被拖著七個孩子的窘迫生活所壓倒,卻將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有條有理。我們兄妹也自覺幫助母親分擔起了家務。大哥和兩個姐姐參加生產勞動;儘管我和二哥當時在讀書,每天放學後,二哥承擔了自留地耕種蔬菜的任務,我則承擔了擔取一家人用水的任務***鄉村沒有自來水,家屋裡也沒有水井,只能到村子附近較為乾淨的池塘用木桶挑取,挑回家用水缸儲存***。無論炎炎烈日、寒冷雨雪或颳風下雨,都未曾間斷過。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盛水缸裡是否有水。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不讓母親拿著水瓢等飲用水,以此分擔母親沉重的家務負擔、慰藉她那心靈的悲傷,並表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孝敬。此外,每天早晨,特別是寒冬裡,我總是起得很早,將煤爐生著火添上煤球后再去上學,這樣母親既可以多睡一會兒,也不耽誤起床後及時做早飯的時間。

  如前所述,那時農村生產隊實行勞動工分制,家裡有勞力,掙的勞動工分高,換取的口糧就多,反之,勞動工分低,換取的口糧少,不夠一家人吃,只能忍飢挨餓了。一群娃娃,年齡都很小,怎能掙得高工分呢?而每個孩子都處在長身體的階段,能吃、消化快。可想而知,我們那時很少有吃飽飯的時候,生活極其艱苦。

  曾記得,我當時穿的一雙塑料網眼涼鞋,是我的大哥穿完後,傳給我的二哥,我的二哥穿完後,再給我的。膠皮鞋幫、鞋帶斷了、破了,用燒紅的鐵絲或火鉗,附上橡膠皮不斷地加層熾補,鞋帶、鞋幫最後變得厚厚幾層。身著的衣服同樣如此,縫縫補補,補丁摞補丁。但在母親的打理下,卻十分整潔、乾淨,絲毫沒有因為破舊而顯襤褸。

  沒有父親的家庭,總會顯得勢弱,母親不得不充當起男人的角色。譬如,我們不時會受到左鄰右舍、甚至叔叔嬸嬸們的不公正待遇。每每此時,母親沒有絲毫膽怯,總表現得異常堅強,奮力維護我們作為小孩子的權益。同時,也嚴格要求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記得有一次,鄰居堂叔故意找茬與母親吵架,為了表示對堂叔的強烈不滿,之後堂叔每次路過家門口時,我都視而不見,不打招呼。對此,母親鄭重其事地告誡我,“要記住,我與你堂叔吵架、有矛盾,是我們大人之間的事情,你們做晚輩的,還是應該表示尊重和禮貌。”幾十年來,我一直記得母親的這次教誨。一個農村婦女能有此種想法和境界,該是多麼了不起!

  還有,讓我終生受益的,莫過於母親拿著棍棒要我上學。由於努力,自七歲入學,我的學習成績一直良好。小學畢業後,同村子裡有一個小夥伴不想讀書,放棄進入初中學習。可能是同伴效應,我也決定放棄進入初中學習。儘管班主任轉告要求我珍惜機會,要繼續上學學習,我都無動於衷,決意放棄。母親知曉後,堅決不同意我的想法,極力勸告我上學。無奈之下,她抄起棍棒,硬將我趕進了學校。回想起來,若母親當時應允了我的想法,自己現在又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況呢?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有現在這樣過得好,當年同伴現在的生活足以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我們兄妹較多,多年來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並沒有影響母親希望把我們教育好有所作的努力。同村裡,我們身邊,為數不少的家庭出現了問題子女,給家庭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我們兄妹七人在母親的統領下,艱難、蹣跚而又平安、健康地向前過活著。毋庸諱言,母親的努力是有價值的。這之中,有我們兄妹對母親艱難處境的理解,更有母親不懈的教育與管理。不說其它,僅將我們兄妹七人一個個拉扯大,幫助我們一個個談婚論嫁、成家立戶,就很不容易、很不簡單!

  母親一直固守著自己,孤獨無助地領著我們走過了三十多個冬夏。常言道,兒多母苦。幾十年來,母親不僅艱難地把我們拉扯撫養成人,而且還幫襯哺育著我們兄妹七人的下一代!

  母親,這一生您辛苦了!

  您沒有走!

  您的音容笑貌、您那挺拔的腰板……

  就在我的眼前,

  就在我的腦海裡!

