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自強自立的短文章

  自立自強,是每個人都要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孩子,應該從小就養成自立自強的好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如何教育孩子自立自強

  方法一:

  啟發孩子自解困難 。在做手工時,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將作品兩個介面粘在一起,作為父母你是否會立即自己動手幫孩子直接將介面粘起來?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孩子,譬如“你自己動腦筋想一想,要如何將兩個東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膠水?還是用雙面膠或者是透明膠呢?”或者是“你再想想還有哪些辦法更好更快的能把兩樣東西粘起來,又快又牢固呢?”當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啟發下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困難,掌握了貼上的方法,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幼兒的獨立性會大大增強,而且以後回更加主動的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二:

  解圍不如學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他向你求助,為了不讓孩子受到老師責怪,你是否會幫他編個理由來應付呢?你不妨對孩子說:我們應立個規矩,不許找藉口,你要對自己行為負責。接下來,你不妨找找孩子無法完成作業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組織、安排能力,還是其他。從根本上停止為他“擦屁股”。如果有求必應,勢必會造成孩子有問題就等著你來為他解決。平時你可以給他一本日曆,讓他記下活動時間,或者用即時貼記下時間安排,以便隨時提醒。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圖畫作為提醒。

  方法三:

  教孩子權衡利弊 。為了週日的家庭出遊計劃,你們已有較長時間的安排,卻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學盛情的邀請,讓他前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對此,孩子不免有些為難,希望父母為他拿個主意,你是否會當機立斷呢?你應該幫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是怎麼樣?而你不去參加別人的生日聚會,同學又會怎麼想?“告訴他,每個決定都會有有利和不利的兩面。千萬不要替他拿主意。你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將帶來的後果,學會自己權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經常練習做決定,那麼,長大後在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時就能應付自如。

  方法四:

  從失敗中站起來。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參加非常感興趣的小主持人選拔賽,卻被淘汰而沒有錄取,當他傷心地對你說:我以後發誓再也不會參加這項活動時,你會如何幫助他呢?平盟教育家長不妨告訴他,你非常理解他現在的感受,但是沒有必要落選就放棄這項運動,沒有人是完美的,有時總會出錯,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沒有做得更好,才導致這次失敗,只要想辦法做好,還是有機會的。讓孩子正確對待失敗是幫助他們自立的重要環節。最後應鼓勵孩子在同伴面前,敢於將自己的不足說出來,學會自己為自己打氣。

  方法五:

  與同伴協商問題 。當孩子為爭完哪種遊戲,與同伴爭論起來時,你是否會急於參與其中,為不愉快的他們裁決問題呢?你可以提醒他們,生氣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有讓自己安靜下來,各自去尋找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什麼辦法比讓孩子自己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更好。而父母的責任,只是在於提示他們協商時注意各自的行為。在他們互不相讓時引導他們拿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希望這些幫到您的孩子。

  篇2: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強

  中西方的差異很大,在我國大多數家長的反應是馬上衝過去,抱起孩子來,還要用腳蹬地用嘴巴罵地,哄個不及,寵愛得無以復加;而西方家長,往往是任著孩子哭泣,自己躲在一旁,看孩子自行爬起來。就這麼一個教育細節的差異,卻昭示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西方家長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而在我們國家,做家長的卻習慣於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慢慢地就把孩子養成為依賴性強、沒有獨立處理生活問題能力的“溫室花朵”。

  這給了我們啟迪,當我們有了孩子以後,我和愛人在兒子的教育上就達成了共識,對兒子的教育,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要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

  於是,這個家庭教育的理念就貫串在了我們兒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兒子,一直是我們自己帶著,教育著的,所以,培養孩子自立能力的計劃和行動,便一直進行著。具體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們很早就和兒子分床睡覺了。兒子還沒有滿週歲,我們就置辦了一張小床,周圍有鐵欄杆的小鋼絲床,那床鋪可以伸縮的,隨了兒子的長高,可以調節螺絲拉長。等我們換了稍微大些的房子,那是兩室一廳的小居室,一小間我們就給兒子做房間,就這樣,三歲的兒子,就獨立睡覺了。雖然,他常常在臨睡前,到我們大房間來要我們講故事什麼的,但是一到睡覺時間,他自會大膽地一人去睡覺,把被子弄得嚴嚴實實的,早上起床,他會自己疊被,收拾得很是像樣。

