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氣的文章

  有人說,人生不要為了一些小事而生氣,有人說,不生氣你會被人當傻瓜看。那麼我們到底是要如何把控生氣這件事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1:生氣

  作者:蓁心尋夢

  難道生氣別人就是自己修養不夠?

  有時候人性自以為是起來真的非常不可理喻,我因此才恍然大悟原來對於某些人,聆聽是這麼的困難。我很生氣那些不聽別人說明就自己說個不停的人,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可以自以為是成這個樣子,這意味著什麼?我也不知道。難道這代表他們懂得最多?還是他們的見解最正確?

  也許這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但是我應該要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當下也許非常非常生氣,非常非常不服,但是我要提醒自己:被狗咬了,你會咬回狗嗎?只有這樣,我那受了委屈的弱小心靈,才得以稍稍撫平。

  有時候覺得心軟這種性格實在要不得,常常都是心軟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慈悲心發作,一次又一次的發揮善良,然後一次又一次的自作自受。一次又一次的早知道,一次又一次的自舔傷口,一次又一次的活該依然戒不掉心軟,是不是說之前的每一次受挫都沒能引以為鑑?是不是自己不懂人情世故?還是自己天生要讓人欺負?

  生活種種委屈有時候讓人透不過氣來,一時間也不懂何去何從。有時候氣上頭來只好吃多幾樣美食,就算是對自己的一種寵愛。其實人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理智回來的時候想想也真的沒有必要為一些無理的人煩惱而影響了日常生活的心情。

  有時候我們在意的是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我們在乎這些人踩進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人生裡留下汙點,因此每每遇到這些事情我們就非常捉狂。而其實我們必須要學著培養海量般的胸襟,讓這些汙點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好像將一瓶汙水倒入海里卻仍然一點都影響不了海浪繼續飛舞!

  所以,生氣別人就是自己修養不夠嗎?應該是那個讓人生氣的人修養不夠吧!

  2:學會生氣

  作者:快樂的笨青蛙

  人都有脾氣,也會生氣。每個人都有不同性格,也會存在不同觀念,因為小衝突而產生矛盾,接著再生氣。生氣是恨的原料,一旦產生恨便會精神中毒。小孩子不會生很久的氣,這是因為小孩子會忘記,他們要找新的樂趣。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學會考慮事情了,就會覺得很多事情不合自己意願,於是我們開始生氣了,便學會恨,恨這恨那。一些不愉快小事情重複發生,長期的積累內心的矛盾就會被激發出來,於是就開始很發脾氣開始恨。一個無意的錯可能導致兩關係好的人相恨。一個人的習慣,另一個人看看不慣就會迸發摩擦。無意做錯事了可以原諒,人的本能犯了錯誤可以容忍。因為環境內心不平衡,因為自私,因為只顧自己的感受,因為被玩弄,種種原因皆會惹人生氣。恨便衝動,衝動就越恨,就似彈簧越擠壓,恨的力量就越大。人世間種種悲劇皆因此而起

  一個人活得有“生氣”,他也就學會了生氣。他就不會去擠壓彈簧,反而會拉彈簧。他知道生氣只會讓自己內心不平靜,只會讓自己更不快樂。生氣只是暫時的,你也不會因此而得到什麼。何必呢!於是忍一時之氣,得一片海闊天空

  也許不生氣會被看成懦弱,但生氣就會看成強者嘛?不生氣其實是一種高超的生氣。對你生氣,有必要嗎!我不生氣你更氣。呵呵!氣可以有,但必須要合理發出,面對邪惡的人要把生氣轉化成力量,堅決打擊,不讓其逍遙法外,不讓更多恨因其而生。面對陌生人,忍忍就算了吧,想想是不是自己活該的呢?面對親近之人更多要勸,先勸自己。畢竟你認識他,一起走過。

  人生苦短,氣出病來不值得。有時我們氣贏了之後會後悔,事後想想是自己的錯,傷他傷己。有時不是自己錯了,那是自己沒處理好,還有些是災難,這些最好避免,需要冷靜與小心。

  我們更多需要的是一種內心的平衡。天理就是良心。生活就是活一口氣,身邊氣味不好時,憋一口氣。人吸一口生氣,吐一口晦氣,讓生命得以永生。當心情不好時記住:自作孽不可饒!一個沒什麼脾氣的人,生氣可不能少。一個懂得生氣的人,他知道什麼氣能生,什麼氣不能生,他是富有激情的。要生氣時不生氣,這樣的人生遲早會枯萎的。同時記住氣過頭了會燒焦的。請相信一個對你生氣但不對你發脾氣的人。生活還是要繼續的。人生在世不容易,要好好控制自己這口氣。

  3: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有一天,我坐在回家的公車上,乘客很多。一對上班族男女恰巧站在我身邊,吸引了我的目光。

  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  可能因為人多,男孩將手臂圍擋在女孩的腰上,怕後面的人擠到了她,並輕聲地問“累不累?待會想吃些什麼?”