  母親,我很想念您……

  篇2:懷念母親

  又是暮春時節,落花紛紛,媽媽您就在三年前的這個季節去而不返。

  三年的思念沉甸甸,於每一個寂靜的夜晚緩緩浮升……

  媽媽的一生善良、剛強,忍辱負重,二哥出生不久,為了生活媽媽開始挖土炕裡的土準備撒到地裡當肥使用,挖好後準備用車拉到地裡,盼望著來年有個豐收年!帶著希望媽媽拼命地挖呀挖,汗水從她的臉頰流下來她顧不上去抹一把,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飽,媽媽憧憬著一家人吃著麵條的樣子,臉上露出滿意地笑容,不知不覺一車土已上滿了,就在媽媽準備拉驢調轉車頭時,只見媽媽的三個小姑子像餓狼捕食衝向媽媽,拽過媽媽手裡的驢韁繩,用鐵杴打驢,推搡母親,柔弱的母親被他們推倒在牆角哭泣,驢套著車在院子裡亂轉,她們指桑罵槐母親也無力反抗,就這樣母親辛辛苦苦拼命挖來的炕土拉進了她們的地裡……深藏起心中的悲苦,忍受著婆家的冷眼冷遇,母親再一次從零開始。

  三哥出生了,媽媽興奮不已,可每年的吃糧總是不夠,為了餬口,媽媽在三哥未滿月時就開始給別人縫皮衣,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縫進了每件皮衣,媽媽的健康也在一步步縫進別人的溫暖中……她一心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吃飽,不要捱餓,到三哥滿月時媽媽已縫製了5件皮大衣。滿歲的三哥由於體質弱,不能站立,母親想盡一切辦法,讓三哥吃有營養的食品----土豆、蘿蔔、牛肉、牛奶……母親自己捨不得吃一口,還特地養了幾隻母雞,好讓他能每天吃一個雞蛋補補身體,可自己家的母雞生的蛋稍不留意就讓那幾個惡姑偷走了,就連為孩子炒熟的牛肉她們也偷,她們看母親不在就開始亂翻,不管看見啥都拿,母親也不敢去辯解,只好忍氣吞聲,任她們欺負、撒野。

  我在出生剛剛滿月的那天,聽母親講我得了一種怪病,那就是眼睛睜得大大的一動不動,年輕的母親並不懂得,到了黃昏時分,奶奶***當時叫三奶,其實是父親的母親***來看了一眼,便大罵母親孩子已死了趕快扔了,不需要再放在炕上,母親嚇得面如土色,戰戰兢兢,抱著我拼命地撕心裂肺地呼喊,因為我是她一直以來特別渴求的女孩,她特別希望能有個女娃娃,好不容易滿足了自己的願望,怎麼可能輕易放棄。她態度堅決不聽任何人的勸解,抱著我衝出房屋坐著父親的自行車不顧寒冷、顧不得考慮半夜三更讓父親帶她到離家13公里的大河公社醫院去看病,一路上寒風刺骨,父親艱難在坎坷不平的堆滿積雪道路上地騎著,母親雙手抱著自己的孩子,心裡不住地祈禱上天保佑自己的孩子……父親滿頭大汗,母親由於驚嚇則瑟瑟發抖,隨著父親的一聲“到了”母親一個趔趄從自行車上跳下來,結果醫院僅有值班人員,母親乞求他們趕快找找主治醫生,問清地址後父親和母親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到了楊茂學家裡,因為他妻子是當時有名的醫生,當時楊夫人看到母親淚眼婆娑,雙手緊緊地抱著我,生怕有啥意外,她安慰母親“先打一針強醒針,兩個小時後如果有氣就行,否則就……”母親使勁地點頭,並苦苦哀求一定要救活孩子,兩個鐘頭好漫長,楊夫人也在不斷地做人工呼吸,“十、九、八、七……”時間一分一分地嘀嗒著,母親在不停地祈求著、哆嗦著……“有了、有了……”聽到醫生的喊聲,母親用手輕輕地試探,激動地放聲大哭……或許是母親感動了上帝,創造了奇蹟——我活了下來!

