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規劃的文章

  大學,是一個學習的地方,但是我們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學習,我們應該學習什麼東西,這些都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在有限的時間之中做出最合理的安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在大學裡到底應該學什麼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抱怨找不到合意的工作。很多單位又感嘆,找一個稱職的大學生真難。這就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反差和矛盾。那麼,社會究竟需要怎樣的大學生?我們的大學到底應該培養怎樣的大學生?大學生在大學裡到底該學什麼?

  “大學生的四個Learn”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著名華人社會學家金耀基教授提出來的。 2003年,他應邀來華東師大發表演講,談大學理念。他說,大學生在大學裡應該學習四個Learn。哪四個Learn呢?

  Learn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

  Learn to be***學習如何做人***

  Learn to do***學習如何做事***

  Learn to together***學習如何相處***

  Learn to learn***學習如何學習***

  首先是Learn to learn。大家都知道,到大學來就是學習。但是學什麼呢?這恐怕就不是每一個同學都清楚的了。學專業是當然的了,但是我剛才已經說過,大學是培養博雅之士的地方,所以,學習專業以外的知識也很重要。

  這裡我們會遇到一個“博與約”的問題。博,是博雅;約,是指你能化約一個專業的知識。這兩者之間可能會有點緊張。

  我們現在的家長煞費苦心地考慮高考選什麼專業。你想一個高中生剛剛被應試教育搞得昏頭昏腦的,他搞得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專業嗎?很多人的選擇只是按照比較世俗的眼光去衡量。比如,以後什麼能賺大錢,什麼比較吃香,就選什麼。但在英、法、德、美,你考進大學的時候完全不分專業,大一大二是通識教育,到大三大四才有所謂的專業供你選擇。也就是說,當你修了很多門課以後,當心靈逐漸豐滿起來,真正發現了你的興趣所在,才開始選擇專業。去發現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適合什麼,這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性的決斷。

  我自己也有體會。至今我很懷念我的大學生活。那時候專業學習比較枯燥。最有趣的,就是坐在圖書館裡面亂看書,亂翻雜誌,然後聽各種各樣相干的乃至不相干的講座。如果你當時問我這些講座有什麼用,我也不知道。但是慢慢地,你的人格,你的心靈,你的知識,就被這樣一個氛圍薰陶出來了。

  好的大學你一進去就會發現,牆上貼滿了各種學術講座的海報,而不是那些實用性的傳單。我在哈佛半年,這個印象太深了。哈佛大學每天各個院系、研究中心的講座加起來有五十多個。以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為例,每週平均3次講座,幾乎隔天1次。哈佛的校報上,僅僅講座的通知就有四大版,非常豐富。那真是讓你自由選擇。一般的講座有20多個聽眾算不錯了,但是氣氛非常熱烈,有充分的討論。那種氛圍就是真正的大學氛圍。

  如何成為博雅之士,在大學裡不用專門去學。我自己作為過來人的體會是:不要管它是什麼知識,只要這個內容你還有一點興趣,只要有名教授來講座,你就一定要去聽。你會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博與雅的結合,就是一種有用的知識和好的知識的平衡。今天的社會很實際,都在比較這個有用、那個沒用。我們很多同學也都總想考出個證書,積累些有用的知識。但實際上,真正能夠培養人的心靈的,更重要的,是那些沒有用的知識。我稱之為好的知識。一個博雅的心靈,正是由很多好的知識塑造起來的。現在很多人腦袋裡裝的都是所謂有用的知識。這樣的人發展空間很有限,最多是個一流的技術人才。只有裝滿好的知識的人,才有創造性和想象力。而有用的知識,是不給你想象空間的。它教給你的,是一套規則,而不是如何去突破和創造。所以,我們學東西千萬不要放一個太功利的念頭,這樣才能真正成就大業。

  Learn to be***學習如何做人***

  下面一點甚至比上面的更重要,就是Learn to be。我們剛才說了,大學要培養博雅之士的氣質。那麼做人,就是大學培養的中心目標。從中西方的傳統來看,這是比學會學習更重要的一個目標。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雙料博士馮象前不久在接受採訪時,講了這樣一段話。他說,美國的法學院,像耶魯,從來不把培養專業人才當作自己的目標。那麼耶魯培養什麼呢?培養的是品質優異的學生。至於他以後是當律師,當法官,還是當總統,乃至去好萊塢寫劇本,都可以是法學院學生的選擇。美國最一流的法學院從來不給學生設定目標。它就是培養一個優秀的、領袖式的人才,這才是它的宗旨。

