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調研心得體會

  參加三下鄉的調研活動,學習了很多的東西,那麼有哪些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我們選擇了參加“綠夏”三下鄉實踐服務隊活動,三下鄉實踐服務隊活動實踐隊調研心得。我們是調研組的組員,在出發之前,我們要準備許多與我們此次調研主題相關的資料,例如:調查問卷的設計和該村的植物種植背景等,以便在三下鄉基地中能夠有針對的獲取更多的資訊。

  我們三下鄉基地是雷州市沈塘鎮處井村,該村位於以雷暴多而得名的雷州半島,它的地形單一,主要以臺地為主,次為海積平原,地勢起伏和緩。當汽車歷經艱辛,緩緩駛進這村莊的時候,我們疲憊的身軀頓時充滿了活力。安頓好之後,調研組的組員就頂著刺眼的陽光,為明天的走訪村民和問卷調查做好路線的準備。當我們行走在鄉村的小道上時,我們就直奔我們的調研主題--關於處井村的植物種植的情況,先是細心的觀察道路周圍的植物,接著就思考這些植物的生長特點。我們一邊走,一邊討論,儘管汗流浹背,但我們樂此不彼。經過這一次路線的探索,我們對該村的植物狀況有了大致的瞭解:該村一般都是種植甘蔗、桉樹、花生、菠蘿樹、黃皮果樹等等。

  第二天一早,我們調研組主要是以植物種植為主題,以問卷形式走訪村民,瞭解當地的植物種植情況。在調查的過程中,由於村民們聽不懂普通話,這時溝通上出現了困難,幸好,組員中有幾個會講雷州話的,因此只好讓他們與村民們進行詳細的交談。處井村的村民熱情好客,很樂意接受我們調查植物種植的問卷,這讓我們心裡放下了一塊大石頭,消除了我們進行調研前怕村民不合作的顧慮。慢慢地,我們順利地調查了幾戶人家,接著我們繼續向下一個目標出發。這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正在乘涼,我們的組員看見就馬上拿出一張問卷,微笑地向老奶奶說明情況,老奶奶回答我們虛心提出的問題,組員一邊仔細地聽解,一邊認真地記錄對調研有用的資訊。最後,當我們快要離開的時候,老奶奶還向我們指出幾十年前修建的水庫,這資訊給我們調研提供了十分關鍵的一步。總結這幾戶人家的調查,我們從中得知由於處井村降水集中夏秋季,多臺風暴雨,土地又以磚紅壤為主,且土壤疏鬆,因此當地的種植物主要以桉樹為主,甘蔗、花生次之,菠蘿、黃皮果等果樹為輔,經濟的來源主要靠種植甘蔗、桉樹和花生,而在村民自家種植的菠蘿、黃皮果主要是留著自己吃或是送給親朋好友。

  第三天懷著上次對老奶奶指出的水庫的好奇心,我們調研組就迫不及待地前往水庫去考察。又調查了一下水庫附近的村民,發現在20世紀50年代,原本當地擁有600畝左右的耕地面積,但由於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而地勢較低的地方排水不暢通,導致積水嚴重,因此村民們決定在這地方修建水庫,導致耕地面積也減少到100畝左右,人均耕地面積也跟著急劇減少。由於各種原因的集合,使得當地在近幾十年來,收成都不太樂觀,自然村民的生活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考察完水庫,我們的組員就發表個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分析收集得來的資料,為下一步做好計劃和打算。

  前後經過將近一週對處井村植物種植情況的調研,我們調研組瞭解到該村的植物種植的組織形態主要是以多數承包到戶為主,少數村民自己耕作為輔。雖然處井村佔地面積比較廣,但可耕作的面積僅佔1/3,且耕作的地方比較分散,因此這種情況一般是村民自己耕作,基本能夠做到自給自足。我們從收集的資訊中得到,在耕地面積較大的地方一般是用於承包,據調查知有一戶人家承包了30多畝的土地用於種植甘蔗,但收成卻只有100噸左右,由於考慮到投入的人力、物力,收入剛好能盈虧相抵。總括處井村的過去和現狀,我們調研組組員對植物種植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切合實際的建議並希望能對處井村起到一定的重視和作用:第一,村民要儘早制定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規劃,喚醒提高農民的創新意識;第二,注重加強推進資訊化技術,利用現代的先進技術;第三,推進農業的產業鏈發展,促進規模化生產。