  兒時的記憶裡,母親總是想方設法做好吃的讓我們吃,她自己則捨不得吃,母親的小米粥再放些羊尾巴油簡直是一絕,手擀麵甭提有多香!母親蒸的大白饅頭名譽整個村,村裡的每家每戶幾乎都用母親做的腳面.每年冬天她邊趕毛驢車拉糞,邊為我們做很多很多的鞋子,大弟、二弟特別調皮幾乎一週一雙鞋子,母親從來沒有埋怨過,總是笑嘻嘻地說“非得做雙鐵鞋子”.母親每次拉糞回來總是給我割一米粉色、紅色的頭繩替我紮在頭上,而我卻總是就弄丟了,母親不厭其煩,丟了再買再扎,記憶中有一塊粉色的綢子,那時母親專為我扎頭用的,丟了剪一塊……直到現在那塊粉色的綢子一直在成長的道路中,陪伴我飄呀飄!指引著我通向彩色的未來!

  初中、高中、大學,我在母親的視線中越走越遠。母親則越來越忙,兒子成家、蓋新房、看孫子、種地、做飯、幹家務一樣也少不了。母親期盼著他們過好!自己再苦再累也無所謂,於是鼓勵兒子走出去幹、激勵他們跟上時代,用自己的雙手幹出一番事業,在母親的啟發激勵下,五個兒子各有成就:從“小四輪”到“28”到“55“再到“雙橋到“康明斯”最後到“拖頭”一路坎坷、一路艱辛,哥哥們也吃盡人間酸甜苦辣。母親為此非常自豪!也更心疼自己的孩子。哥哥們在自己的拼搏下有了舒適明亮的樓房鮮明地對比著母親暗淡陳舊的老屋,並多次攛掇母親到城市去享福,但母親總是堅決地拒絕,她怕勞累自己的孩子、怕給他們增加負擔、生怕帶來不必要的婆媳隔閡……她尤其疼愛自己的孫子,從不捨得碰他們一指頭,每到假期裡,母親準備好孫子喜歡吃的零食、粉皮、粉條、風乾肉……一切準備就緒,翻著日曆駐足在村口,翹首期盼著、等待著……有時兩三個小時站在電話旁等著電話……每到假期母親的家園便是他們的樂園,盡情地玩耍,母親則在一旁笑咪咪地看著,任憑他們開心,任憑他們撒野……

  這世上最愛我們、最牽掛的人就在這百花盛開的春日永遠地凋零了。冰涼的淚水潸潸而下,童年的溫馨在向何處追尋?年歲漸增,更深的歉疚潮水般一浪一浪擊痛我。

  寂靜的夜晚,我們一遍遍相遇母親:依然是送別,依然是在風中站成一尊雕像,依依的目光長長地追隨著我,看我走在路上,看我坐上面的,看我漸走漸遠。我就這樣牽著母親的目光一步步離去,不敢回頭。直到拐了彎,才敢駐足回身,悵望腳下那一片滿浸著離愁別緒的漫漫長路……

  一回迴夢裡凝望,一回回淚溼眼眶。這一幕已鐫刻為心底永恆的照片,清晰如在昨日。

  母親啊,生前我不曾回報滴水於你,而今只能和著淚水寫下我的愛與疚。“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明白了愛的時候,愛已離我遠去。

  唯將終夜長開眼,聊報十年養育恩。

  篇3:懷念母親

  母親離開我們整整三十一年了。 ­

  我們無時無刻不懷念母親。 ­

  可惜母親過早地離我們而去,沒來得極享受我們兒女對母愛的回報。 ­

  祝福母親,在另一個世界快樂幸福! ­

  母親生於公元1918年舊曆5月20日。出身貧寒,沒有上過學。13歲時外公就把她帶到我家做童養媳。18歲與父親拜堂成親。 ­

  母親一生沒有出過遠門,一生只照過兩次相。第一次是大哥參軍時與大哥照的合影,可惜遺失了;第二次是在查出母親患上白血病,知道不行了,特意請照相師照了最後一張相。以便百年之後給我們兒女一個留念。 ­

  母親的一生即平凡又偉大。她一輩子操勞,一輩子辛苦,把我們七個兒女撫養成人。 ­

  母親個頭不高,身體單薄。除體力小一點,也可算得上是個心靈手巧的家務能手。紡紗織布,縫衣做鞋,弄飯燒菜,餵養家禽、家畜,樣樣能行;她沒有文化,不善言辭,可心地善良,勤勞賢惠。除了幹家務事,女工活,還要幫父親幹很多外面的農活。 ­