  那麼國外的大學又怎樣培養貴族呢?真正的貴族,在大學裡面有兩個含義。第一,它要培養你作為貴族的自律精神。牛津、劍橋還有好多歐洲的大學至今還保持了學院的傳統,如國王學院、女王學院、三一學院……學院過的是集體生活,裡面的學生完全是按照訓練貴族的方式培養的。這個訓練就是像清教徒一般地生活,非常辛苦,條件簡陋,紀律像軍隊一般的嚴明。貴族把什麼看得最重要?是榮譽。這個傳統也被西方的大學繼承下來,他們把自己母校的榮譽看得比什麼都重。尤其是私立大學,很大一部分資金來自校友的捐款。為什麼要捐款?因為他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回報。我是哈佛學生,畢業時找到了好工作,這個榮譽是我的母校給我的,所以我要回報。這種榮譽與他一生伴隨。

  第二,你越是貴族,越要關心平民,要和平民打成一片。我在哈佛時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每到週末,幾乎所有哈佛的同學都會自覺地到附近社群去做義工。比如在當地的華人社群裡面,你可以看到很多哈佛的同學在幫助新來的華人移民學英語、如何報稅納稅。我在波士頓的一個教堂參加過英語口語提高班,不用交學費。我的老師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女孩子,畢業於哈佛商學院。她在一個大銀行上班,平時工作非常忙,但是她每週還是抽出兩個半天到教堂來做義工、教英語。我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她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話是,“這是哈佛的傳統”;第二句話是,“我這一週裡面,只有這兩天是真正在為自己工作,這是我最喜歡的。 ”

  Learn to do***學習如何做事***

  第三點是Learn to do。要成為貴族,你首先要學會做事。

  我剛才說的都是些大事,鼓勵你們要有大志向。但是正如金字塔不是一天建起的,要能夠做大事,首先要學會做各種各樣的小事。這也是大學特別要薰陶的。

  我們有一些同學,書讀得很好,但有一個能力非常弱,就是不會做事。今天我們很多同學出去找工作,給人的感覺是大事不會做、小事不想做。雖然很多小事可能一學就會,但是很多能力是要積累的。學會做小事,這也是一種能力。現在我們很多大學有各種各樣的志願者團體和活動,還有許多勤工儉學的機會。我一直認為,哪怕你時間再緊,也一定要去參加這些活動。重要的不是你從中得到了什麼金錢上的回報,而是學會做事。這很重要。

  我有幾個博士生是農村來的,家裡比較貧困。為了表明自己會全心學習,就對我說,“老師,我寧願生活苦一點,也堅決不去打工。 ”我對他們說,“你錯了。最出色的學生,書要讀好,工也要打好。這才是好學生。 ”在國外的名校裡面,不管你有錢還是沒錢,絕大多數都打工。比如,就在學校附近的餐館或咖啡館裡做服務員。今天中午是你的同學來給你端菜,晚上就變成你為他服務了。這是很平常的事。通過做這些,他們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能力,鍛鍊了自己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我常對我的學生說,我中學畢業以後到農村下鄉3年。大學畢業後,我留校做助教,從助教、講師一路做上來,從底層做起,都從小事做起。正因為小事做過了,今天才能成就大事。不要以為不做小事直接就能成就大事。只有一點點做起,每一個細節都有把握,才能做成大事。

  在國外,大學生參加過很多的志願團體、學生社團,乃至各種義工,小事做得就很多了。所以他們一進公司,就非常迅速地適應了公司的節奏。現在同學們都想進大公司,因為大公司收入高、發展前途好。但是公司文化不是大學文化。大學還能容忍散漫、隨便。今天的公司像軍隊一樣,非常嚴謹。越是好的公司越嚴謹,尤其是外企,整個氛圍非常嚴格。你如果要進去,就要適應這種文化。很多時候,這就是從做小事培養起來的。

  波士頓每年到九月份,在中央公園就有一個全市志願團體聯合搞的招新大會,非常熱鬧。全是義工在幫忙,沒有報酬,自己還要貼車費、貼精力。但是這麼多人,他們就是為了鍛鍊自己的能力;而這些經歷,填在求職表上、履歷表上,都是閃光點。

  Learn to together***學習如何相處***

  最後的一個Learn,就是Learn to together,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我們可以發現,今天的社會非常注重團隊精神。不要說公司,就是在大學搞研究,都是形成各種各樣的團隊。有些人很有研究能力,但是不善於與別人交流合作,這就沒法擔當大任。今天在大學裡面,如何學會與別人相處,如何具備團隊精神,這也是我們需要重點培養的。