  其次,教兒子學會分擔家務。記得某個國外的教育家說過:“教育首先要引導兒童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我們認同此話,所以很早就分派兒子做家務了。

  第一,培養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從兒子4——5歲就開始了。比如他要吃零食,我們就鼓勵他自己去買,那時候住在學校內,學校門口就有家小商店,如夏天他想吃棒冰了,就給他錢,讓他自己去購買。然後發展到打醬油買鹽買老酒等等日用品。

  第二,鼓勵他多動手。我愛人很會弄吃的,比如做餃子包餛飩裹粽子做饅頭„„,在做家務的時候,總是要他跟著一起“分享”勞動,然後分享“甜蜜果實”。這些活兒,兒子每每會被愛人叫著一起勞作,在我們家,做這些食物的時候,他們母子倆,始終是一起的,兒子的熟練程度超過了我,我倒沒有他做得好做得多而當他再大些的時候,就叫他自己洗澡,晚上端自己夜用的痰盂,自己洗襪子手帕等,全由他自己完成。一上小學,中午的洗碗工作,就有他承擔了,灶臺水池等弄得很是清爽乾淨。

  在實際生活中,最要緊的是鼓勵,鼓勵他獨自操作,鼓勵他嘗試,所以,孩子就養成了和我們共同做家務的習慣,這些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篇3:我是個自立自強的孩子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

  有一年暑假,媽媽給我報了個游泳班。那時好多人都對我說:“那裡全都是魔鬼教練呀!”我半信半疑,但還是壯著膽子去了。

  到了游泳池門口,我跑到了更衣間換好了泳裝又跑了出來。這時不知是為什麼,我心裡緊張的很,不禁感到冷風瑟瑟的。“喂,你來”!我一聽,立刻毛骨悚然。我一看,原來是教練在叫我呀!我望著教練:教練穿著黑衣服,身材高高.“不愧是游泳運動員呀!”我感嘆。“趕緊過來!”剛在呆住的我,立刻被嚇了一跳,心慌意亂地走向教練。“喂!我教你做下游泳姿勢。”教練叫到。那聲音在我心裡都可以與獅子相提並論了。“這樣……”教練教著我,一步比一步難,一步比一步累。中間教得十分嚴格。好不容易會了,我氣喘吁吁地坐著。“你一會兒在地面做50下游泳動作,在水中再做50下!”我一聽,頓時快崩潰了:“媽呀!都快要我的“小命”了,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

  我無可奈何,做了起來。“1—2—”我艱苦地做著,一次比一次累。全身上下好似有一把把刺,扎著我,難受極了!那情景如同一隻被關在籠子中的獅子一樣難受。“50—”我終於做完了前面50下,還有水中的50下。我那時全身無力,這個游泳館好似一個大山洞,教練就是“魔鬼”,水池就是毒水。我嚥了咽口水,極不情願走進了水中。我咬著牙做著,“39—40—50—”我終於做完所有動作,從水中爬了出來,下課鈴響了,我換好衣服,有氣無力地走向爸爸的車座。

  到了車座,我雙眼直冒金星。腦子裡像開會一樣熱鬧,有的說:“下次別去了,太累了!”“別受苦了,放棄吧!”又有的說:“加油,堅持就是勝利!”“別灰心!”我矛盾著,我想起了一句話:“沒有經歷風雨,怎麼出現彩虹?”我頓時領悟了。還有9天才能結束,我堅持著,雖然有時半路吐了午飯,但是,我為了學會游泳,最終我用我的毅力戰勝了自己,學會了游泳。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