  只見女孩不耐煩地回答:“我已經夠煩了,吃什麼都還不先決定好,每次都要問我。”

  男孩一臉無辜的低下頭,而後說了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話:“讓你決定是因為希望能夠陪你吃你喜歡的東西,然後看著你擁有滿足的笑容,把今天工作中的不愉快暫時忘掉。你工作上所受的委屈我沒法幫你,我所能做的也只有這樣。”

  女孩聽了後,滿懷愧疚地說聲對不起。男孩這才似乎重燃信心般說:“沒關係,和你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只要你開心就好。”而後親吻了女孩頭髮。

  公車到站,男孩牽著女孩的手下了車,汽車開動,我再回頭看看這對情侶,男孩依舊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女孩。

  說得多好呀,“和你相遇,不是用來生氣的。”兩個人相戀,多麼來之不易的緣分,何苦要用生氣來抹殺所有的幸福。即使當愛情面臨小小的險阻,我們也要心平氣和地的對待對方,然後用愛和勇敢去化解,而不是用生氣的方式來魯莽對待。

  機息心清,月到風來。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煙雨紅塵,茫茫人海,人與人之間,因緣際會,相牽相知。一個緣字,便把遠在天涯海角的兩個人,緊緊地連線在了一起,從此,綿綿情思,沉沉愛意。人與人在世間的相遇、相戀已是不易,將此看作一場美麗的緣分,用真心來對待,共同敘寫一段愛的樂章。

  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在半夜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他總是抱怨睡不著,因為有件事一直在糾纏著他:前段時間他認識了一個女朋友,他挺喜歡她,可是隨著交往的深入,他心裡反而不痛快了,原來他了解到女朋友在認識他之前,曾與另一個男孩子相處了六年。他本來考慮與她結婚,但越想越覺得生氣,越想越感到委屈:她曾和別人有過六年啊……

  我知道這傢伙把自己的思維逼進了一個死角,他也明知道是個死角,可還是一鼓作氣、不依不饒地要往裡面撞,就像一隻撲火的可憐飛蛾,拼了命要在燈光那兒折騰。他知道這是自我折磨,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他每天被這樣的念頭糾纏,不發瘋才怪。

  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傾聽,並引導他往積極的一面去想,但要擺脫這種痛苦,還得取決於他自己的意識。

  曾一本好書,書名叫《生命意味著什麼》,是傑出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寫。他說,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面的觀念。他隨後引用了彌爾頓《失樂園》中的一句名言:“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的確如此,那個深夜打電話給我的朋友,就是在自己意識的作怪之下,用狹隘的思想把美麗的相遇變成了地獄。本來,他找到了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女朋友,應該很快樂才對,他本該感謝命運給他的恩賜,但他偏不這樣想,而是念念不忘她的過去。這無異於給自己的命運打了一個死結。如果他不解脫開來,他永遠得不到幸福。

  生命本是一場奇異的旅行,遇見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應該珍惜著旅途上每一個與我們同行的有緣人,因為,那是可以讓漂泊的心駐足的地方。

  古人云:“緣,源自圓,乃命中註定,即緣分。”在億萬年的時光長河中相逢於今生今世,在眾生芸芸的紅塵人海中際會於此地此處,無論男女老幼,無論貧富美醜,塵緣彌足珍貴,際會足堪珍惜。

  臺灣作家林清玄也曾說:“有願才會有緣,如果無願,即使有緣的人也會擦身錯過。緣是天意,份在人為”。無論緣深緣淺,緣長緣短,得到即是造化。人生苦短,緣來不易,我們都應該好好珍惜,並應用寬容與豁達去對待生命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有一位禪師就深知其中道理。他非常喜愛蘭花,在平日弘法講經之餘,花費了許多的時間栽種蘭花。

  有一天,他要外去雲遊一段時間,臨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顧寺裡的蘭花。

  在這段期間,弟子們都很細心照顧著蘭花,但有一天在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跌碎了,蘭花灑了滿地。弟子們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師父回來後,向師傅賠罪領罰。

  禪師回來後,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們,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一是希望用來供佛,二也是為了美化寺廟環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礙。因此,蘭花的得失,並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況且,已然這樣,生氣也沒用,何必還要用生氣亂了心情,懷了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就是太在意對方,太在意情感得失,我們害怕失去,而產生情緒高低起伏。仔細想想,生氣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還是隻能讓矛盾更尖銳,更傷害彼此的感情?不如放開心胸,看花開花落。

  在和親愛的人生氣之際,我們如能多想想“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和你相遇的,而是為了一場美麗的相約”,那麼就能為我們煩惱的心情闢出另一番安詳。當自己快抓不住情緒時,想想這句話,或許會讓幸福中多增加一些甜蜜的因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