  我剛才說了,貴族為什麼要在學院裡培養,而不是個人修身養性?因為騎士們打仗不能自說自話,要有嚴格的紀律和合作精神。1995年,我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時,住在聖約翰學院。按照英國的模式,大學不僅有各種專業的院和系,還有學院。這個學院意味著什麼呢?它不是教學和研究機構,而是一個老師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團體,是一個Community***社群***。聖約翰學院就是這樣。它是一個宿舍,又不僅是宿舍,功能非常豐富。學院裡的人來自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國家。除了上課,他們平時的各種活動都是以學院為單位進行的。學生之間的比賽也都是學院與學院之間的較量。學生的榮譽感除了來自學校,還來自所在的學院。教授除了所在的系之外,也屬於某個學院,因為他要和那個學院的學生有交流。香港中文大學也是這個模式。他們有新亞、崇基、逸夫、聯合四大書院。每個學生都歸屬於一個書院。雖然你來自不同系科,在這裡過的卻是完全的集體生活。

  我在聖約翰學院這個集體裡面的感受非常深。每個學生一間房間,雖然不大,但是獨立而舒適。學院規定每個進了學院的學生每年要做一次學術報告,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其次,就餐是集體的,每週的菜是事先安排好的。在晚餐時間,除了吃飯,大家就是圍坐在餐桌前自由聊天,參加豐富多彩的體育比賽、興趣協會。也就是說,大學最重要的一課,包括訓練你如何參加社團、組織社團。如果你在大學期間沒有參加過任何社團活動,那麼你的大學生活是有欠缺的。

  今天我們在大學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大學不僅僅是知識的課堂,最重要的是有全面發展的能力。雖然工作不怎麼好找,但是隻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就可以所向披靡。當然,我們讀大學絕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工作,它只是我們美好人生的開端。李白有句話叫“天生我才必有用”。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如何學會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個性、有品位、有知識、有能力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有專長的人。這才是我們作為大學生的奮鬥目標。

  篇2:大學個人學習計劃

  新學期初始,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活力與生機。新生活意味著新開始,新開始象徵著新的挑戰。作為學生,我一直秉著“不斷進步”的宗旨,在新學期我有以下學習計劃:

  一、首先,明確自己的專業,明確自己即將面對的專業先充分了解它.

  二、積極認真完成每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做到主題突出,色彩鮮明,同時廣納各方意見,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注重學生會部門之間的宣傳交流工作,互相溝通。

  四、積極配合我院內部其它部門的工作,以及我院學生會的工作,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不管是生活,學習,思想,人際關係,工作等等,都要全面發展。

  第一學期是我的摸索階段,現在是我的實施階段,我要結合以前的學習經驗來指定這學期的學習計劃.

  首先,我要在學生會中磨鍊自己,並且可以充實自己的課外生活.

  其次,我要在社會上尋找機會,找一些我能幹的工作,來豐富自己的入社的能力.

  第三,廣交朋友,尋找機遇。

  第四,學習還是挺重要的,合理安排自己的自習時間.

  第五,不管今年有什麼活動,我只要能參加的,儘量參加。

  第六,生活勤儉節約,不奢侈浪費.

  第七,認真抓住每一次機會,讓自己的能力盡量發揮.

  第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能捨得和放棄的,我都不會太在意,細節成就成功.

  第九,努力的完成每項任務,無論是大事、小事,都認真的對待,命運是可以靠自己爭取的.

  第十,活出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對自己做全面詳細的分解,爭取在畢業之前,合理利用學校的天時、地利、人傑,在學校多考一些證件,豐富自己的人生空白。

  第十一,學會自定目標與計劃,有了目標才會有努力的方向,有了計劃才能合理規劃,才會有奮鬥的激情。

  第十二,20xx年一起加油吧!

  篇3:我的大學規劃

  有人說,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你好好的去把握,去規劃。然而,面對三年的大學生活,我應該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呢?

  在經歷了辛苦的高中生活後,也許每人都在想:不如在大一的時候好好享受一下吧。然而,上大學不還是為了學習知識嗎?因此,趁著大一的學習不是那麼緊,我想還是多看看書,多學點知識重要些。當然,還應該多參加體育活動,多鍛鍊身體,人們不是常在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嗎?因此,我的規劃如下:

  大一:專心學好本學年的所有課程,多去圖書館閱讀近期各類雜誌,多參與各項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多運動,增強自身體質。

  大二:考取相關證書,掌握各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努力培養自己的能力。

  大三:做好實習準備,摒棄自身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積累經驗。

  三年的大學生活,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然而這段經歷的重要性卻是不言而喻的。俗語有云:機遇只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相信有了上面的規劃,我的大學生活將會過得更充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