  在這一次調研的過程中,事情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發展,總是會碰到各種絆腳石。其中,語言不通是最主要的問題,這使得我們並不是每個組員都能夠參與到與村民們的對話當中;其次由於該村地廣人稀,組員們常常需要走一大段路才能碰到幾個村民,這給我們的調查的展開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最後由於本組員的專業侷限,對該村的植物種植的情況分析的可能並不是很透徹。為了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我們不斷地想出新的辦法來處理這些問題,改正存在的不足。此次實地調研的目的不僅是反映農村植物種植的情況及發展現狀,我們希望調研組提出的建議能夠得到一定的重視,並希望處井村的農村經濟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村民們的生活能得到改善。通過此次調研,我們體會到農村的生活艱苦,增強了社會實踐能力,也增強了收集資料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組員的團隊精神和意識,大家在一起不怕苦不怕累地挨家挨戶調查,相互鼓勵,相互學習,氣氛和諧。帶著這次在調研中學到的對態度、責任的認識以及堅持到底的決心回到未來的學習生活中,爭取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篇二

  今年暑假對我來說是一個很不平凡的暑假,我和同學自主組建團隊進行了一次暑假三下鄉“關於新生代農民工擇業就業心理”的社會調研。本次調研主要是針對農民工的,體現了我們“三下鄉”的特點。作為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就是***自己,在這次調研中我們團隊發揚了團隊協作不怕困難的團隊精神,出色的完成了調研任務。我也在這次調研中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定的收穫,現在就和大家分享。

  我出生在農村對農民工這個群體相對來說是很瞭解的,這次的調研更使我對農民工有了很深的認識,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尤其是新生農民工的就業擇業現狀和需求以及面臨的困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新生代農民工的年齡界限和我們大學生相差不大,但他們已經是一個純粹的社會人,肩負起了建設社會貢獻自己的使命,肩上的任務很重,面臨來自社會、家庭各個方面的壓力。而我們還在學校,根本無法感受他們現在的處境。對於一個沒有多少技能知識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要想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現在社會有一席之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我們這次調查期間,我們有機會親眼見到了農民工兄弟的住所,可能是夏天的原因,宿舍裡邊看上去空空如也,只有四個架子床,一些必備的配套設施如衣櫃,淋浴裝置都沒有,只有一個搖頭的風扇在哪裡孤獨的吹著熱風,四五個兄弟在哪裡有限的玩著撲克。整天面對十個小時不止的工作任務後已經累得很,在加上睡覺的地方有很簡陋,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想到這裡我就有點泣不成聲,對他們有種無比的讚歎和佩服之情。

  在全順人力資源派遣公司進行調研的時候,有幸接觸到了正在接受培訓的農民工兄弟,他們看上去年齡不大,二十歲的樣子,每個人都揹著一個行李包,懷揣著就業的希望來到這個公司希望能介紹工作給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期待,這些人也大多數都是高中畢業,也沒有什麼技術,只能被派送到附近的廠子裡當普通的一線工人,而且拿到的工資有很少,只能維持自己的一個月生活而已,著實讓人心痛。試想一下,如果我當初選擇不上大學的話,可能已經也是這一群人中的一員。每天拿著死工資,不知道人生路途到底該走向何處,心中好迷茫。可喜的是我在經過了一年的復讀後終於踏上了繼續生造的求學路,為自己以後的就業道路添磚加瓦。通過學習使自己和家人以後的生活能夠過得好一點。

  在深圳市區幾個大型的電子市場進行的調研更使我收穫頗多。那裡的年輕人自己開店當老闆的不少,從他們的親身經歷中我們學到了很多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他們已經接觸社會多年,有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有關的各個程式上的人群打交道已經很有經驗,為人處事有條不紊。我在瞭解這些自己開店的人時發現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來自潮州。那裡的地方以前很窮,他們的父母就從小告誡他們如果不好好唸書,沒有在學習這條路上有大的作為的話,那麼就要從小鍛鍊自己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人生信念—給別人打工永遠掙不到錢,要有自己當老闆的雄心。

  正是他們自己從小就被灌輸這種思想,至使我們現在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看到潮州人的蹤影,有一首歌曲《我來自潮州》我們至今還記得,歌詞裡邊對潮州人敢闖敢拼的創業激情進行了生動的描述,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就應該有這種精神,才有能力擔當建設祖國,復興中華民族的大業。他們講了自己當上小老闆的經歷,使我倍感欽佩,創業不僅需要的熱情,更需要膽識和機遇,而且必要的能力是要有的。沒有一個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社會充滿了機遇與挑戰,有被騙的傾家當產的可能。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關於創業的知識還只是停留在課本和理論階段,與現實的創業千差萬別。當問到他們現在最缺乏的是什麼的時候,他們毫不保留的說是知識,因為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做起事情來就不會那麼不知所措,為人處事就和人有知識的人不一樣,對專業知識的渴望更迫切,而且必要的法律知識要掌握,這樣做事就會有法可依,或者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侵害時可以依法維權。