  我吃的第一口奶是從母親身上擠出來的,我吃的第一口飯是母親喂的,我穿的第一雙鞋是母親做的,我戴的第一頂帽子是母親縫的,我背的第一個書包是母親紉的…… ­

  記得小時侯,每天晚上,總是母親抱著哄我入睡。一覺醒來,又見母親戴著眼鏡,憑藉一盞青油燈的微光,或坐在紡紗車前紡紗,或坐在織布機上織布,或揮著針線打履做鞋。因為家裡窮,沒錢去商店裡買現成的洋布和現成的衣服、鞋子,所以我們全家人穿的土布,都是靠母親這雙手沒日沒夜地織出來的,然後再染成青色或藍色,這樣就更耐髒。姐姐大了,母親就手把手地教姐姐做這些女工活,說是將來要嫁個好人家就必須要學會紡紗、織布、做鞋。那時可能還沒有毛線這東西,我好象沒有見過母親或別的女人織毛衣的印象。 ­

  母親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由於負擔重,營養差,所以患有嚴重貧血,幹活經常暈倒。可是母親總是捨不得花錢治療,不看醫生,不吃藥,不吃營養。即使是自己養的雞生下來的蛋,都捨不得留幾個給自己補身子,而要全部拿去賣掉換錢,說是還要買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需品。 ­

  我6歲那年,也是我上學的第一年。冬天裡一個寒風凜冽的雨天,我放學回家,母親看到我的衣服和鞋子都淋溼了,冷得發抖,非常心疼,立即給我換下衣服和鞋子,還要給我燒烘桶取暖,烘乾衣服,就拿了一個撮鬥上樓去端木屑,在冷天母親經常是這樣為我取暖。可這次出大事了。就在母親端好木屑沿梯子下樓時,頭一暈,從樓口處跌了下來,木屑撒了一地。母親從樓口跌到地上,兩眼緊閉,口腔、鼻孔、耳孔都流出了血,已不省人事。頓時我被嚇哭了。幸好鄰居我堂嫂聽到響聲知道出事了,急忙趕過來,一見這情景,大吃一驚,慌慌張張地喊來其他鄰里鄉親,小心翼翼地把母親抱起放到一張搖椅上,綁上兩根竹竿,將母親抬到縣城醫院。經過搶救,母親才脫離了生命危險。這天正好父親不在家,多虧鄰居幫忙把母親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

  母親遭受這場災難,給我們全家帶來很大困難,更苦了父親。父親既要當爹又要當媽地操持家務,還要為治療費操心奔波。好在當時我大哥參軍了,我家是軍人家屬,政府對軍人家屬是很照顧,很優待的。政府除了在治療費用上照顧外,還出示證明給醫院,要醫院給予特殊關照。 ­

  此後,母親身體更糟。儘管在政府有關部門關照下,吃了天麻、紅參等一些補腦、補血的中藥,可還是不見效果。頭暈仍舊經常發作,腦子反應比以前更加遲鈍,重一點的體力活不能幹,做事經常是丟三落四,拿著東西找東西,鍋燒紅了不知道幹什麼。儘管如此,可她還是一直承擔著家裡面的主要家務事。直到後來患重病臥床不起。

  公元1985年舊曆正月初四,人們都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中,我們家卻籠罩在悲痛之中。就在那一天的黃昏,母親停止了心跳,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67歲。 ­

  母親是因白血病而死的。母親查出是白血病時,我們全家人都哭了,就連性格極為剛強的父親也為之啜泣。母親的命太苦了,就在我們兒女都長大成家了,生活正在逐步有所起色了,苦日子熬到頭了,她卻患上絕症,過早地離開我們。老天啊,你為何如此不公,為何如此殘忍,在我們還未來得及回報母親,你就讓母親離開我們? ­

  母親在彌留之際,把我和妻子叫到身邊,拉著我倆的手,滿含淚水,從喉嚨裡擠出聲音極其微弱卻又語重心長的話:“兒啊,兒媳婦啊,看到你倆恩愛相處,我就能放心地走了。可惜我沒有福氣抱你們生的孫子。我不能為你們帶孩子了,不能為你們減輕負擔了。娘對不住你們啊!這個家也交給你們自己打理了。你們要同心同德,互相照顧,互相體貼,將來要帶好自己的孩子,過好自己的日子。你爸年紀老了,不能再幹重活了,我走了以後你們要 照顧好他的起居……”那年是我和妻子結婚剛過一年,妻子正懷有數月身孕。母親沒有抱到我們生的孩子,這是母親一生的最大遺憾。聽了母親這段話,我和妻子都泣不成聲,只好緊握著母親那雙開始冰涼的手,無聲地點著頭。這是母親留給我的最後一段話,也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 ­

  敬愛的母親,我們兒女永遠懷念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