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身體的文章

  人生只有一次,只有一次的人生就應該好好活著,而好好活著就應該愛惜身體,畢竟身體是自己的,連自己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誰又會愛惜........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愛護身體

  “咳咳……呼……好難受啊!”我渾身沒力,軟綿綿地靠在了媽媽肩上,額頭滾燙滾燙的,看來是發起了高燒。

  好不容易堅持走到了診斷室,媽媽焦急地向醫生描述了我的病情。醫生抽出一根扁扁的木板,把我的舌頭往下壓,再開啟手電筒照了一下後,說:“她的扁桃體腫得特別大,還化膿了。這樣吧,先掛針掛三天,我再開點藥,扁桃體發炎這麼嚴重,不掛針哪能行!”醫生邊說邊用筆在本子上飛快地寫著那只有醫生才看得懂的文字,這對其它人來說比看天書還要困難得多。

  “難道除了掛針就沒有其它方法了嗎?”我傷心地想,“我都已經快兩年沒生過病掛過針了,難道這次真得要破記錄嗎?”的確,我小時候經常生病,而且每一次生病都源於扁桃體發炎,一扁桃體發炎都會發高燒,所以就迫不得已地被家人們帶到醫院掛針。真跟外婆說得一樣扁桃體發炎已經成了我的老毛病了!

  護士為我調好輸液速度,用扎住我的手臂,再用紅棉籤在我手前上輕輕擦拭幾下後,才拔掉針帽,露出來的那一頭又細又尖的針不禁令我嚇了一跳。護士把針扎入我的靜脈裡,能清晰地感覺到有一股輕輕的疼痛從心窩裡湧了上來,過一會兒就立刻消失全無。

  掛完針,我就感覺肚子非常不舒服,彷彿颳起了一陣強烈的龍捲風似的。隨後,立即就出現了一陣激烈的嘔吐感。我快步奔向一個垃圾桶,“嘔”地一聲吐了出來,接著就是一聲又一聲,我難受地流出了兩滴淚水。

  生病很難受,很痛苦,為了不生病,我們一定要加強鍛鍊,增強身體中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多多愛護身體吧!

       :不愛惜自己身體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我的父母孝敬老人,疼愛子女,事事處處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快50歲的人了,任然想著多掙點錢,給孩子減輕負擔,確實,他們可以稱得上是值得子女敬佩和學習的好父母。可我的父母卻不像其他很多父母一樣,愛惜自己的身體。多少像他們這般年紀的人,已經開始曉得要鍛鍊身體了,可他們沒有,還有,我媽有胃病,卻總是自己亂吃藥,不去醫院看醫生,捨不得吃好藥。

  不愛惜自己身體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對他們這樣的做法,我是很有意見的,而且也經常讓我心裡很煩。

  記得我媽有次說,說自己病了就直接***了算了,不給孩子們添麻煩。其實你們這樣的想法是自私的。試想,有哪家的孩子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母***呢?站在你們的自己的角度來想,你們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母***嗎?你們在父母面前有一丁點的遺憾都心痛不已,後悔不已,你們能忍心孩子在你們死去之後陷入無限的內疚和自責中去嗎?你們為什麼總是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把孩子當成沒有感情的石頭呢?這是其一。

  其二,父母存在的意義並不只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遇到困惑,遇到痛苦時可以依賴的肩膀,可以依賴的靠山。如果你們早早的就離開了,那你們的女兒有了痛苦,該向誰說?打個比方,如果她生活不如意,或者她老公有了外遇,又或者她的老公死了,她該向誰哭泣?她該向誰訴說?她該依靠誰?誰可以來安慰她?

  其三,孩子永遠是孩子,不管他們長到多少歲,不管他們身邊是否已經有了另外一個人,不管他們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永遠是孩子,永遠像小的時候一樣,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所以,我懇請我的父母,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為,愛惜你們就等於愛惜我們。

  :身體需愛惜,生命需珍惜

  少年人如同春天,一番雨,一番暖,病一次,長一次。老年人如同秋天,一番雨,一番寒,病一回,老一回。

  是不是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藏著一些人物,伴隨著歡欣與悽楚。平時把它鎖起來,自己不敢碰,更不願外人知。直到某些心靈澄澈的日子,或是迴光返照的時候,世俗心弱了,再也鎖不住,終於人物浮現。會不會有一天,當我們臨去的時刻,才突然發現一生中最愛的人,竟是那個已經被遺忘多年的......

  記得稱讚一起工作的人。指正別人時,要先維護他的自尊。用心在所做的事,盡力把它做到最好。想一想今天的表現是否與薪水相當。歡喜領受這一天,由衷感恩和知足。依自己因緣安排生活,但不與人比較。

  難道從生到死天天在一起就叫做有緣嗎?不!由陌生到相識,由歡聚到離別,由相愛到相怨,都是緣!越見離合悲歡,越是牽扯不清,越有錐心的痛、刻骨的傷緣也就越深!“緣”讓我們相聚相識相知相惜。很慶幸我們在今世遇上了,希望下輩子,下下輩子,下下下輩子我還要和你們相遇。摘自簡訊大全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學家臨死前,將自己所有的著作丟入火堆,只留下一段對人生的批註──如果將人生一分為二,前半段人生哲學是“不猶豫”,後半段人生哲學是“不後悔”。面對人生,既要有當機立斷決心,更要有永不後悔的氣魄!

  人一生下來,空白得像一張紙,除了哺乳的本能,其他的,一無所知。所以,往往我們把嬰兒看作無知。而當一個人通過學語、學步、學習,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我們便說,他已經有知了。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有知,一個人只有對人生的領悟,有了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後,才可稱為有知。

  我們求學、戀愛、結婚、工作,常常要面對坎坷、失敗、疾病、災難的挑戰,人生也因此充滿了酸、甜、苦、辣。其實,有許多坎坷、失敗、疾病、災難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當我們遭遇了大的挫折,心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質的轉變後,才會明白,只有生命,才是最寶貴的。可惜的是,往往我們有知了,生命也將走到了盡頭。

  身體需愛惜,生命需珍惜,打拼需適度,生活需知足。當生命走到了最後一刻,縱擁有億萬財產又有何用?

  一個人,為了富裕而窮盡體能,加班加點地工作,到頭來,損害了身體不說,即便掙到手的錢,也只能奉送給醫院。他不但無從享受幸福的人生,還要遭受疾病的折磨。這樣的人,其實是無知。

  人生,就是活著。有知的人生,就是,好好活著。

  下頁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