  社會是個大熔爐,要想在這個大熔爐裡練就自己的火眼金睛,就必須用知識武裝自己,不怕困難,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現在的大學生缺乏的就是這種精神,通過這次的調研更使我度社會有了深刻的認識,我會以次為基點,做好自己的每件事,磨練自己的意志,畢業後能真正的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篇三

  懷著一顆熱情與好奇的心,我們將年輕的熱血灑在了長沙七月的酷暑天氣中。頂著烈日,冒著高溫的襲擊,我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三下鄉”的社會實踐。短短的十幾天的實踐生活中,我們體會了為採訪而被拒之門外的苦澀;我們體會了為得到有效問卷而“厚著臉皮”請別人填寫的用心;我們體會了為設計出一份問卷而頻頻的加點開會的辛苦。為了調研,我們奔走於長沙各市區內的大街小巷中;為了調研,我們奔趕於各輛公交車上;為了調研,我們用心去記錄這一切的一切。回味著十幾天的經歷,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明白了很多,十幾天的“三下鄉”生活,讓我感慨萬千…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有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我認為從這次調研中體會最為深刻的一點。由於組長從我們每個人的擅長點出髮結合我們個人的特點為我們每個人每天定下了不同的任務,以使得我們每天都十分的明確自己應該幹些什麼,該怎樣去幹。“凡事有所預”保證了我們團隊順利的按計劃完成採訪,調研。這讓我明白了,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要時刻有著明確的計劃目標,凡事先“預”。是的,出發之前,一切永遠都是夢想,上了路,才是挑戰的開始,只有當我們堅定目標,帶上目標上路,人生才會發出自己的輝煌。就讓我們像易卜生說的那樣吧:“不因幸運而固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刻刻校準並堅定自己前進的目標”。

  ***二***態度決定一切

  美國作家羅曼.皮爾曾說過:“態度決定一切。”

  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我們都沒有任何的經驗。當設計問卷、採訪等問題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緊張的心中更是多了一份堅定,我們始終堅信“態度決定一切”,於是,在我們共持的這份堅定地心態下,一切的困難將不再是困難。問卷設計的不好,我們就再加班加點的重新設計,一次採訪不成功,我們就更加勤快的穿梭於市政府、街道辦事處等地。於是乎,正是由於我們這份良好的心態,我們更堅定了完成“三下鄉”的信念。人生就像一趟旅途,沿途中有數不盡的坎坷,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若我們的一顆心總是被灰暗的風塵所覆蓋,乾涸了心泉,黯淡了月光,失去了生機,喪失了鬥志,人生豈能美好?不由得想起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崙.希爾曾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之間卻造就了巨大差異。這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則是成功和失敗。”

  ***三***細節決定成敗

  汪中求先生有言:“細節不是“細枝末節”,而是用心,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這一點我也是感悟極深。深刻地記得我們討論了一個晚上的問卷後,好不容易的定下了最後問卷的方案。可偏偏我們忽視了一個小細節,沒有區分單位卷和其他卷,這使得我們的問卷設計的不合格,我們又不得不加班加點的重新設計。由此可見,細節決定成敗這一點兒也不假。

  十幾天的三下鄉生活即將結束,但這將是我一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忘不了這十幾天的點點滴滴…忘不了我那些可愛的隊友們,忘不了我們這十幾天中的團結互助、患難與共;忘不了我們那些一起奮鬥、一起流汗所走過的歲月;忘不了,太多的忘不了……

  篇四

  幾天前我們還在三角村裡舉著我們的旗,陪伴著還沒升起的日頭高唱著我們的歌,現在的我已經安然的坐在家中,腦海中念念不忘的依舊是下鄉的情形。每到早晨就會想到早操,吃飯時就會想起我們的歌,見到小孩就會想起三角小學的孩子們,那裡有我們的牽掛,那裡有我們種種的回憶,這樣刻骨銘心的回憶叫我們如何能夠忘記。

