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方面文章

  心理健康是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是一個人全面健康發展的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還生命以過程

  文/餘秋雨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鬥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當然,並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住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的力量和精粹。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裡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二:有所敬畏

  文/周國平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區分為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宗教徒和俗人。不過,這個區分並非很重要。還有一個比這重要得多的區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聖,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個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聖。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別的什麼主宰宇宙的神祕力量,往往取決於個人所隸屬的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個人的特殊經歷,甚至取決於個人的某種神祕體驗,這是勉強不得的。一個沒有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個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間有任何神聖價值,百無禁忌,為所欲為,這樣的人就與禽獸無異了。

  相信神聖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總有一些東西屬於做人的根本,是褻瀆不得的。他並不是害怕受到懲罰,而是不肯喪失基本的人格。不論他對人生怎樣充滿著欲求,他始終明白,一旦人格掃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嚴,那麼,一切欲求的滿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徹底失敗。

  相反,那種不知敬畏的人是從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說“知恥近乎勇”,那麼,這種人因為不知恥便顯出一種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懲罰,他敢於踐踏任何美好的東西,包括愛情、友誼、榮譽,而且內心沒有絲毫不安。這樣的人儘管有再多的豔遇,也沒有能力真正愛一回;結交再多的哥們,也體味不了友誼的純正;獲取再多的名聲,也不知什麼是光榮。不相信神聖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聖的事物所拋棄。

  三:心靈的輕鬆

  文/劉湛秋

  生命是一個人自己的不可轉讓的專利。

  生命的過程,就是時間消費的過程。在時間面前,最偉大的人也無逆轉之力;我們無法買進,也無法售出;我們只有選擇、利用。

  因此,珍惜生命,就是珍惜時間,就是最佳地運用時間。由於我這種意識的強烈萌生,我越來越吝嗇地消費我自己。

  我試圖選擇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因此我提倡並創作輕詩歌。我所說的輕並非純粹的遊戲人生和享樂,而是追求心靈的輕鬆和自由,過自我寬鬆的日子。而這種感覺會導致行為的選擇更富有人性和瀟灑。一個人自己活得很累,會使你周圍的人和社會也感到很累。如果說,我能有益於他人和群體,就是因為我能釋放出這種輕鬆的氣息,使別人和我有緣相聚***無論多麼短暫***都能感到快樂。

  只有輕鬆才能使人不虛此生,才能使整個世界變得和諧。以惡是治不了惡的。

  對於我們這群黃土地的子孫來說,古老的文明、漫長的歷史已使我們揹負夠重的了,複雜的現實和人際關係使我們體驗夠累的了。

  我願意以輕對重,以輕對累。對我自己,無論處於佳境還是不幸,我都能尋找到自我輕鬆,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為劣境所苦。對周圍群體,當我出現在他們面前,能帶給他們所需要的輕鬆,從而增添或緩解他們生活中的喜悅和痛楚。

  當然,這也是我在非常窄小天地裡的一個願望,為社會、世俗所囿的我,深知——追求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時候和某些方面,也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