  離開三角小學已經好多天了,腦子裡迴旋的依然是孩子們在一起玩長繩、踢毽子的情景,這邊幾個孩子過來高高興興的問:“老師下節課上什麼啊?是哪位哥哥姐姐給我們講課啊?”那邊又傳來小女孩與小男孩爭吵不休的聲音,以及耳邊不斷傳來的哭泣聲……也許當時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是無窮盡的煩惱,那時的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怎麼能讓那些淘氣的孩子在課堂上安分,能夠在課堂上安靜下來以不打擾其他孩子們上課,下課怎麼調節孩子們之間的打鬧……又有誰會知道是他們帶給我們最多的回憶,讓我在煩躁的時候想起他們的時候是笑著的,這個假期很漫長,時而就會翻開手機看看他們的照片,很懷念,真的很懷念他們。記得班會的時候,我們都給孩子們做了寄語,我們與孩子們合唱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很沒出息的第一個哭了,有個小女孩跟我們說:“老師,我不想讓你們走。”我們抱在一起哭,老師捨不得你們,你們在這裡,我們的情就留在了這裡。離開的那一天,我沒有哭,姐姐說那是因為沒有孩子來送你,我笑了,還好他們沒有來,我們不可能永遠留在這裡,既然我們的選擇是離開,就別再有那麼多的負擔吧。不知道這個假期這些孩子們過的怎麼樣,那些淘氣的孩子給我們起過很多外號,現在想起才知道那些難聽的外號我是多麼的想再一次聽他們甜甜的叫起。也許我們不會再去三角小學,我感謝他們帶給我這些甜美,沒有這些美好我想我始終不會明白那是怎樣的情感,怎樣的留戀。

  下鄉的幾天每天的工作都是重複的,半天在校支教,半天到村裡進行調研。調研的工作我是比較薄弱的,怎麼說呢,也算是不太會與村民進行溝通吧。與村民的交流過程中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這其中也有很多好笑的事情發生。一開始我的調研很拘謹,有很多想要從村民那裡得知的資訊不能直接向村民提出來,而我就是那麼直直的給問了出來,整的氣氛蠻尷尬的。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狗,我們的到來狗狗們貌似都不太歡迎,汪汪地衝我們大叫,而且都是來勢沖沖,全心全意的保衛著家裡的安全。寧哥曾經說過男生是用來幹什麼的,是來為女生保駕護航的,擋車擋狗都是男同胞們的工作。確實男生們任務艱鉅啊,狗狗們個個身體強壯,絲毫沒有退讓,尤其是它們的叫聲著實是讓我們害怕。三角村的村民聽說我們到學校裡給孩子們免費講課,都很友好的接待我們,但是有的村民因為曾經受過騙不太相信我們,我們怎麼向他們表明我們的好意他們也不肯接受,那時的調研確實艱難,即使我們有被村民趕出來,我們也要堅持下去。調研的時候我們最喜歡的是能夠進屋裡與村民聊天,最起碼在屋內很溫暖不用在外面凍著,順便走了很久可以歇歇腳,好事有時候也會成為困擾。就是因為屋裡太溫暖,聊著聊著就容易犯困。記得有一次和聰哥出去調研,被一位叔叔請進屋內聊天,聰哥看我不太會說就幫我與叔叔聊天,坐在暖和和的炕頭上聽著聽著我就睡著了……如果哥不跟我說話估計我還能睡很久。說出來有點不好哈,畢竟偷懶不是什麼好事,嘿嘿,下不為例。

  村子裡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都走遍了,我們對村子裡的每一處都很瞭解,所以我們對它有很特殊的情感,三角村就像是我們12個人的家,想到它,很親切,很溫暖。與村民接觸多了,有很多的感觸。以前提到農民,就會想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現在的農民不一樣了,並不是家裡只是以種地為生,雖然還是不乏幹農活,但是家裡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去鎮裡工廠打工,農活已經成為生活裡的一小部分,但是村民的那種樸實向上的精神依然存在,值得我們廣大學生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下鄉最深刻的當然少不了我們吃土豆的日子了。一日三餐,做法很多,土豆片,土豆條,土豆泥,土豆湯,大雜燴。雖然每天都在吃著拌著大醬醬油的飯和土豆,但是我們吃的很快樂,我們12個人圍在一張桌子前分著土豆,唱著我們的歌,那是真的很開心。我們每天都分工做飯,我真是夠笨啊,不會做飯也就算了,土豆絲切的都成泥兒了。那時我就特別佩服亞哥和小區,亞哥是什麼活都會做,小區切土豆片那叫一個好啊。我們在吃飯之前要把飯都分出來盛好,因為我的飯缸跟亞哥的飯缸很像,所以,每次做飯的小朋友都特別的眷顧我,我的飯真是夠慘烈,每次都要忍受著剩飯的壓力,我那時最想說的是,我沒有那麼能吃!真是吃不了啊,每次在他們進來之前我都偷偷的把飯盛到別的飯缸裡去,還有剩飯當然也不會放過他們啦,記得亞哥吃過我最多的剩飯了,那時對亞哥真的是不勝感激,由衷的感謝啊!還有一次吃麵條,剩的實在是吃不了啊,我又著急去看已經來學校的孩子,我在聰哥面前放下面條我就跑啊,還好我跑的夠快!吃飯是每天最開心的時候了,雖然那時的飯菜很不可口,但是我們12個人心連著心,朝著同一方向努力,充滿了力量。

  1月9日是我的生日,是下鄉的第二天,支教的第一天,那天我還犯了紀律呢,晚間學習手機忘記上交了,沒想到有人給我打電話就響了起來,被紀律員沒收了,但是關機沒關上,又一次響了起來,還是亞哥幫我關的,別提有多感謝了。那已經是第二天了,晚間大家高興的吃著晚餐,突然有人關了燈,我第一感覺是有人惡作劇,回過頭,看見小龍哥舉著打火機唱著生日祝福歌走了進來,聽著大家為我唱著生日歌,在打火機的火焰下,我許下了今年的生日願望。今年的生日,因為有了你們,不再是白色的,因為有了你們,無意義的生日變成了幸福時刻,感謝你們,感謝你們陪我渡過這個難忘的生日。人世間有一種感情,凌駕於物質之上,沒有一點雜質,潔白無瑕。

  下鄉的最後一天,我們只吃了一頓早飯,飢腸轆轆的我們等待著豐盛的晚餐。傳說中下鄉的最後一天會包餃子,為了最後的餃子,挺著再長時間的餓的不行的肚子也是值得的。餃子中會有肉當然也是會增加興奮點的,所以一天都處於興奮狀態。到了晚上,那幾個可惡的老傢伙逗我們,說沒有餃子,讓我們去做飯。哇,當時猶如肝腸寸斷,別提有多失落了。我們幾個來到廚房,翻做飯的材料,突然,聽見尖叫聲,回過頭就看見磊磊喊著:“有肉,有肉!”跑過去我們幾個就抱在了一起,不再有土豆,香噴噴的餃子想起來就讓人興奮。當然心動不如行動,還是趕快動起手來才能快點把它吃掉。我們就該忙啥的忙啥,會幹啥的幹啥。包餃子的時候才好玩,看餃子的形態就知道是誰包的餃子。到了最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了,搶餃子也是一種學問,餃子進到肚子裡才是王道。真的太開心,太開心了。

  記得在下鄉之前,我們鬥志昂揚,所有下鄉隊員站在一起高喊著口號,唱著鏗鏘有力的《切格瓦拉》,我們的心連在一起,我們共同朝著同一方向努力,那股強烈的力量一直陪伴著我們,那股力量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灰心,因為我們還有其他並肩作戰的隊友們,我們大家永遠在一起。下鄉中我們相互扶持,團結互助,我們是一個集體一個團隊,我們是一家人。我們的生活算不上艱苦,天氣不是很冷,每天都能吃飽飯,住的地方也很好,記得下鄉中姐姐生病了,病的很嚴重,姐姐的堅持與辛勞我很心疼,同樣都是女孩子,我很佩服她,無論多麼辛苦,她都沒有停歇過。還有三位哥哥,更不用說了。小龍哥對我們很仁慈,對我們很好,聰哥總是在我們心情低落的時候想辦法逗我們開心,亞哥更像是大哥哥一樣照顧我們。

  記得有一次,我們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之後,心情都很不好,哥哥們就讓我們說自己小時候的事情,磊磊講了很多她小時候的趣事,給我們逗的哈哈大笑,還有一個彩虹糖的故事啊,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忘記吧,原本一個及其壓抑的場面最後卻是笑的肚子痛收場。哥哥姐姐們還要幫這我們緩解心情,真的對我們很好。其實在下鄉之前我已經做好被罵的準備,姐姐們都說曾經的每一個下鄉隊員都被罵哭過,經歷過我才知道,也許是小龍哥對我們太過仁慈,最起碼我沒被罵哭過,下鄉中哭過很多次,第一次哭是因為想念和我一起努力4個小姐妹,第二次哭是因為社團發展史,第三次哭是在最後一天的班會上,每一次的流淚無不因為感動,感恩與感情,民生帶給我的太多太多,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光輝亮麗,那是多少的淚水與汗水才創造出了今日的民生之窗,這些我們無法想象,更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民生走到今日,民生人沒有權利在鮮紅的旗幟上沾上一點汙點,民生人身上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沉甸甸的溫暖,沉甸甸的愛。

  為成為下鄉中的一員感到驕傲,下鄉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感情與感恩,更是自我的一個提高,一個昇華。還有認識了你們,我很幸福。感謝你們,感謝下鄉,感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